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物理《物质的密度》学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物质的密度》学案苏科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5 17:19:54

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本节知识结构的总结、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本节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2)进一步的理解密度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并自行得出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 (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3)在理解密度概念的基础上,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密度知识的了解,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2)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导,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结构评价标准 2.师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适应 3.建立密度的概念

教学环节 课题引入 观看教学内容 主要教育目标 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分辨物质种类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学生的想法选择比较典型供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信息的作品 家思考,并对进行分析,总结。 分析,加工能力。 分组通过先前的观看和思考,进行讨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学会合作,交流。 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及如何用物理语言进行表达。 加强密度性质理解,为其的应用重点突出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 规律 巩固 通过密度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打下基础 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对生活的到实际生活中 热爱,对科学技术的探索意识。 总结 作业 物体的密度 (二)引入新课

讲台桌上放着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

师:1.这里有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 制作自制量筒和天平,测量身边 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知识的回顾 讨论 论。 评价将感性的认识进一步的提升,形归纳 成知识结构的评价标准 复习练习 题 利用几个问题,将密度公式应用应用

2、说明你是怎么分辨的?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颜色、气味、软硬,就是物质的不同的特性。根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3、我们桌上放的两个物块,一个是塑料块,一个是铁块,外面涂有同样的颜色,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

a、讨论与交流:(提出猜想)

生甲:可以用比较质量大小的方法来区分,质量大的一定是铁 生乙:难道一大块塑料一定比一小块铁的质量小吗? 师: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提出猜想“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它们各自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能是相同的”

b、设计实验:

分别选取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的铁块和塑料块(铁块和塑料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各自的体积;算出每个铁块和塑料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然后加以比较。

C、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测出3个体积不同的铁块的质量与体积;

1、 测出3个体积不同的塑料的质量与体积; 2、 分别算出每个铁块和塑料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学生分组实验.并将得到的数据填入书中P9的表格中.教师巡迴检查、指导. 把收集到的证据整理后,填写在下表中: d、实验结论:

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相同/不相同)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 (相同/不相同)的。

3、建立概念:

质量有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所以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

[板书1]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同种物质密度一般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相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

[板书2]密度的公式:?=m/v 其中?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板书3]密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符号为kg/m3

读做千克每立方米。密度的单位有时用克/厘米3,符号为g/cm3

4、密度的测量:

师:在设计测量物体密度的时候,要测量质量和体积,测量质量的工具我们大家已经比较熟悉,下面和大家介绍一种测量体积的工具——量筒(量杯)

[板书4]量筒(量杯)的使用:①观察量筒(量杯)的分度值 ②使用量筒(量杯)时,应使视线水平对准液面的凹面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本节知识结构的总结、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本节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2)进一步的理解密度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并自行得出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 (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3)在理解密度概念的基础上,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密度知识的了解,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2)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导,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结构评价标准 2.师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适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