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第二单元 城市与城市化含 答案

第二单元 城市与城市化含 答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19:40:49

(1)图甲中字母代表以城市为中心的土地功能分区,包括有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小麦种植区、花卉与乳牛区,其中表示商业区和花卉与乳牛区的分别是(2分)( )

A.a和e B.a和d C.b和d

D.b和c

(2)乙图中,地租分布等值线并不是规则的同心圆,而是有明显的凹凸,试分析等值线分布的规律及原因。(6分)

(3)若要在乙图中①②③④处选建一集仓储、批发、零售于一体的仓储式超市,其最好的区位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建一高级住宅区,最好的区位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分)

14.分析有关城市化及产业结构的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现代城市化新概念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下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即包含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经济城市化是指城市的财富积累状态,通常以城市建成区内各类生产活动所产生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

5

(1)读图甲中A点可知,在某一历史时期,我国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水平分别约为_______%和_________%。由趋势线可见,我国现代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相比,发展水平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图甲、图乙可以显示,总体而言,无论是我国还是英国,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两项指标相比,发展水平始终居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和英国相比,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是________,经济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较大的国家是________。(3分)

(3)从图丙中可以获得发达国家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变化的哪些地理信息?比较图丁与图丙,可以看出我国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的变化存在哪些不同特点?(10分)

(4)通过以上分析,在我国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城市化的进程中,尤其应该关注哪个产业的发展?说明其理由。(6分)

28.近几年,由于上海市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大,导致了上海市的用地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市区依托黄浦江西岸,向北、西、南三个方向延伸,此外还兴建了大批的卫星城并建立浦东新区。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上海市地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上海市城市等级提升的最主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导致上海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扩大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城市化会带来哪些问题?

(4)从城市等级的大小与服务范围的关系角度,分析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29.阅读有关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受严格的户籍制度影响,江苏省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自然增长,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图1表示这一时期江苏省城市化进程。

6

材料二 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江苏省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迅猛发展,被誉为“苏南模式”。 图2表示这一时期江苏省城市化进程。 材料三 见图3。

(1)改革开放以前,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总趋势是怎样的?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城市化发展表现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请描述江苏省小城镇空间分布的特点并且据图说明苏南和苏北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差异及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3)江苏省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4)在江苏省城市化过程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

第二单元 城市与城市化答案

1解析:由图中水平坐标可知,1975年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与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大致相等,各占约50%。故选D。答案:D

2.解析: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主要看城市人口占本区总人口比重,即分析图中M1和M2曲线的变化。由于M1一直大于M2,故可确定M2代表欠发达地区。图中显示M2从1925年前后城市化水平开始快速提升。故选C。答案:C

3.A 4.B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城市化的相关知识。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Ⅰ阶段大城市带中各城市的中心城区人口都在减少,应为逆城市化现象;在Ⅲ阶段,波士顿中心城区的人口呈负增长,而Ⅱ阶段波士顿中心城区的人口为增加的,故在阶段Ⅲ,波士顿中心城区的人口是减少的;Ⅳ阶段后,巴尔的摩、费城等城市中心区的人口仍为负增长,故人口负增长并没有得到有效抑制;Ⅳ阶段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城市中心区的人口都为负增长,故Ⅳ阶段到Ⅴ阶段,该市人口仍在向外围迁移。第4题,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产业结构。

5.C 6.C解析:第5题,地价的高低主要受距离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通达度的影响。结合图中地价的弯曲状况可知,地价等值线弯曲主要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第6题,乙图中,③地位于铁矿产地附近,且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适宜布局钢铁厂。

7.D 8.B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苏州市有3个城镇等级;上海服务范围最广;常熟、张家港、太仓城市等级相同,服务范围不可能层层嵌套。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Ⅲ走廊靠近长江,水运便利。

9.C 10.D第9题,从图中两个年份的数据比较可以看出,十年中江苏省的大中城市数目增多,小城市数目大大减少,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说明其城市化进程目前已进入后期成熟阶段。第10题,从材料中的信息看,江苏省的城市数目总量减少了,但其分布出现了集聚的现象。

11.C 12.A解析:本题组结合“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11题,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最明显的地区,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人口、工业密集,释放大量的人为热,且城市建筑物密集,不易散热,导致城市气温比郊区高,易出现“热岛效应”。第12题,城市“热岛”的出现,使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易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污染,为避免该问题出现,应将卫星城或工业区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

13解析:城市化的表现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是城市用地规模扩大。答案:B

14解析:图中大型商场主要分布在公路交会处,故其布局符合交通最优原则。答案:B

15解析:由于市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缓解市区环境问题,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市区迁移到郊区。答案:B

16.B 17.D解析:16题,根据图中风频图可知,该城市东北风为最小风频,所以对大气有污染的工厂应该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B正确。

17题,重工业区会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热,导致热岛效应明显,而图中M地气温整体较低,所以M处最不可能的功能区是重工业区,D正确。 18-20:DDC

21解析:④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判断,需要从该区的特点进行。从图中所给信息可以判断,④区远离市中心,在环城路范围之外,位于河流的下游方向且人口密度变化较小,而商业用地需要接近市中心以靠近市场,政府机关用地要方便居民到此办理事务,也不能离市中心太远,居住用地的人口密度变化应该最大,所以符合该特点的只有工业用 地。

答案:B

22解析:从图中看出各区域人口密度多为增加的趋势,所以该市总人口明显增加;③区在环城路附近,偏离市中心,商业服务等级较低、种类较少;K滨河带适宜建开放式公园;①区位于内环路附近,人口密集,交通量大,环境质量较差,不符合高新技术产业所要求的区位。

答案:C

23解析:第(1)题,商业支付地租的能力最强,故商业区地租水平最高,一般分布在城市的市

8

中心,应是a;从市中心向外依次是住宅区、工业区;到郊外应该发展农业,由于城市的大量需求,一般最接近城市的农村地区发展蔬菜、乳产品、花卉等易腐或不宜长途运输的高产值产品,更远的地方才发展粮食种植业。第(2)题,市中心处交通通达度最好,地价最高;离开市中心地价降低,但在距离市中心同等距离的条件下,交通便捷程度越高,地价越高。第(3)题,大型仓储式超市占地面积大、服务范围广,一般要布局在城市郊区、交通便利的地方,而②正好位于城市两中心之间位置,便于货物集散,且地租较低;高级住宅区要求环境质量好,④处附近有风景区且交通便利,是其最好选择。 答案:(1)B

(2)地租由市中心向周围递减,等值线在主要交通干线处向郊区凸出,地租较高。原因:影响地租水平的因素主要是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干道两旁,通达度相对较高。

(3)② 位于城市两中心之间,可兼顾市场分布,同时交通便利,地价相对较低 ④ 位于城市外缘,环境优美且交通便利

24解析:第(1)题,据图甲可以读出我国经济、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数据,并结合图示对比两组数据的关系。第(2)题,主要通过图甲、图乙两国中的数据对比分析。第(3)题, 20 世纪 40 年代以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对人口城市化的贡献度大致相当,此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贡献度持续加大,而第二产业的贡献度开始下降,并且它们贡献度的差距有扩大趋势。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我国第二产业的贡献度总体上升,而第三产业的贡献度总体下降,并且它们贡献度的差距持续加大。第(4)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会逐渐上升,并且超过第二产业。

答案:(1)61 29 经济城市化水平 (2)经济城市化水平 英国 我国

(3)图丙显示,20世纪40年代以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对人口城市化的贡献度大致相当,此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贡献度持续加大,而第二产业的贡献度开始下降,并且它们贡献度的差距有扩大趋势。比较图丁与图丙可以看出,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第二产业的贡献度总体上升,而第三产业的贡献度总体下降,并且它们贡献度的差距持续加大。

(4)第三产业。因为第三产业能够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同时,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有利于经济城市化的提高。

25【答案】 (1)优越的地理位置 (2)经济因素

(3)地理环境要素发生改变;产生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产生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社会问题。

(4)城市等级越高,其服务范围越广。上海市城市等级高,服务范围广,可涵盖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区域中心,上海市的发展会带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26【答案】 (1)发展缓慢(或略有下降、停滞等)。 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高。(2)苏南地区小城镇密度高于苏北地区,主要交通线沿线小城镇密集。苏南地区城市化水平高、起步较早(目前速度无法比较,不能答速度快慢),苏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苏北地区,近代历史上苏南地区工业发展历史悠久。(3)环境污染加剧,如空气质量下降、水质下降、噪声污染等;土地(耕地)资源锐减、土地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等(从资源、环境、人类生活等角度分析,任答3点即可)。(4)加强对城市的科学规划;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人类活动对城市环境的污染;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景观保持协调,建立良性循环;建立卫星城市,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等。(从城市规划、节能、节水、绿化、防治污染等角度分析,任答3点即可)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城市化的进程、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1)题,读材料一及图1、图2可知改革开放前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缓慢,改革开放后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高。第(2)题,读图3可知苏南地区小城镇密度高于苏北地区,主要交通线沿线小城镇密集。苏南和苏北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差异联系材料二从起步早晚、水平高低两方面回答。第(3)题,从资源、环境、人类生活等角度分析。第(4)题,从城市规划、节能、绿化、防治污染等角度分析。

9

搜索更多关于: 第二单元 城市与城市化含 答案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1)图甲中字母代表以城市为中心的土地功能分区,包括有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小麦种植区、花卉与乳牛区,其中表示商业区和花卉与乳牛区的分别是(2分)( ) A.a和e B.a和d C.b和d D.b和c (2)乙图中,地租分布等值线并不是规则的同心圆,而是有明显的凹凸,试分析等值线分布的规律及原因。(6分) (3)若要在乙图中①②③④处选建一集仓储、批发、零售于一体的仓储式超市,其最好的区位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