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年湖北省武汉二中广雅中学中考化学二模(含解析)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出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图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A (填“A”或“B”);
(2)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KNO3和NaCl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则温度的取值范围是 20℃~30℃ ;
(3)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上述实验过程中得到的溶液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①③④ (填数字序号),将⑤继续冷却至10℃,过滤,共可回收得到KNO3固体 59.1 g;
(4)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可通过 降温结晶 (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1)根据表格可以看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增大明显,故图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A,故填:A;
(2)根据表中数据可以看出,KNO3和NaCl在20℃~30℃范围内具有相同的溶解度,故填:20℃~30℃;
(3)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故加入25g硝酸钾形成的溶液①是不饱和溶液,再加入25g硝酸钾形成的溶液②是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到5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形成的溶液③是不饱和溶液,再加入30g硝酸钾形成的溶液④是不饱和溶液,降温到20℃形成的溶液⑤是饱和溶液,将⑤继续冷却至10℃,过滤,共可回收得到KNO3固体:80g﹣20.9g=59.1g,故填:①③④;
13
59.1;
(4)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增大明显,故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故填:降温结晶.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B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为液体,C、D、E为无色气体,E为温室气体之一,H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D H2 ;F C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2H2O2
2H2O+O2↑; ,基本反应类型为 分解反应 。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
【分析】本题属于推断题,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根据H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则推测H为碳酸钙;结合图框:B通电生成DC,则B为水,D为氢气,C为氧气;A分解生成CF,则为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根据H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则推测H为碳酸钙;结合图框:B通电生成DC,则B为水,D为氢气,C为氧气;A分解生成CF,则为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等知识,则F为碳,E为二氧化碳,G为氢氧化钙,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1)根据分析,下列物质的化学式:D为H2;F为C;
(2)反应①为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物一种,生成物两种,所以其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3)反应②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
14
2H2O+O2↑;反应
CaCO3↓+H2O。 故答案为:
(1)H2;C;(2)2H2O2
2H2O+O2↑;分解反应;(3)Ca(OH)2+CO2=CaCO3↓+H2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鉴别。物质的鉴别就是指根据常见的物质的性质或相互关系,尤其是它们的特性或反应时的现象等,通过细致地分析、推断,来鉴别出它们究竟是哪一种具体的物质的复杂过程。
12.已知草酸(H2C2O4)固体与浓硫酸共热发生化学反应:H2C2O4
CO2↑+CO↑+H2O.某化学
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装置,用于制取纯净干燥的CO气体来还原氧化铁。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按装置图组装好实验仪器,实验前必须要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点燃E处酒精灯前必须 检验气体的纯度 。
(2)装置B中的试剂是 浓氢氧化钠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 装置C中所盛的液体是 澄清的石灰水 ,其作用是 检验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是否除尽 ; (3)E装置玻璃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
2Fe+3CO2 ;
(4)A装置中连通管的作用是 使支管烧瓶与分液漏斗内气体压强相同,便于滴入酸液 ; (5)F装置的作用是 检验生成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 收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将其点燃转化为无毒的二氧化碳 (只答二条即可);
(6)利用这套装置还可以测定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某同学的测定方法是:称量氧
15
化铁样品10.0 g,E装置中玻璃管与样品的总质量为80.0 g,完全反应并冷却后再称量E装置中玻璃管与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78.2 g.由该实验可计算出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60% 。
【分析】(1)根据有气体生成的实验步骤、可燃性气体的验纯来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以及除杂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解答; (3)根据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以及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4)根据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5)根据装置的特点以及氢氧化钙的性质来分析; (6)根据实验数据以及反应的原理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该实验过程中有气体生成,有气体参加,所以按装置图组装好实验仪器,实验前必须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纯时点燃或加热易发生爆炸,所以点燃E处酒精灯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故填: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验气体的纯度;
(2)生成的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所以B装置内是浓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其作用是除去气体中的二氧化碳;C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用于检验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是否除尽;故填:浓氢氧化钠;2NaOH+CO2=Na2CO3+H2O;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是否除尽;
(3)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观察到玻璃管内的红色粉末慢慢变成黑色;故填: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Fe2O3+3CO
2Fe+3CO2;
(4)由于实验一般在密闭环境下进行,滴入一定液体后会发生内外压不平衡情况,此时液体就不易滴下,采用连通管可平衡内外压帮助液体顺利滴下;故填:使支管烧瓶与分液漏斗内气体压强相同,便于滴入酸液;
(5)F装置既可以检验生成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还能收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将其点燃转化为无毒的二氧化碳;故填:检验生成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收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将其点燃转化为无毒的二氧化碳; (6)设氧化铁的质量为x,则: Fe2O3+3CO
2Fe+3CO2 固体质量减少
160 112 160﹣112=48 x 80.0g﹣78.2g=1.8g
1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