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物联网复习资料
选择+填空
1.1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由MIT Auto-ID中心的Aston教授正式提出的。 1.2 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江苏无锡调研时提出了感知中国的概念。 1.3 “智慧地球”的概念是由彭明盛提出的。 1.4 关于物联网的发展,各国都提出了自己的信息化发展战略,而智慧地球—日本的描述是错的。
1.5 根据欧洲智能体系集成技术平台(EPoSS)在《Internet of Things in 2020》报告中分析预测,到2020年后,物联网的发展将进入全智能化时代。 1.6 2009年创建的国家传感网新示范区设在无锡。 2.1 会话层不属于物联网的层次结构。 2.2 传感器属于物联网的感知层。 2.3 RFID属于物联网的感知层。
2.4 RFID标签由耦合元件与芯片组成。
2.6 微机电系统(MEMS)主要由传感器、执行器和微能源三大部分组成。
2.7 由于GPS微型数目(共有24颗)较多且分布合理,所以在地球上任何地点均可连续同步的观测到至少4颗卫星,从而保障了全球、全天候连续实时导航与定位的需求。 2.8 GIS由空间部分、地面控制系统和用户设备部分组成不是GIS的特点。 2.9 互联网起源于1969年。 2.10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采用的3G标准分别是TD-SCDMA、WCDMA、CDMA2000。 2.11 远距离不是ZigBee技术的优势。 2.12 蓝牙的技术标准为IEEE802.15。
3.1 根据射频标签工作方式可将电子标签分为主动式、被动式和半被动式三种类型。 3.2 电阻电路不是传感器的组成元件。
3.3 真假钞手工识别不属于自动识别技术。
3.4 条码可以分为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Code 16K不是一维条码。 3.5 一维条码可以分为商品条码和物流条码,UPC码是商品条码。
3.6 二维条码根据构成原理、结构形状的差异,可分为行排式二维条码和矩阵式二维条码,QR Code不属于行排式二维条码。
3.8 在各种自动识别技术中,识别速度最快的是RFID。
3.9关于自动识别技术的描述中,不能存储数据不是RFID主要特性。
3.10 RFID按供电方式可分为有源电子标签、无源电子标签和半无源电子标签。 3.11 RFID按使用频率可以分为低频、高频、超高频、微波。
3.12 RFID低频的工作频率和波长分别为120kHZ~134kHZ,2500m。 3.13 RFID高频的工作频率和波长分别为13.56MHz,22m。
3.14 RFID超高频频段欧洲、北美和日本使用的频率分别为868MHz,902~905MHz,950~956MHz。
3.15 微波的工作频率一般为微波的工作频率一般为2.4GHz和5.8GHz。
3.16 RFID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硬件组件包括电子标签、读写器、和天线。 3.17 读写器由收发机、微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等组成。
3.18 RFID软件系统由边沿接口系统、RFID中间件、企业应用接口和应用软件四部分组成。 3.19 关于人体系统与机器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人脑——执行器。 3.20 传感器的作用是将来自外界的各种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3.21 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化元件和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3.22 嵌入式系统的主要特征是系统内核小,专用性强;系统精简,高实时性;使用多任务操作系统。
3.23 嵌入式系统就是嵌入到对象体中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具有嵌入性、专用性和计算机三个基本要素。
3.24 嵌入式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部分,硬件部分最核心的部件是嵌入式处理器。
3.25 嵌入式处理器可分为嵌入式微控处理器、DSP、嵌入式微处理器和嵌入式片上系统。 3.26 属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是uClinux。 4.1 ZigBee不属于3G技术。
4.2 CDMA2000不属于无线短距离通信技术。
4.3 GIS数据库中不仅包含丰富的地理信息,还包含于此有关的其他信息。 4.4 路由技术不是无线传感网的关键技术。 4.5 多媒体不属于无线通信技术。
4.6 Internet无线接入按接入方式和终端特征可分为固定无线接入和移动无线接入两大类。 4.7 OSI/RM模型有7层。
4.8 Internet采用的协议是TCP/IP。 4.9 IPv6采用128位二进制表示。
4.10 国际电信联盟确定的三大主流3G技术标准是WCDMA、CDMA2000、TD-SCDMA。 4.11 第三代移动通信(3G)可达到的最高业务速率是2Mb/s。 4.12 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3G技术标准是TD-SCDMA。
4.13 移动通信网由移动业务交换中心、基站、移动台、中继传输系统和数据库组成。
4.14 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是用户多址技术,其基本类型有频分多址(FDMA)和时分多址(TDMA)、空分多址(SDMA)、码分多址(CDMA)。 4.15 3G不属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4.16 ZigBee速率和传输距离分别为20~250Kb/s,10~100m。 4.17 ZigBee最多可以连接65000个节点。
4.18 ZigBee使用的频段是2.4GHz、915MHz、868MHz。
5.1 物联网中常提到的“M2M”概念不包括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 5.2 云计算的概念是由Google提出的。 5.3 点对点通信不属于云计算的特点。
5.5 云计算的三种服务模式是SaaS、PaaS和IaaS。 5.6 IaaS是指基础设施即服务。 5.7 SaaS是指软件即服务。 5.8 PaaS是指平台即服务。
5.9 常说的3大基础软件是指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
5.10 基于目的和实现机制的不同,中间件可以分为远程过程调用,面向消息的中间件,对象请求代理。
5.11 物联网中间件包括CEP中间件、SOA中间件、OSGi中间件和WSN中间件,EPC中间件,RFID中间件。
5.12在物联网软件系统中最关键的中间件是RFID中间件。 5.13 与关键数据库相比,实时数据库更适合海量实时数据的存储,下列不属于实时数据库的是SQL Server。
5.14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是数据库定义和操纵功能;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功能;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5.15 不属于数据库软件的Word 2007 。
5.16 关系数据库的完整性规则检查包括实体完整性规则;参照完整性规则;用户自定义完整性规则。
5.17 SQL结构化查询语言包括数据操纵语言DML。
5.18数据融合大部分是根据具体问题及特定对象来建立自己的融合层粗,作业级融合不属于数据融合的层级结构。
6.1 物流的概念最早是由阿奇*萧提出的。
6.2 物流包括由包装、装卸搬运、储存、流通加工、物流信息运输和配送等工作内容构成。 6.3 按物流系统涵盖的领域分,物流可分为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
6.4 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是物流系统化,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物流总体成本最小化,柔性化;物流管理专门化、网络化、智能化、标准化。 6.5 智能物流系统(ILS)与传统物流显著的不同是它能提供传统物流不能提供的增值服务,物流的全程跟踪、管理和控制属于智能物流的增值服务。
6.6 智能交通的作用是缓解交通阻塞,提高路网通行能力;实现公共交通工具全程追踪和溯源,保证运输的安全;实现管理透明化,提高事故防控能力和水平。 7.1 认为的恶意攻击行为中,属于主动攻击的是身份假冒。
7.2 数据保密性指的是防止非法实体对用户的主动攻击,保证数据接受方收到的信息与发送方的信息完全一致。
7.3 属于非对称算法的是RSA算法。
7.4 当同一网段中两台工作站配置了相同的IP地址时,会导致双方都不能工作,都得到网络冲突的警告。
7.5 黑客利用IP地址惊醒攻击的方法有IP欺骗。
判断题
1.7 “物联网就是物物互联的无所不在的网络,因此物联网是空中楼阁,是不可实现的技术”这句话是(错误的)
1.8 “物联网的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这句话是(正确的)
1.9 “能够互动、通信、的产品都可以看作物联网的应用”这句话是(错误的) 1.10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是物联网技术的典型应用之一”这句话是(正确的) 2.13 “传感器是指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的信号的器件或装置”这句话是(正确的)
2.14 ZigBee技术是一种无线短距离通信技术这句话是(正确的)
2.15 “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应用计算机的软硬件来模拟人类某些智能行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这句话是(正确的)
3.27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核心,其功能是全面感知、采集信息”这句话是(正确的)
3.28 “如何确保电子标签拥有者的个人隐私不受侵犯已成为RFID技术以至物联网推广的关键问题”这句话是(正确的)
简答题
*物联网的定义
广义上,物联网是一个未来发展的愿景,等同于“未来的互联网”,能够实现人在任何时间、地点,使用任何网络与任何人与物的信息交流。
狭义上,物联网是物品之间通过传感器链接起来的局域网,不论接入互联网与否,都属
于物联网的范畴,这个网络可以不介入互联网,但也可以随时接入互联网。
*物理网基本特点
全面感知: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以及其他各种感知设备随时采集各种动态对象信息,全面感知世界。
可靠传达:利用以太网、无线网、移动网将感知的信息进行实时传送。 智能控制:对物体实现智能化的控制和管理,真正达到了人与物的沟通。
*物理网国内外发展现状
智慧地球——美国 感知中国——中国 物联网行动计划——欧盟 i—Japan战略——日本 U-Korea——韩国
*物理网的应用
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楼宇、智能电网、环境监测。
*物理网前景
2010年之前RFID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2010-2015年物体互联;2015-2020年物体进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
*物联网三个层次
应用层、网络层、感知层
公共技术:标识解析,安全技术,QoS管理,网络管理
*感知层
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只有两个基本期间,该系统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其组成由标签、阅读器和天线。 传感器: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嵌入式:嵌入式微处理器、微控制器的大规模应用程序。
*网络层
直接通过现有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等基础网络设施,对来自感知层的信息进行接入和输出。关键技术:互联网,3G,无线短距离通信技术。
ZigBee是IEEE 802.15.4协议的代名词,其特点是近距离,低复杂度,自组织,低功耗,低数据速率,地成本,主要适用于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领域,可以嵌入各种设备。 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的无线电技术。
Wi-Fi是一种无线局域网接入技术,其信号传输半径只有几百米。
*云计算
概念是由Google提出的,是网络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
*中间件
链接软件组件和应用的计算机软件,它包括一组服务,以便运行在一台或者多台机器上的多个软件通过网络进行交互。
*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的比较课本P41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