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科学题库与答案-腹外疝
外科学
E.以上都不是
22、关于腹股沟疝,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 B.直疝疝囊在精索后内方 C.直疝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
D.腹股沟管下壁为腹股沟韧带 E.斜疝嵌顿机会较多 23、最常见的腹外疝是 。
A.股疝 B.腹壁切口疝 C.腹股沟斜疝 D.脐疝 E.腹股沟直疝 24、腹股沟斜疝的疝囊位于精索的 。 A.内侧 B.外侧 C.前方 D.后方 E.下方 25、腹股沟管行走的方向是 。
A.向外、上、浅 B.向内、上、浅 C.向外、下、浅 D.向内、下、浅 E.以上都不对 26、形成腹股沟管外环的是 。
A.联合肌腱 B.腹横肌 C.腹内斜肌 D.腹外斜肌腱 E.皮下浅筋膜
27、腹股沟管解剖结构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内口为内环、外口为皮下环
B.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C.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和腔隙韧带
D.前壁为腹横肌 E.后壁为腹横筋膜和腹膜 28、先天性腹股沟斜疝是哪种解剖因素所致 。
A.腹膜鞘状突上端未闭 B.腹膜鞘突中未闭 C.腹膜鞘突下未闭 D.未闭的腹膜鞘状突只是一条非常细小的管道 E.腹膜鞘状突未下降到阴囊
29、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的区别,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斜疝与腹横筋膜薄弱有关,直疝与腹内斜肌薄弱有关
B.斜疝自内环处发生,沿精索发展;直疝则由海氏三角处发生,不沿精索发展 C.斜疝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直疝则位于外侧 D.斜疝疝囊在精索后方;直疝在前方
E.斜疝的内环在陷窝韧带内侧;直疝在外侧
30、关于直疝三角,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直疝三角在腹股沟管下端内侧后方 B.腹股沟韧带是其底边 C.腹直肌外缘是其内侧边
D.腹壁下动脉是其外侧边 E.腹横筋膜发育正常 31、直疝三角的三边是 。
A.腹壁下动脉,联合肌腱和腹股沟韧带 B.联合肌腱、腹股沟韧带和腹直肌外缘 C.联合肌健、腹股沟韧带
D.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缘和腹股沟韧带 E.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缘和耻骨梳韧带
32、后天性腹股沟斜疝好发于儿童及青壮年是因为下列何组织发育不全 A.腹外斜肌腱膜 B.腹横筋膜 C.腹内斜肌及腹横肌 D.腹外斜肌和腹横筋膜 E.腹股沟韧带
33、嵌顿疝与绞窄性鉴别要点是 。
A.疝块不能回纳 B.疝块是否有压痛 C.绞窄疝出现呕吐 D.绞窄疝出现休克
5
外科学
E.绞窄疝内容发生血循环障碍
34、切口疝发病因素中最重要的是 。
A.缝合技术欠妥 B.术后腹胀剧咳 C.切口感染 D.安置引流物过久 E.切口过长
35、斜疝和直疝最重要的鉴别点是 。
A.斜疝呈椭圆形或梨形 B.斜疝肿块常坠入阴囊 C.斜疝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D.回纳疝块后压住内环,疝块不再突出者为斜疝
E.以手指的插入皮下环,令病人咳嗽后有冲击感者为斜疝 36、手术中诊断腹股沟斜疝的主要依据是 。
A.疝环在腹壁下动脉内侧 B.疝环在直疝三角内 C.疝囊颈在耻骨结节下方
D.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 E.疝囊在腹股沟内 37、最容易发生嵌顿的腹外疝是 。
A.切口疝 B.难复性疝 C.滑动性疝 D.股疝 E.直疝 38、有关绞窄性疝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疝囊内渗液转为血性 B.被卡住的肠管呈深红色 C.伴有急性机械性肠梗阻
D.引起疝外被盖组织蜂窝组织炎 E.自行穿破引起粪瘘
三、问答题
1.简述腹股沟管的解剖。
2.简述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的鉴别。 3. 什么是逆行性嵌顿
6
外科学
第三十四章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强力劳动 排便 增大 疼痛 肠梗阻 绞窄性疝 2.半岁 年老体弱 严重疾病 疝修补术
3、腹腔内压力过高、腹壁强度减弱 4、疝环、疝囊、疝内容物、疝外被盖
5、易复性、难复性、滑动性、嵌顿性、绞窄性
6、腹壁下动脉的内侧、腹直肌鞘的外侧、腹股沟韧带的上方 7、腹股沟直疝、腹股沟斜疝 8、子宫圆韧带、精索
9、腹股沟韧带、耻骨梳韧带、股静脉、陷窝韧带、腹股沟韧带下方的卵圆窝 10、血运障碍
11、疝带治疗、嵌顿性疝的手法治疗 12、腹股沟管、直疝三角
三、选择题
1.C 2.E 3.B 4.B 5.D 6.D 7.C 8.D 9.D 10.B 11.C 12.C 13.B 14.B 15.E 16、D 17、E 18、D 19、B 20、B 21、C 22、C 23、C 24、C 25、D 26、D 27、D 28、A 29、B 30、E 31、D 32、C 33、E 34、C 35、D 36、D 37、D 38、B
三、问答题
1.腹股沟管成人长4~5cm。内口即深环或称腹环,外口即浅环.前壁是皮肤、皮下组织和腹外斜肌腱膜,在外侧1/3腹内斜肌,后壁是腹横筋膜及腹膜.上壁为腹内斜肌与腹横肌弓状下缘(或联合肌腱),—卜壁为腹股沟韧带和腔隙韧带。腹股沟管内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还有髂腹股沟神经和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
2.见表34一l
表34—1 腹股沟斜疝与腹股沟直疝的鉴别 斜疝 直疝 发病午龄 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 多见于老年 突出途径 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阴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疝块外形 囊 阴囊 回纳疝块后压住内环 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仙半球形.基底较宽 精索与疝囊的关系 状 疝块仍可突出 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疝块不再突出 精索在疝囊前外方 关系嵌顿机会 精索在疝囊后方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 侧 极少
较多
3. 逆行性嵌顿是指部分嵌顿的肠管可包括几个肠袢,或呈“W”形,囊内各嵌顿肠袢之间的肠管可隐藏在腹腔内。
7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