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化学《第十单元 酸和碱》巩固复习题精编(含详细答案解析)
五、解答题
22.向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会观察到什么现象?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3.(1)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就变硬了,这是为什么?请写上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很广,请你任写两点.
六、实验探究题
24.实验室里同学们探究氢氧化钠与硫酸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探究活动】同学进行了如图实验:
(1)【搜集证据】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后观察到________现象,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2)【解释与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滴入稀硫酸后产生现象的原因________. (3)【提出问题】最终烧杯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猜想:硫酸钠;乙同学猜想:硫酸钠和氢氧化钠;
【评价与交流】大家一致认为乙同学的猜想是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___.甲同学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实验如下:取少量铁粉加入反应后的溶液中,观察到________现象,证明自己的猜想是错误的,溶液中的溶质应为________(填化学式).
七、综合题
25.钢铁工业用到的酸洗液中硫酸含量在100~230 g/L,酸洗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硫酸废液,下面是两种处理方法。
(1)传统方法: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再生方法:酸洗过程中,当硫酸含量降到100 g/L,硫酸亚铁含量达250 g/L,可以对洗液进行再生。在洗液中加入浓硫酸将硫酸浓度调至230 g/L,再将温度降低到16Ⅰ左右,析出大量的硫酸亚铁晶体,分离后,洗液返回酸洗槽继续使用。
① 16Ⅰ左右,析出硫酸亚铁晶体后的溶液是硫酸亚铁的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② 再生的酸洗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____。
③ 洗液再生过程中,温度会升高,其原因是________。 26.设计两种方法,用不同类物质,通过实验分别证明工厂废水 (1)显酸性 (2)显碱性.
27.调味剂的主要作用是补充、增强或增加食品的味道.食醋是一种能增强食品酸味的调味剂,主要成分为醋酸(CH3COOH),与我们生活密切相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食醋能作酸味的调味剂,是因为醋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CH3COO和________(填离子符号).
第 5 页 共 15 页
﹣
(2)食醋的酸味能促进人胃酸的分泌,胃酸的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生活中常用酒来制取食醋,原理是酒中的CH3CH2OH在酶的作用下与空气中O2反应得到醋酸和另一种液体.已知在用酒制取食醋过程中,质量增加了16kg,则所得食醋中醋酸的质量为________kg.
第 6 页 共 15 页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氧化物就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是错误的叙述,应为氧化物是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A不符合题意;
B、质量守恒定律就是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和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相等,是错误的叙述,应该为参加反应和生成的物质的总质量;B不符合题意;
C、中和反应就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错误的叙述,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C不符合题意;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正确的叙述,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分析】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是氧化物;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2.【答案】C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
【解答】血浆的PH大于7,显碱性;唾液的PH接近7,显中性或弱酸性;胃液的PH在1左右,显酸性并且酸性较强;尿液的PH在5-8之间,显弱酸性或显中性或显弱碱性.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
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答案】A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酸性溶液既包括酸溶液还有酸性盐溶液;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酸钙等具有无机物的特点,属于无机物;海水中含有大量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碱和一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也生成盐和水,但不属于中和反应。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酸性溶液与酸的溶液的区别分析;根据纯净物、混合物的定义分析,纯净物为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为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根据中和反应为酸和碱的反应进行分析。
4.【答案】D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呈酸性溶液pH<7,且pH越小,酸性越强,四种物质中柠檬pH=2.3,即酸
第 7 页 共 15 页
性最强;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溶液pH与酸碱性关系分析,溶液pH<7时,呈酸性,且越小酸性越强,溶液pH>7时,呈碱性,且越大碱性越强,溶液pH=7时,呈中性。 5.【答案】A
【解析】【解答】解:A、H2CO3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属于酸,故选项正确. B、Na2CO3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错误. C、P2O5是由磷、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D、Ba(OH)2电离时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故选项错误. 故选:A.
【分析】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指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6.【答案】C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Cu不能与硫酸反应,A不符合题意; B、SO3、Cu、NaCl、HCl都不能与硫酸反应,B不符合题意; C、Na2CO3、Fe(OH)3、Zn、Fe都能与硫酸反应,C符合题意; D、SO3、Cu、NaCl、不能与硫酸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酸的化学性质:能与排在氢前面的活泼金属反应;能与碱反应;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能与某些盐反应例如碳酸钠。 7.【答案】B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A、水呈中性,故A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故B正确; C、稀硫酸呈酸性,故C错误; D、pH=0的溶液呈酸性,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酸碱中和的知识进行分析,种pH=0的溶液呈酸性,要想变为pH=8的溶液则
需要加入显碱性的物质.本题考查了酸碱中和的知识与溶液pH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酸碱中和的原理进行分析. 8.【答案】D
【考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中和反应必须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很多,如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等都不是中和反应,所以推理错误; B、一氧化碳为不成盐氧化物,不能和碱反应,所以推理错误;
C、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并非二氧化碳使酸,故C推理错误;
第 8 页 共 15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