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第四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C. 干流洪峰期逐年提前
11. 根据NDVI指数变化趋势,预测渭河未来几年内 A. 含沙量呈减少趋势 C. 季节变化越来越明显 【答案】10. D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D. 地表径流速度有所减缓
B. 汛期水量逐渐增多 D. 地表下渗量减少
近年来NDVI值升高,说明植被覆盖率增加,会减缓地表径流流速,故D项正确;气温、降水量变化与NDVI值变化关系不大,故A项、B项均错误;C项,近年来NDVI值升高,说明植被覆盖率增加,会延缓干流洪峰期,故C项错误。故选D。 【11题详解】
【够增加下渗量,故D项错误。故选A。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NDVI指数值较高,说明植被覆盖率有所增加,河流含沙量会减少,故A项正确;汛期水量与降水量、植被覆盖率等有关,降水量并无明显增多趋势,而植被覆盖率增加会减少汛期流量,故B项错误;但从植被覆盖率增加的趋势看,渭河流量的季节变化应该减小,故C项错误;近年来NDVI指数值较高,说明植被覆盖率有所增加,植被有涵养水源功能,能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3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
材料一:2018年,拥有1630万人口的M国成为西非棉花产量最大的国家。但其本国仅
能加工棉花产量的2%,民众生活所需大部分布料依赖进口。有关部门强烈呼吁M国政府推动棉花加工,从而寻求棉花产业的增值。下图1是世界某区域简图。
5
材料二:1923年底,连接B、D两城的西非铁路全程贯通,从此M国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始有少量出口。但由于区域内政局动荡,铁路经营惨淡。2014年底,中国与当地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复建改造该铁路,并在2016年动工,计划4年内完成。
材料三:热带辐合带是指从南、北两半球来的气流在赤道附近辐合而成的多雨带。图2是A、C两地6月份风频玫瑰图。
材料四:M国境内的N湿地是撒哈拉沙漠南缘的季节性湿地,这片巨大的绿洲是水鸟的重要栖息地。定期洪水不仅支撑了生态系统的健康,也保证了丰水期大型轮船的通航。 (1)从盛行风角度,分析6月份A或C地气象灾害的成因。(选择A地或C地的其中一个作答)
(2)简析M国首都B城发展棉纺织工业的区位优势。
(3)从水位季节变化角度,简析图示位置修建水坝将对其下游产生的有利影响。 (4)简述改造西非铁路将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意义。
6
【答案】(1)A地:6月份,A地盛行西南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降水量大且集中,多发生暴雨、洪涝等灾害。
或C地受盛行东北风(或受东北信风影响),因来自干旱的沙漠(内陆)地区,多发干旱、沙尘暴等灾害。(从风向、风源地、气象灾害类型三个角度分别作答。)
(2)接近原料地(或纺织原料充足);廉价劳动力丰富;国内棉纺织产品市场需求大;首都基础设施较完善。
(3)洪水期水位降低,减少下游洪水的形成;枯水期水位有所提高,改善枯水期航运条件;保障农业灌溉用水。
(4)进一步促进M国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出口;促进沿线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运速,扩大运能;提升D海港口地位(拓展D港经济腹地);促进M国的对外开放。(任答3点)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非洲西部地区为背景,考查非洲西部地区的气候、河流水文特征及经济发展状况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A地位于非洲西部沿海地区,6月份,A地盛行西南风,西南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降水量大且集中,多发生暴雨、洪涝等灾害。
读图可知,C地位于非洲西部内陆地区,盛行东北风,东北风来自干旱的内陆地区,多发干旱、沙尘暴等灾害。
(2)依据材料“2018年,拥有1630万人口的M国成为西非棉花产量最大的国家。”可知,该国盛产棉花,纺织原料充足;经济落后,人口众多,廉价劳动力丰富;本国仅能加工棉花产量的2%,民众生活所需大部分布料依赖进口,说明国内棉纺织产品市场需求大;首都基础设施较完善。
(3)该河流上游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变率大,河流的水位季节变化大,水量不稳定,通过修建大坝,使洪水期水位降低,减少下游洪水的形成;枯水期水位有所提高,改善枯水期航运条件;保障农业灌溉用水。
(4)西非地区资源丰富,但经济落后,交通不便。通过对西非铁路改造,可以进一步促进M国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出口;促进沿线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运速,扩大运能;提升D海港口地位,拓展D港经济腹地,加强沿海地区对内地经济的带动作用;促进M国的对外开放,增强M国的综合实力。
7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犁河是亚洲中部的一条国际河流,全长1236km,流域面积15.1万km2,是巴尔喀什湖的主要补给水源。雅马渡以上为上游,雅马渡至哈萨克斯坦的伊梨村(卡普恰盖)为中游,伊犁村至巴尔喀什湖为下游。在伊犁村以上,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泽与湖泊的宽河谷中。自伊犁村以下,进入卡普恰盖峡谷,水流清澈。伊犁河上游水资源最为丰富,干支流均有汛期,且干流汛期较长,流量相对平稳,历史上未出现过大范围的严重洪涝灾害。下图示意伊犁河流域。
(1)说明伊犁河成为巴尔喀什湖主要补给水源的原因。 (2)从整体性角度说明伊犁村以下河段水流清澈的主要原因。 (3)分析伊犁河干流汛期长、流量平稳的原因。
【答案】(1)伊犁河上游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大气降水较多;天山冰雪融水量大,河流上游来水量大;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汇水量水大。
(2)上游修建有多个水库,泥沙大量沉积库区;上游沼泽广布,对水流起到过滤作用,导致下游河段泥沙来源减少。
(3)流域内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春季自下游到中游,积雪依次融化,形成春汛;夏季,上游地区冰雪融化加上山地降水,形成夏讯;中上游河段多沼泽、湖泊调蓄作用显著。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河湖的相互补给,水库湿地对河流水质的影响以及伊犁河水文特征成因分析,需要抓住图文中关键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