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政治高频考点解密19 实践与认识

高考政治高频考点解密19 实践与认识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5 9:03:26

高考政治高频考点解密

19 实践与认识

【高考解密】

考试大纲要求 课标全国卷地区 考题 2017新课标I卷·21 考查点 结合专家对零工社区的创新创业发展的作用,考查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结合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曲折发展,考查实践和认识、认识的反复性 结合人们从美食中体味到文化意蕴,考查实践的知识 系 结合恩格斯的观点,考查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实践和认识 ★★★☆☆ 2017新课标II卷·21 2014新课标II卷·20 2014新课标II卷·39结合冯进钱的事例,考查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2) 2017新课标III卷·23 真理和认识过程 ★★★☆☆ 2016新课标I卷·20 结合智库建设,考查真理的知识 2016新课标III卷·39(1) 新课标II卷·23 结合屠呦呦的事迹,考查认识的过程 结合艺术家画马,考查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 新课标I卷·39(1) 结合《记住乡愁》,考查认识论的相关知识 【考点解密】 一、实践和认识

考法1 实践的含义、特点的分析

【考法点评】通常是以漫画、名言警句、人类发明创造的热点事例为背景素材,设置选择题考查实践的含义和实践的特点。

以非选择题考查实践的三个特征时,一般与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一起综合应用,作为两个不同知识点出现。

1.全面理解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但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1

材料必须强调以人为主体,是以客观世界为改造对象的活动,改造的是客观世界,依赖的是物质性手段,遵循的是客观规律,这样的活动才是实践,如农民种地、教师教学等。必须注意区分:如果依赖物质性手段,遵循客观规律,改造的是主观世界,就不是实践,如学生学习、文艺工作者创作或欣赏音乐剧等。

2.准确区分实践的三个特征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是指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具有客观性,实践活动的过程及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具有客观性。这是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的区别所在。

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是指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通过实践人可以创造出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这是实践活跃与认识活动的区别所在。

实践的社会性是指实践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这是实践活动与孤立的单个人的活动的区别所在。实践的历史性是指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易错提示】(1)不能说?实践既是一种主观活动,又是一种客观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不能把实践的客观性和主观性割裂开来。

(2)盲目的实践不是没有认识指导的实践。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不受认识指导的实践是没有的。盲目的实践是指受到错误认识指导的实践,结果必然是失败的。

(3)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存在的。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

【考法指导】做选择题时要根据对实践的三个特征的理解,依据材料信息准确判断出考查的是实践的三个特征中的哪一个。实践的社会性和历史性只需体现一个,即可以用实践的社会历史性的知识答题。

3.区分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与意识的能动性 (1)从各自的含义来区分:

①二者都有目的、有计划。意识能动性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世界(主观或客观),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是指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

②二者都有创造性。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是指通过实践创造出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是指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既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又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通过实践创造出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等等。可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中的创造具有直接现实性,而意识的能动性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必须通过实践环节。

(2)从各自的作用区分:

2

①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指导人类改造世界,不论是认识还是改造,都属于主观范畴(想)。

②实践是指人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做),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不是纯主观或纯客观的活动。

【典例1】2017年9月17日,名为?天猫精灵?的全球首款防骗智能机器人亮相国家网络安全周。为应对不断?升级?的诈骗手段,?天猫精灵?智能防骗机器人首次将诈骗拦截技术与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识别诈骗电话号码,还能跟用户提供实时的防骗提醒。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天猫精灵?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工制造物

②?天猫精灵?是人类智慧的物化,已成为新的实践主体 ③?天猫精灵?的诞生体现了实践活动的能动性和直接现实性

④?天猫精灵?的智能防骗功能表明实践的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A.①② 【答案】D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法2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的分析应用

【考法点评】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时,通常是提供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诗词、漫画和现实热点素材,分析其所体现的道理、启示等。

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时,有?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关知识分析……??运用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等的单独考查方式,也有结合多个知识点、多个角度的综合考查方式,如?从认识发展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的哲学道理(或证明……观点、说明……做法的哲学依据)?或者?体现了哪些认识论道理??得到哪些哲学认识论的启示?等,题型涉及体现类、措施类、依据类、说明类、意义类、分析类等各种类型。

1.要全面理解掌握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及方法论要求

(1)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方法论:重视实践,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树立正确的认识,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3

2.要深化理解实践决定认识的四个方面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学%科网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不能检验自身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客观事物自身也无法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只有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因为人们可以通过实践把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来检验认识正确与否。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正确的认识要为实践服务,否则认识就失去了意义。

【易错提示】澄清几个误区:

①要区分认识的来源和途径,获取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认识的唯一来源是实践。②促进认识发展的动力有多个,但根本动力是实践。③马克思主义等理论都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④认识的根本目的是实践,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⑤盲目的实践是指在错误意识指导下的实践,而不是缺乏意识指导的实践。

【理论示例】实践决定认识,常见的事例如:麦哲伦船队通过环球航行这一实践得出了地球是圆的这一认识(来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来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途径);射电望远镜使人们可以观测到100亿光年之遥的天体(动力);人造资源卫星帮助人们弄清地球的资源分布(动力);人们根据对万有引力规律和宇宙速度的认识将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的);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的成就证明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检验标准)。

【典例2】2017年7月,华人科学家张首晟领衔的团队找到了80年前由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埃托雷·马约拉那所猜测存在的?没有反粒子的粒子?。这种?正反同体的粒子? 被命名为?天使粒子?,这是一项里程碑的突破。困扰物理学界80年的难题是怎样被破解的?张首晟认为,所有科研工作都是建立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天使粒子的发现,得益于先前对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探索,也是理论和实验结合的成果。这表明

①人们的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都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必须依赖一定的主客观条件 ③理论科学家的猜想是科学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 ④反复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4

搜索更多关于: 高考政治高频考点解密19 实践与认识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高考政治高频考点解密 19 实践与认识 【高考解密】 考试大纲要求 课标全国卷地区 考题 2017新课标I卷·21 考查点 结合专家对零工社区的创新创业发展的作用,考查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结合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曲折发展,考查实践和认识、认识的反复性 结合人们从美食中体味到文化意蕴,考查实践的知识 系 结合恩格斯的观点,考查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实践和认识 ★★★☆☆ 2017新课标II卷·21 2014新课标II卷·20 2014新课标II卷·39结合冯进钱的事例,考查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2) 2017新课标III卷·23 真理和认识过程 ★★★☆☆ 2016新课标I卷·20 结合智库建设,考查真理的知识 2016新课标III卷·39(1) 新课标II卷·23 结合屠呦呦的事迹,考查认识的过程 结合艺术家画马,考查主观世界对认识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