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化学《第十单元 酸和碱》巩固复习题精编(含详细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巩固复习-第十单元 酸和碱(含详细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正确理解化学概念学习化学知识非常重要。下列对化学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氧化物就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 B. 质量守恒定律就是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和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相等
C. 中和反应就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D.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如图中的“的是( )
表示人体内的一些体液和排泄物的正常PH范围,据此判断其中酸性最强
A. 血浆 B. 唾液 C. 胃液 D. 尿液 3.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酸性溶液的pH都小于7,所以酸溶液pH一定小于7 B. 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C. 水是纯净物,所以海水也是纯净物 D. 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4.下列水果中酸度最强的是( )
A. 菠萝pH=4.1 B. 木瓜pH=5.5
C. 草莓pH=3.2 D. 5.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 )
柠檬pH=2.3
A. H2CO3 B. Na2CO3 C. P2O5 D. Ba(OH)2 6.“探险队员”--硫酸,不小心走进了有许多 “吃人野兽”(即能与硫酸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的小山,逃生路线由许多种,有一条路线处处是陷阱,即为入口→③→⑤→⑦→⑨→出口,则该线路涉及的物质为( )
第 1 页 共 15 页
A. Zn、Fe(OH)3、Cu、Fe B. SO3、Cu、NaCl、HCl C. Na2CO3、Fe(OH)3、Zn、Fe D. SO3、Cu、NaCl、CuO
7.若想使某种pH=0的溶液成为pH=8的溶液,应加入下列何种物质才能实现( ) A. 水 B. 氢氧化钠溶液 C. 稀硫酸 D. pH=0的溶液
8.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碱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碱溶液能吸收一氧化碳气体
C.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 D. 碱性物质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不一定是碱 9.某同学在实验室测定了几种溶液的pH,其结果如下表: 溶液 盐酸 CuCl2溶液 Na2SO4溶液 水 Na2CO3溶液 NaOH溶液 pH <7 <7 =7 =7 >7 >7 该同学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盐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 B. pH>7一定是碱溶液 C. pH=7一定是盐溶液 D. pH<7一定是酸溶液
二、多选题
10.下列操作导致原溶液pH降低的是( )
A. 往稀酸里滴加稀氢氧化钠溶液 B. 向水中加入少许氢氧化钠溶液 C. 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D. 往氯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11.用盐酸和酚酞混合液浸过的滤纸,分别在滤纸上滴入下列溶液,滤纸上不会出现红色的是( )
A. 石灰水 B. 稀硫酸 C. 氯化钠溶液 D. 氢氧化钠 12.(多选)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盐酸可用于食品工业 B. 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C. 硫酸用于车用电池 D. 氢氧化钙用作建筑材料
13.铝矾石(主要成分是Al2O3 , 还含有少量杂质SiO2、Fe2O3)是工业上用于炼铝的主要矿物之一,由铝矾石制取金属铝的工艺流程图如下:(SiO2是沙子的主要成分,不溶于酸;Al(OH)3 能溶于强碱NaOH)
下列有关铝矾石以及用铝矾石炼铝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铝矾石中只含有金属氧化物 B. 原料A可能是稀硫酸;滤液Ⅰ中要加入稍过量的原料B,原料B可能是氢氧化钠。
第 2 页 共 15 页
C. 步骤②所得沉淀是氢氧化亚铁 D. 铝矾石炼铝需要消耗电能
三、填空题
14.(1)今有①肥皂水 ②食盐水 ③杨梅汁 ④白糖水 ⑤蒸馏水五种液体,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其中pH<7的是________ .pH>7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2)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成________色,pH________7(填“>”、“<”或“=”),逐滴向锥形瓶中滴入盐酸并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 溶液的pH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3)有一瓶溶液pH是4.5,如果要使溶液的pH升高,可以用________的方法. (4)人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不畅时,血液的pH会________(填“升高、降低、不变”). (5)在pH=3的无色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________色.
15.该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CO2分别通人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①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________. 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 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________.
②小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________,观察到________现象,从而证明CO2与NaOH已经发生了反应.写出CO2与NaOH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
16.盐酸是________的水溶液,纯净的浓盐酸是________色液体,有________气味,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瓶口会有________,说明浓盐酸具有________性.
17.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试液变为________色,此时溶液的pH________ ,向此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振荡,直至溶液刚好无色时,溶液呈________性,pH________ ;继续滴入稀盐酸,溶液呈________色,pH________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发生了____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18.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插入一支温度计,测量温度;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盐酸溶液,不断振荡,当溶液由________色变为________色时,停止滴加盐酸,此时恰好完全反应;测量温度,发现温度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说明中和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写出其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9.在焊接铁制品时,常用稀盐酸除锈,当滴入的稀盐酸过量时,有气泡产生.则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反应.
第 3 页 共 15 页
四、计算题
20. 星期天,小强的妈妈要焙制面包,叫小强去商店买回一包纯碱,小强仔细看了包装说明(如下图),并产生疑问: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达标呢?
回到学校,他取出从家里带来的一小包纯碱样品和小明一起进行实验,小明和小强分别设计了以下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准确称取5.5 g纯碱样品放入烧杯小强 中,又取来50克、14.6%的稀盐酸逐滴加入,至刚好不再产生气泡停止滴加稀盐酸,还剩余稀盐酸25克。 准确称取5.5 g纯碱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足量的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干燥后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如下图所示) ,充分吸收后,称量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小明 增加了2.0克。 (1)小强测得的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小明测得的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两位同学又请来老师帮忙,老师选取另外一种测定方法经反复测定结果都是96.3%,请你结合实验过程分析一下两位同学谁的测定结果不准确,为什么?
21.取22.2g石灰石样品,放入盛有126g稀盐酸的烧杯中,石灰石中的CaCO3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反应,也不溶解),烧杯内物质质量变为139.4g。请计算: (1)反应生成 二氧化碳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留一位小数)
第 4 页 共 15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