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教师版)
试卷题量:31题 试卷总分:150分 试卷限时:120分钟 测评/引用码:5ERIwu6
一、单选题
1、“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学记》中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B、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D、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答案】C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想要教化人民,形成良好的风俗,一定要从教育入手,反映了教育和政治之间的关系。
2、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的原因是( )。 A、个人天赋 B、社会分工 C、国家性质 D、教育水平
【答案】B
【解析】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
3、在教育活动中,构建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是( )。 A、学生 B、家长 C、教师
D、文学艺术活动
【答案】C
【解析】在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中,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
4、在小学课外活动中,学生摄影小组举办的摄影作品大赛属于( )。 A、游戏活动 B、学科活动 C、科技活动
D、文学艺术活动
【答案】D
【解析】文学艺术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学生对美的鉴赏和创造。
5、“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这句话强调的是教师应具有( )。 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 B、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 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D、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答案】B
【解析】陶行知的这句话表达了教师应该具有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
6、将观察法分为系统观察和非系统观察的依据是( )。 A、观察条件是否认为控制 B、观察活动是否有规律 C、观察者是否直接介入活动
D、观察内容是否有设计并有结构
【答案】B 【解析】略
1/17
7、假如小学生被狗咬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处理方式是( )。 A、立即包扎伤口
B、在伤口的近心端用绳子扎紧
C、用肥皂水、高锰酸钾溶液或双氧水等冲洗伤口 D、不作处理,直接送往医院
【答案】C 【解析】略
8、成成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能触类旁通,不墨守成规,说明其思维具有( )。 A、广阔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独创性
【答案】C 【解析】略
9、学生的学习是基于自己的经验,主动接受新的信息,并对其意义进行重构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 )。 A、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联传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B 【解析】略
10、小强不按时完成作业,妈妈就禁止他看动画片,一旦按时完成就取消这一禁令,随后小强按时完成作业的次数增加了,这
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强化
【答案】B 【解析】略
11、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和老师的话就是好孩子。这是因为其道德发展处于
( ) 。 A、权威阶段 B、公正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
【答案】A 【解析】略
12、儿童“多动症”的核心特征是( )。 A、活动过多 B、冲动任性 C、注意障碍 D、学习困难
【答案】C 【解析】略
13、课程是“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 A、斯宾塞 B、布鲁纳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答案】A 【解析】略
试卷链接:http://www.yunceku.com/t/5ERIwu6.html 2/17
14、学校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媒介,旨在体现教育理念,实现与人功能。在课程分类中,这
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形课程
【答案】D 【解析】略
15、学习了《坐井观天》一颗,学生学会“信、抬、蛙、答”等生字,理解并熟记“无边无际。坐井观天”等词。按照三维目标的
要求,这主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 )。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认知有实践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答案】A 【解析】略
16、能让学生充分交流互动并有利于发挥其主体作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道尔顿制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文纳特卡制
【答案】C 【解析】略
17、课堂教学中,课堂椅摆放方式会影响教学方法的运用效果。一般说来,“秧田型”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是( )。 A、实验法 B、讲授法 C、探究法D、访论法
【答案】B 【解析】略
18、教师通过听写英语单词,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 A、测验评价 B、量表评价 C、实作评价 D、档案袋评价
【答案】A 【解析】略
19、《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小学第一学段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意义,第二学段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意
义。这要求该部分内容应采取的组织方式( )。 A、直线式 B、圆周式 C、螺旋式
D、横线式
【答案】C 【解析】略
20、张老师在课堂上出示了一个钟表模型,通过对三个指针的操作,帮助小学生很快理解了“时、分、秒”的概念,这体现的教
学原则(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试卷链接:http://www.yunceku.com/t/5ERIwu6.html 3/17
【答案】B 【解析】 略 二、简答题
21、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答案】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分别是:1、语言 智力2、逻辑数学智力3、视觉空间智力4、音乐智力5、身体动觉智力6、人际智力7、自知智力。每种智力都有其多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不同。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为我国新课改“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利的理论依据与支持。
22、简述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
【解析】
23、简述班主任了解、研究学生的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班主任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对学生群体的了解,两个部分。
了解学生个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体的思想品德、个体的学习、个体的身体状况、个体的心理、个体的家庭。对学生群体的了解包括:对正式群体的了解,对非正式群体的了解。
三、材料分析题
24、在某小学新教师入职培训中,围绕“什么样的教师是真正的好教师?”这一问题,大家展开了热议。有的说:“好教师是热爱学生的老师”;有的说:“好教师应该为人师表”;还有的说:“教学好才是好教师”------
这时,培训教师跟大家分享了一位作家的故事:“小时候,我非常胆小害羞,上课从不举手发言,老师也从不叫我回答问题。 一次,我写了一篇题为《每一片叶子都有一个灵魂》的作文。上课时,老师轻轻地走到我面前,问我是否愿意和大家分享我的作文。它的问话是那么柔和,那么的亲切,[亿师学提供]让我无法拒绝。我用颤抖的声音读了作文,她感谢了我。下课了,当我走到教室门口时,她建议我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可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这些我都做到了。” 这个故事引起了大家对于“好老师”更深层次的思考。问题:
(1) 结合材料,试着分析“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10分) (2) 试述小学教师如何为儿童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10分) 【答案】
试卷链接:http://www.yunceku.com/t/5ERIwu6.html 4/17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