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史
1.文学研究会 1921年 周作人 冰心 在创作方法上,他们比较倾向于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强调对生活的认真观察和如实描写,题材上也可以揭露社会黑暗和表现时代冲突为主. 2.创造社 1921年6月 郭沫若 浪漫主义创作手法为主.
3.新月社 1923年 徐志摩 胡适 致力于新诗格律化的艺术探索,为新诗的成熟做出了贡献. 4.鲁迅作品:《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
5.什么叫精神胜利法?是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阿Q的主要精神特质,即对于事实上的屈辱和失败,用一种自譬自解的方法,在想象中取得精神上的满足和胜利。主要表现为懦弱、自欺、健忘等。 6.阿Q的形象:(P49)
一、阿Q这个形象令人笑中带泪。对于失败、屈辱、窘境等人生中难免遇到的事,一般的、正常的人会悲伤之后继续奋斗;愤怒之后难以忘怀;不满之后努力改变困境。但阿Q却不然。他自有他一套独特的、但同时又是病态心理表现的对付方法,那便是“精神胜利法”。而阿Q的“精神胜利法”便是阿Q令人笑中带泪的原因所在。
二、阿Q这个形象令人既同情又痛恨。令人同情的是阿Q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充满着屈辱、贫苦,挨饥受骂被打不绝。他在未庄人的眼里根本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而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而已。阿Q既丧失了做人的人格、尊严,如不能姓赵,否则便挨打。又是一无所有的:他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只能借住在土谷祠中,靠给人打零工为生,老婆、孩子更是痴心梦想,而这些,都是作为一个人最低的、最根本的需要啊!但在那个社会,这只能是阿Q的美梦而已。这就使阿Q愈发人不像人。而到最后,阿Q竟被枉杀,以被错杀而结束了他短暂而不幸的一生。所有这些,无疑是令人深感同情的。但同时,阿Q又是可恨的:他沾染了许多的陋习:赌博、喝酒、偷了东西还耍赖,更甚至明里、暗里地耍流氓,调戏妇女。
三、阿Q这个形象又是辛亥革命前后被压迫、落后、不觉悟农民的缩影。这一点我们将在后面分析内容中再细致阐述。
总之,阿Q是个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过目难忘的辛亥革命前后不觉悟、被压迫的农民形象。
7.《伤逝》子君、涓生的悲剧是如何造成的? 8.鲁迅《野草》散文诗集,《朝花夕拾》散文集,《故事新编》里的文章《奔月》嫦娥 后裔《眉间尺》改名为(铸剑)
9.郁达夫以小说创作获得全国性声誉,成名作是1921年的自叙传小说《沉沦》。《沉沦》由《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组成,是现代文学的第一部短篇小说。 10.《沉沦》小说中主人公沉沦的原因是什么?
A是在国家沉沦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人物的沉沦与国家有不可否认的关联.
B是由自身遭遇和性格造成的,尤其是性的压抑,直接导致了人的沉沦和人性的沉沦.
11.胡适的诗歌创作集《尝试集》是我国第一部白话诗集,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开山的意义。 12.郭沫若《凤凰涅槃》《天狗》出自《女神》。《女神》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开辟鸿荒的大我”形象,这也是“五四”时期觉醒的中华民族的集体形象。 13.冰心《繁星》《春水》
14.诗歌的三美原则(闻一多):“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均衡和句的均齐)
15.周作人散文,风格“浮躁凌厉”“冲淡平和”,《乌篷船》是周作人脍炙人口的“闲话风”散文。
16.朱自清的散文名篇《匆匆》《背影》,《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俞平伯
17.什么是春柳社?
1906年,李叔同、曾孝谷在东京发起成立了春柳社,是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 。宗旨是“研究新戏曲,冀为吾国艺界改良只先导”,演出《茶花女》(第三幕)、《黑奴吁天录》,标志着中国话剧的正式诞生。
18.李叔同对中国话剧的贡献: A李叔同是中国话剧的先驱,是最早引进西方戏剧到中国的人。发起的春柳社的演出对中国话剧的发展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B他对日本新派剧中源于西方戏剧的布景设计、服装、化妆、道具、灯花等方面的潜心研究和大胆实践,对日后中国话剧在舞美方面的发展都有着很大影响。 19.田汉《获虎之夜》主人公:黄大傻、莲姑;《名优之死》主人共:刘振声。 20.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蚀》是茅盾文学生涯中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21.《子夜》中是如何刻画吴孙蒲的人物形象的?
吴孙蒲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民族资本家的典型形象,性格的基本特征是似强实弱,外强中干。茅盾称他为“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他年轻时游历欧美,向往西方资本主义,有着发展独立的民族工业的雄才大略,有着活跃的生命力,刚毅、顽强、果断的铁腕和魄力,更有科学管理的经营之才,他确实应该是时代英雄传奇理所当然的主角,然而,他却生不逢时。 22.《子夜》开头的艺术:
《子夜》的开头《吴老太爷之死》起到引领全篇的作用。
吴老太爷死的象征意义:来自封建农村,僵化、死板、腐朽,代表着垂死的封建地主阶级的吴老太爷,一进入象征着现代化工业文明的都市上海,在快节奏的都市声光色电的现代文明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强烈刺激下,一命呜呼,其含义正如作品中人物范博文所说,代表着旧的老中国封建地主阶级在现代化过程中必然死亡的命运,传统与现代两种文化的对抗及旧文化的必然失败。
23.《月牙儿》的艺术特色:
1. 用轻缓的散文笔调书写了一个心酸的人间悲剧,字里行间包蕴着情感张力。 2. 第一人称叙事方式,细腻而深入地揭示了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和丰富的情感。 3. 月牙儿是一个意义丰富的象征性形象,它与主人公的心境联系在一起,反照出人物悲苦的命运。
4. 月牙儿也是一种抒情手段,营造一种凄婉的情调。 24.老舍小说的京味儿(三个方面): A取材充分表现了北京的地域文化特色 B北京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 C运用了北京市民俗平白浅易的口语
25.祥子的形象以及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原因: 祥子的悲剧:
客观:1.旧社会的逼迫,把人变成鬼。(真实反映旧中国城市底层市民的困难生活) 2.现代畸形的城市的“都市文明病”对美好人性的腐蚀。
主观:祥子与生俱来的小农意识,小生产者个人奋斗的幻想是祥子个人悲剧的根本原因。其次,祥子有个人性格,心理上的弱点。在接踵而来的打击面前逐渐滋生自暴自弃,缺乏把握自己的能力,逐渐走向深渊。
26.老舍《四世同堂》是一部多卷本的长篇小说,由《惶惑》、《偷生》、《饥荒》三卷组成。主人公:祁瑞宣
27.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悲剧女性:梅、瑞珏、鸣凤《春》《秋》
28.高觉新的人物形象分析:
29.《寒夜》中汪文宣的人物形象以及如何看待曾树生的出走?(作业) 30.沈从文《边城》主人公:翠翠
31.什么叫“边城”世界或者湘西世界?
《边城》是以湘西为背景的一个童话,里面充满了天籁之音,所有人都像生活在与现实隔绝的世界中。“边城”世界是个未受现代文化浸染的,充满着人性美、人情美、风情美的嫉妒精华,理想化的世界。是理想的人生形式与古朴的湘西风情的有机结合与自然交融。 32.什么叫东北作家群? :“九一八”事变后,陆续有一批文艺青年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下的东北流亡到关内,他们怀着对敌伪的仇恨,对于乡亲的眷恋以及早日光复国土的愿望,创作啦不少反映东北人民斗争的作品,比较著名的有萧红, 箫军等,这批作家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东北作家群”。 33.萧红的成名作《生死场》 代表作《呼兰河传》 34.戴望舒《雨巷》如何营造出一种浓浓的古典氛围。
1. 诗歌化用了古典搭配,如“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就使人联想到李商隐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2. 营造了具有古典背景的江南水乡的变化氛围。“油纸伞”、悠长而寂寥的“雨巷”、丁香般的“愁怨”“颓圮的篱墙”既是江南小城的写真,也暗示着一个“杏花春雨江南”的文化传统。诗中的“寂寥”“愁怨”“太息”“彷徨”“梦”“静默”等诸般感受都在这个悠远的文化背景里找到了依托,从而生成了一种古典美。 35.卞之琳《断章》背:
你站在墙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36.曹禺的四大名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37.繁漪的人物形象:P267
38.《日出》中陈白露的人物形象:
是书香门第的小姐,漂亮,聪慧,任性,家道中落,追求个性解放,几经挫折终于堕落在人的最丑恶的生活圈子.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理解她,更谈不上爱她。她不愿再过这种出卖肉体和灵魂的生活,但又无法摆脱自己已经习惯的种种生活方式的桎梏,在醒悟而又无路可走之际,陈白露清醒地从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陈白露的悲剧显示出了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同时也体现了命运对人的主宰和人对命运的抗争这一巨大深刻的矛盾。 39.《屈原》郭沫若 “雷电颂”
40.艾青的早期代表作《大堰河——我的褓姆》。《我爱着土地》熟读
41.张爱玲《倾城之恋》主人公:白流苏 范柳原 《金锁记》主人公:曹七巧 42.钱钟书《围城》(方鸿渐) 有现代《儒林外史》的美誉。 43.《围城》的三层意蕴:
1. 社会反映的层面:对抗战时期古老中国城乡世态的描写,对教育界、知识界腐败现象的讽刺。
2. 文化批判的层面:通过对方鸿渐等新式知识分子、留学生、大学生、深入反省知识者身上所体现出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得失,或者说,通过知识者这一特殊的角度,从文化层次去把握民族精神危机。
3. 哲理思考的层面:方鸿渐的行为—进城—出城—进城—出城??方鸿渐总想摆脱困境,却处处都是困境,人生旅途中无处不是围城。“围城”,象征了人间处境——人生处处是围城。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