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汉语》强化训练和测试题库(含答案)
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3.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4.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5.中御而从齐侯。
三、指出下列句了的通假字并说明在句中的意义:(共12分)
1.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2.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3.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4.今日之战,寡人目亲伤。
5.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6.旬有五日而后反。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说明其意义:(共14分)
1.文王以百里而臣诸侯。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4.于是梁王虚上位
5.晋灵公不君
6.从左右,皆肘这,使立于后。
7.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
五、指出下列句中的前置宾语并说明属于那种类型:(共12分)
1.客何好?
2.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3.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4.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六、将下列古文译成现代汉语(共20分)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的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试题三
中文系 古代汉语试卷 01年级 1-8班B卷 一、填空格:(10分)
1、在古汉语工具书中,专门解释古汉语虚词的有:《 》 、《 》。
2、古人作注也可以对前人的注进行补充订正,这种注一般叫做 。
3、“顾”的本义是 ,用在动词前作副词,含有 、 的意思。
4、“曾”作时间副词,意思是 ;作语气副词时,意思是 。
5、传统“三十六字母”中属于“唇音”的一组是 。
6、“烟笼寒水月笼沙”,从修辞角度来看,“烟”与“月”为________。
二、名词解释:(20分)
1、 词类活用 2、 使动用法 3、 互文见义 4、 史传文
三、问答题:(10分)试说明古汉语中人称代词的特点?
四、解释加点的词:(10分)
5、 阴风怒号,6、 浊浪排空。范仲淹《岳阳楼记》 排:
7、 亲旧知其如此,8、 或置酒而9、 抬之,10、 造饮辄尽,11、 期在必醉。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或: 造:
12、 愿无伐善,13、 无施劳。《论语》 伐: 施:
14、 秋九月,15、 晋侯饮赵盾酒,16、 伏甲将攻之。左传《晋灵公不17、 君》 饮:
18、 光阴可惜,19、 譬诸逝水! 诸:
5、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 敝: 资:
6、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苏武传》 让: 谢:
7、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於薛乎? 乃:
8、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息:
9、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向: 墐:
10、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骤: 逍遥:
五、说明下列各句句式或语法上的特点:(10)
1、 能富贵将军者,上也。
2 姜氏何厌之有?
3 豕人立而 啼。
4、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5、兵破于咸阳,地夺于刘氏。
六、古文标点:(20分)
1、赵 襄 子 饮 酒 五 日 五 夜 不 废 酒 谓 侍 者 曰 我 诚 邦 士 也 夫 饮 酒 五 日 五 夜矣 而 殊 不 病 优 莫 曰 君 勉 之 不 及 纣 二 日 耳 纣 七 日 七 夜 今 君 五 日 襄 子 惧谓 优 莫 曰 然 则 吾 亡 乎 优 莫 曰 不 亡 襄 子 曰 不 及 纣 二 日 耳 不 亡 何 待 优 莫曰 桀 纣之 亡 也 遇 汤 武 今 天 下 尽 桀 也 而 君纣 也 桀 纣 并 世 焉 能 相 亡 然 亦 殆矣
2、鲁 饥 臧 文 仲 言 于 庄 公 曰 夫 为 四 邻 之 援 结 诸 侯 之 信 重 之 以 婚 姻 申 之 以 盟 誓 固 国 之 艰 急 是 为 铸 名 器 藏 室 财 固 民 之 殄 病 是 待 今 国 病 矣 君 盍 以 名 器 请 籴 于 齐 公 曰 谁 使 对 曰 国 有 饥 馑 卿 出 告 籴 古 之 制 也 辰 也 备 卿 辰 请 如 齐 公 使 往 从 者 曰 君 不 命 吾 子 吾 子 请 之 其 为 选 事 乎 文 仲 曰 贤 者 急 病 而 让 夷 居 官 者 当 事 不 避 难 在 位 者 恤 民 之 患 是 以 国 家 无 违 今 我 不 如 齐 非 急 病 也 在 上 不 恤 下 居 官 而 惰 非 事 君 也
六、古文翻译:(20分)
1、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词,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纵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14、 惜其不15、 成,16、 是以就极刑而17、 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18、 藏之名19、 山,20、 传之其人,21、 通邑大都,22、 则仆偿前辱之责,23、 虽万24、 被戮,25、 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26、 难为俗人言也!
2、上行出中谓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以为行过。既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和柔,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
试题四
中文系 古代汉语试卷 01年级 1-8班A卷 一、填空格:(10分)
1、在古汉语工具书中,专门解释古汉语虚词的有:《 》 、《 》。 2、古人作注也可以对前人的注进行补充订正,这种注一般叫做 。
3、\顾\的本义是 ,用在动词前作副词,含有 、 的意思。 4、\曾\作时间副词,意思是 ;作语气副词时,意思是 。 5、传统\三十六字母\中属于\唇音\的一组是 。6、\烟笼寒水月笼沙\,从修辞角度来看,\烟\与\月\为________。 二、名词解释:(20分) 1、 互文见义 2、 小学 3、训诂 4、史传文 三、问答题:(20分)
1、 试述近体诗的特点?(10分) 2、举例说明什么是形训?(10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