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俄文学中的多余人终稿3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中文题目 中俄文学中的多余人— 方鸿渐和毕巧林形象比较分析
俄语题目Лишний человек китайско-рус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сравнение и
анализ Печорина ифан нон Цзянь
学生姓名 董明玉 班级 二班 学号 03090602
学 院 外国语学院
专 业 俄语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 苗幽燕 职称 教授
吉林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设计)承诺书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学士学位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实验、设计、调研等工作基础上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作品成果。对本人实验或设计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注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承诺书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士学位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1
目 录
绪论 ?????????????????????2 Введен ..........................................................................3 一、中俄 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 ??????????4 (一)方鸿渐 ??????????????????4 (二)毕巧林 ??????????????????5 二、中俄文学中“多余人”形象的相似性 ??????5 (一)时代背景的相似性 ?????????????5 (二)出身和所受教育的相似性 ??????????6 (三)个人性格的相似性 ?????????????7 (四)人物命运的悲剧性 ????????????8 三、中俄文学中“多余人”形象的差异性??????10 (一)时代背景的差异性?????????????10 (二)对待爱情的态度的差异性??????????11 (三)对待现实的态度的差异性??????????12 (四)阶级属性的差异??????????????13 (五)民族特性的差异??????????????14 (六)艺术特色的差异??????????????15 四、结语????????????????????16.. 致谢??????????????????????18 参考文献????????????????????19
2
绪论
多余人形象在十九世纪上半期的俄国和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都曾经出现过,多余人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的一种典型形象,描述的是贵族知识分子,他们出身高贵,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胸怀理想,但由于阶级局限性,又不能跳出自己生活的圈子,他们看到了社会的弊病,但在反动专制和农奴制的统治下又无能为力,他们虽有改革的抱负,但又缺少实践的勇气与智慧,他们只能随波逐流,在彷徨和苦闷中沦落为一事无成的多余人。中国的多余人出现在二三十年代的文学作品中,他们大多是中上阶级知识分子,有思想有知识,期望振兴中华,却找不到出路。
在中俄近代文学中都出现过很多多余人形象,比较著名的俄罗斯多余人形象主要有叶甫盖尼奥涅金、毕巧林、罗亭、奥博洛莫夫等,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比较著名的多余人形象有涓生、觉新、肖涧秋、倪焕之、周萍等,本文摘取其中的毕巧林和方鸿渐两个文学形象来做研究,本论文主要从这形个文学形象的性格、出身、背景及命运的悲剧性异同方面来分析。
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