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0年 人教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法。
【分析】这篇文章介绍了闲置手机可能带来环境和健康隐患,但它又是一座资源富矿,然后介绍了拆解、回收旧手机能获得巨大的利益。在此基础上,对旧手机的该何去何从问题给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解答本题,一定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将每个选项逐一还原到文本中,找到与之对应的句段,然后仔细审读,寻找文本和选项阐述的不同。 ABC.正确。
D.有误,阅读选项内容,可知其与文中的“依靠先进的技术、工艺和专门的技术人员。只有进行高效的无害化处置,才能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拆解、处理废旧手机需要走规范化、产业化的道路,坚决取缔、严格查办非法手工拆解翻新作坊。”不相符。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概括与语言表达。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内容给李爷爷建议如何处理旧手机。结合“拆解、处理废旧手机需要走规范化、产业化的道路,坚决取缔、严格查办非法手工拆解翻新作坊。”分析得出:把旧手机交给正规的回收商。结合“进入非法手机拆解作坊,从而产生污染等问题。”“2015年苹果从约4万吨的废旧iPhone、iPad和iMac中,提炼出约2.8万吨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包括近1吨黄金和3吨白银,价值约为4000万美元。”得出:一方面,这样做可以避免因手机随意处置而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因为废旧手机中蕴含的贵金属具有巨大的价值,手机回收后可二次利用。
(3)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阅读感悟的表达。解答此题,学生首先要对全文进行阅读,掌握文本大意,把握文本主旨,然后表达自己的看法。“调查一”中说“由于我国垃圾分类制度推行刚刚起步,废旧手机被随意丢弃之后难免混入其他生活垃圾之中”,这就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他们没有回收废旧手机的习惯,会随意丢弃。“调查四”中说“如何培育消费者的回收习惯,也是个难题。一来,消费者缺乏对回收品牌的信任,担心信息安全隐私问题;另一方面,对回收手机的价格问题经常会和回收商产生分歧。”由此可见:回收废旧手机,除了消费者缺乏回收习惯外,消费者还担心个人信息泄露和财产安全。解决措施中说“规范管理回收市场,让用户维权时有法可依”“还要加大对手机信息彻底清除的研究应用,消除用户对信息安全的顾虑”,这说明废旧手机回收体系不完善,正规回收渠道难寻。 答案: (1)D
(2)李爷爷,您可以把旧手机交给正规的回收商。一方面,这样做可以避免因手机随意处置而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因为废旧手机中蕴含的贵金属具有巨大的价值,手机回收后
可二次利用。
(3)①消费者没有回收习惯。②消费者担心个人信息泄露。③消费者和回收商对手机的回收价格存在分歧。④废旧手机的回收处理体系不够完善。
【点评】筛选信息答题技巧: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①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补充、筛选、提取所需要的信息;②合理地概括信息;③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一、古诗阅读. 8.
钱塘逢康元龙 明?谢肇淛
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1)请赏析首句中“暗”字的表达效果。
(2)岑参的《逢入京使》中也写到“马上相逢”,与本诗的“马上相逢”所流露出来的感情有何不同?
【分析】《钱塘逢康元龙》为明代诗人谢肇淛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词表达了诗人异乡邂逅同乡诗友喜出望外的心情,以及刚见面又需分手的离愁别绪。此诗起句中用一“暗“字,就形象传神地描绘出黄梅时节,杭州城细雨纷飞暗淡凄迷的景象,渲染了一种低回迷茫的离别时的氛围,也给全诗蒙上一层依依惜别的感伤色彩(或:为全诗定下伤感的情调)。诗人要与诗友一醉方休,表现了诗人异乡邂逅同乡诗友喜出望外的心情,以及刚见面又须分手的离情别绪(也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不得志的朋友的劝慰,以及彼此羁旅漂泊的感慨等等)。诗人想借酒表达感情,借酒化解悲愁,“须尽醉”率真豪爽,情感真挚热烈。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关键词语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分析“暗”字的表达效果。“黄梅细雨暗江关”的意思是“阴暗底晦的连阴雨天,让整个杭州城像黑夜一样暗淡”。 用“暗”字,形象传神地描绘出黄梅时节,杭州城细雨纷飞暗淡凄迷的景象,渲染了一种低回迷茫的离别氛围,也给全诗蒙上一层依依惜别的感伤色彩。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结合两诗的情感写出不同。“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的意思“马上就要相逢了我们要尽情的大醉一场,明天早上各奔东西,又不知要分离多远 何日才能见面”。“马上相逢”表现了诗人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以及刚见面就要分别的愁绪。岑参与友人于马上相逢,行色匆匆,只有就几句话时间罢了,就是这一点的时间,作者就托他捎个口信回家,这种行为真切
的表现了作者的思念家乡之情。 诗歌大意:
阴暗底晦的连阴雨天 让整个杭州城像黑夜一样暗淡 我到了湖州你也急切的要回来。马上就要相逢了我们要尽情的大醉一场,明天早上各奔东西,又不知要分离多远,何日才能见面。 答案:
(1)“暗”字形象地描绘出了黄梅时节,钱塘细雨纷飞,凄迷暗淡的景象,衬托出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感伤情绪。
(2)本诗的“马上相逢”表现了诗人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以及刚见面就要分别的愁绪。岑诗的“马上相逢”写诗人在奔赴边塞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勾起他的思乡之情,也暗含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
【点评】解读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联系作者和时代背景解读感情,2.通过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来解读感情,3.从诗词内容和类别上解读感情。 一、文言文阅读. 9.
【甲】
余春夏秋尝在西湖,但未见寒山而归。甲辰①,同二王参云栖②.时已二月,大雪盈尺。出赤山埠,一路琼枝玉干,披拂照耀。望江南③诸山皑皑云端尤可爱也。庚戌④秋,与白民看雪两堤。余既归,白民独。留,迟⑤雪至腊尽。是岁竟。无雪,怏怏而返。世间事各有缘,固。不可以意求也。
(李流芳《云栖春雪图跋》)
【乙】
甲子嘉平月⑥九日大雪,泊舟阊门⑦,作此图。忆往岁在西湖遇雪,雪后两山出云,上下一白,不辩其为云为雪也。余画时目中有雪,而意。中有云,观者指为云山图,不知乃画雪山耳。放笔一笑。
(李流芳《题雪山图》)
【注释】①甲辰: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 年)。②云栖:寺名。在杭州西湖西面山中,以产竹闻名。③江南:钱塘江南岸。④庚戌: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⑤迟:等待。⑥甲子:明天启四年(1624年)。嘉平月:农历十二月的别称。⑦阊门:苏州古城之西门。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白民独留 .
晋陶渊明独爱菊 .
独出心裁 .
B.是岁竟无 .C.固不可以意求也 .D.而意中有云 .
竟不可得 .
求之下流,固颠 .目似瞑,意暇甚 .
有志者事竟成 .根深蒂固 .词不达意 .
(2)用“/”给【甲】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望 江 南 诸 山 皑 皑 云 端 尤 可 爱 也。 (3)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余春夏秋尝在西湖,但未见寒山而归。
(4)【甲】【乙】两文都写到雪景,但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甲】文的“琼枝玉干,披拂照耀”运用 比喻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雪景 洁白美艳 的特点;【乙】文的“雪后两山出云,上下一白,不辩其为云为雪也”运用 白描 的描写手法,写出了雪景 苍茫浩大 的特点。 【分析】参考译文: 【甲】
我春夏秋一直待在西湖,但没有参观寒山寺就回来了。甲辰月,我和两位王姓的同伴一起参谒了云栖寺。出了赤山步行,一路琼枝玉干,披拂耀眼。遥望江南群山,白雪皑皑,如浮云端,尤其令人喜爱。庚戌月已是秋天,我和白民相约在两堤看雪。我已经回来了,白民独自留了下来,雪到腊月快结束了也迟迟未下。这一年最终也没有下雪,白民失望而返。人世间的事各有缘法,本来就不能强求的。 【乙】
明天启四年农历十二月初九下大雪,将船停在苏州古城的西门。做此图。回忆往年在西湖遇雪的故事,雪后两座山上与天上全是白色,不能分清哪是云,哪是雪。我画画时,看到的是雪,而想象中有云。观看我的图的人都说是云山图。却不知道我画的乃是雪山图。放下笔笑一笑吧。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前句句意:白民独自留了下来;独:独自。中句句意: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独:唯独。后句句意: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独:与众不同。选项加点词意思不同。
B.前句句意:这一年最终也没有下雪;竟:最终。中句句意:最终没有找到;竟:最终。后句句意:有志向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竟:最终。选项加点词意思相同。
C.前句句意:本来就不能强求的;固:本来。中句句意: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固:固然。后句句意: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固:牢固。选项加点词意思不同。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