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讲义 - 图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讲义 - 图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6 3:34:58

(三)组织架构的内容

组织架构的主要内容是单位机构设置和职责权限分配,即机构设置应包括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以及这三者之间的权责分配。一般来说,决策机构是单位的权力中心,其设计的合理性对单位整体内部控制效果具有正向引导作用,执行机构是决策的具体承办部门,他们是内部控制活动的直接实施者如财会部门、采购部门、资产管理部门、预算管理部门等,监督机构是约束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的关键,一般包括内部审计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等。

第三讲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 第二课时

二、建立内部控制的“三权分立”工作机制

所谓三权,是指单位经济活动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离要求单位在进行权力分配是有意识的将这三种权力归属到三个不同的机制达到权力制衡的效果。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分离是实现科学决策、有序执行和有效监督的基本保障。单位决策者客观地评估经济活动的风险,根据资源配置最优化要求做出科学决策,这一科学决策将起到从起点上控制和约束执行者的作用;单位执行者根据已有的决策,进一步细化执行过程中的职责和权限,协调有序地执行决策,同时及时将执行情况反馈到决策者,以便实现决策的优化调整;单位监督者以独立于决策和执行的身份,对决策者是否做出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决策,决策执行着是否严格执行已有决策进行监督,以及时发现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单位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只有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相互分离,才能起到有效制衡的效果。任何两种或者三种权利的合并都可能导致权力滥用,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规范第十四条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应当相互分离。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

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重大经济事项的认定标准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和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1、决策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的决策一般由单位领导班子决定,单位领导成员由行政、党委和纪检的主要领导组成。这要求各单位领导班子充分发挥其领导和管理作用,在决策前实现信息公开,决策中采取集体讨论的形式,决策后也要实行对效率和效果的跟踪,实现决策客观和高效。

行政事业单位决策机制应该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合理的决策议事制度,让每一个领导班子成员都能充分行使职权,坚持决策的客观性,贯彻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大额资金的使用、大宗设备的采购、基本建设等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实施单位办公联席会议或专题讨论会制度。

建立内部控制的“三权分立”工作机制

第二,详尽的决策记录制度,让记录如实反映每一个领导班子成员的决策过程和意见。在认真做好记录的基础上要让每一位领导班子成员核实记录并签字,并及时归档。

第三,可操作性的决策问责制度,让决策的效果与相关人员的升迁降免挂钩。在此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集体决策和个人负责的关系,集体决策不意味着要集体负责,因为集体担责的结果往往会是无人担责,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把责任具体落实在每个人身上,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使决策得到严格的落实和贯彻。

2、执行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决策的执行由具体的承办部门完成,通常涉及财会部门、预算管理部门、采购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等等。

行政事业单位的执行机制应当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及问责机制的落实,单位应当切实区分哪些岗位是不相容的,对各个岗位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化、具体化,并以岗位说明书、权限指引等呈现,是每个在岗人员清楚地意识到自身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位置和职责。

第二,网络化立体控制。执行过程中不仅要有基于平行流程的横向牵制,某业务的执行往往需要多部门合作完成,如采购业务,采购需求部门提出采购申请,有单位采购小组负责招标投标事宜,有财会部门负责资金支付,各部门协调执行才能保证采购业务顺利完成。

第三,以制度保障执行,单位制度具有刚性遵守的特征,他们详细规定了应当遵守的程序和未能遵守的行为相关的惩罚措施。以制度规范执行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原则之一,通过完善的制度,是单位人员行为合规化,一方面提高了执行效率,另一方面克服了个人的固有缺陷,提高组织的理性化程度。

3、监督机制

内部监督是单位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于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他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对内部控制的控制。内部监督处于内部控制要素金字塔的顶端,它是针对内部控制其他要素的,自上而下的单向检查,是对单位内部控制质量进行评价的过程。内部监督以内部环境为基础,信息和沟通为支持,与风险管理、控制活动共同形成三位一体的闭环控制系统。

行政事业单位监督机制应当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单位内部审计监督。单位应当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并确保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独立性,负责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会计报告的编制和披露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是对内部管理控制、内部会计控制和财务控制的再监督。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向单位领导班子进行报告。

第二,单位纪检监察部门监督。党委纪检负责对党员进行监督,严格执行党的纪律,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坚决同腐败现象作斗争。监察机构负责对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人员的监督检查,保证政令畅通,促进监察对象正确履行职责,依法办事,廉洁奉公,恪尽职守,勤政高效为人民服务。

第三,上级主管部门监督。上级主管部门对本单位各项业务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总体监督。

三、关键岗位责任制的控制

关键岗位责任制是指行政事业单位结合本单位性质、预算类型、收支管理特点,对某些对内部控制目标实现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性岗位,明确其岗位职责权限,人员分配,以及按照规定的工作标准进行考核及奖惩而建立起来的制度。

规范第十五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及分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单位应当实行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轮岗制度,明确轮岗周期。不具备轮岗条件的单位应当采取专项审计等控制措施。

关键岗位责任制的控制

1、内部控制关键岗位的构成

预算编制 决算编制 绩效评价 资金管理 票据管理 账户管理 印章管理 采购及验收管理 资产保管 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 债务管理 合同管理 档案管理 信息系统管理 会计管理 内部审计

2、落实岗位责任制

单位应当以书面形式(岗位责任书或其他相关文件)描述定义内部控制关键岗位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要求,明确岗位职责、岗位权力以及与其他岗位或外界的关系。

3、实行轮岗制度

搜索更多关于: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讲义 - 图文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三)组织架构的内容 组织架构的主要内容是单位机构设置和职责权限分配,即机构设置应包括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以及这三者之间的权责分配。一般来说,决策机构是单位的权力中心,其设计的合理性对单位整体内部控制效果具有正向引导作用,执行机构是决策的具体承办部门,他们是内部控制活动的直接实施者如财会部门、采购部门、资产管理部门、预算管理部门等,监督机构是约束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的关键,一般包括内部审计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等。 第三讲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 第二课时 二、建立内部控制的“三权分立”工作机制 所谓三权,是指单位经济活动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离要求单位在进行权力分配是有意识的将这三种权力归属到三个不同的机制达到权力制衡的效果。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分离是实现科学决策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