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人教版高中高中物理选修3-1教案
1.7静电现象的应用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静电感应产生的原因,理解什么是静电平衡状态
2.理解静电平衡时,净电荷只分布在导体表面且内部场强处处为零 3.知道静电屏蔽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
体会静电平衡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电场中导体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静电平衡的状态 【教学方法】
推理归纳法、问题解决法、实验法 【教具准备】
验电器、法拉第圆筒、有绝缘柄的金属球一个、金属网罩、收音机、感应起电机、导线若干 四、教学具体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静电感应现象?
2、静电感应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3、在静电感应时用手摸一下导体,再移走源电荷,则导体带什么电?
- + + - + - +
若将导体接地则情况如何?左端接地呢? (二)新课教学
一、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
1、 金属导体的特征:
由做热振动的正离子和做无规则热运动的自由电子组成 2、 静电感应现象
- + + - + - +
问题:在源电荷的电场中引入金属导体后会对空间各点的场强有影响吗? 是什么作用使金属内的电子定向移动的?此移动一直进行吗?
金属导体内部有电场吗?
17
答:使空间电场重新分布
源电荷的电场使导体内部自由电子定向移动
静电平衡状态:导体(包括表面)中没有电荷定向移动时的状态叫静电平衡状态
3、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点:
⑴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不为0则自由电子将继续移动直至
合场强为0)
(2)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整个导体是个等势体,它的表面是个等势面 4、导体上电荷的分部
(1)导体内部没有电荷,净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
理论证明:中性导体带电后,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净电荷只能分布在表面 实验证明:法拉第圆筒实验
反证法:若内部有自由电荷,则内部场强不为0,导体就不是处于静电平衡状态 (2)在导体表面越尖锐的位置,电荷的密度越大 5、静电平衡时导体周围电场分布: - + + - + - +
上图空间实际电场分布,不会出现虚线电场线 二、尖端放电
应用避雷针
三、静电屏蔽
1、 空腔导体的特点: _ +
_ + +
_ +
净电荷只分布在外表面,内表面不带电,空腔内没有电场 2、 静电屏蔽
+
+
18
外部电场对内部仪器没有影响(外屏蔽) 若将源电荷置于空腔内,则外对内没
有影响,但内对外有影响
实验演示:将收音机置于金属网罩内则声音大小减小
+
若将球壳接地,则内外各不影响(全屏蔽)
应用:
电学仪器和电子设备外面套有金属罩 通信电缆版面包一层铅皮 高压带电作业人员穿金属网衣
通讯工具在钢筋结构房屋中接收信号弱 五、板书设计:
第七节 静电现象的应用
一、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
1、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点:
⑴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
(2)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整个导体是个等势体,它的表面是个等势面
2、导体上电荷的分部
(1)导体内部没有电荷,净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 (2)在导体表面越尖锐的位置,电荷的密度越大 二、尖端放电 应用避雷针
三、静电屏蔽
六、课后作业:课后习题 七、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 八、教学反思:
19
1.8电容器的电容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电容器及常见的电容器;
2、知道电场能的概念,知道电容器充电和放电时的能量转换; 3、理解电容器电容的概念及定义式,并能用来进行有关的计算;
4、知道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掌握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并能运用其讨论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实物观察与演示,在计算过程中理解掌握电容器的相关概念、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电容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探究新事物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掌握电容器的概念、定义式及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三、教学难点:电容器的电容的计算与应用 四、教学具体过程:
电容器是一种重要的电学元件,有广泛应用,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隔很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一个电容器。
1、平行板电容器
(1)组成:在两个相距很近的平行金属板中间夹上一层绝缘物质(电介质) (2)带电特点:两板带等量异号电荷 (3)板间电场:板间形成匀强电场 (4)电容器的充电与放电过程
操作:把电容器的一个极板与电池组的正极相连,另一个极板与负极相连,两个极板上就分别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这个过程叫做充电。
现象:从灵敏电流计可以观察到短暂的充电电流。充电后,切断与电源的联系,两个极板间有电场存在,充电过程中由电源获得的电能贮存在电场(电容器)中,称为电场能.
操作:把充电后的电容器的两个极板接通,两极板上的电荷互相中和,电容器就不带电了,这个过程叫放电.
现象:从灵敏电流计可以观察到短暂的放电电流.放电后,两极板间不存在电场,电场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提问:电容器在充、放电的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关系是什么?待学生讨论后总结如下: 充电——带电量Q增加,板间电压U增加,板间场强E增加, 电能转化为电场能 放电——带电量Q减少,板间电压U减少,板间场强E减少,电场能转化为电能 2、电容
(1)物理意义:表征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
(2)定义:电容器所带的电量Q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的比值,叫做电容器的电容。
(3)定义式:C?
Q(比值法,Q单个极板所带电量的绝对值) U2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