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科学题库与答案-腹外疝
外科学
第三十四章 腹 外 疝
一、概述
腹外疝是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而致。腹外疝是腹部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以腹股沟疝发生率最高,股疝次之,还包括切口疝、脐疝和白线疝。
1.病因
(1)腹壁强度降低 ①某些组织穿过腹壁的部位,如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股动静脉穿过股管、脐血管穿过脐环等处; ②腹白线因发育不全也可成为腹壁的薄弱点; ③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腹壁外伤及感染,腹壁神经损伤、老年、久病、肥胖所致肌萎缩等也常是腹壁强度降低的原因。
(2)腹内压增加 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难(如包茎、良性前列腺增生、膀胱结石)、搬运重物、举重、腹水、妊娠、婴儿经常啼哭等是引起腹内压力增高的常见原因。
2.病理解剖 典型的腹外疝由疝囊、疝内容物和疝被盖组成。 3. 临床类型 有易复性、难复性、嵌顿性、绞窄性等类型。 二、腹股沟疝
腹内脏器在腹股沟通过腹壁缺损突出者,称为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斜疝从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经腹股沟管进入阴囊。直疝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股沟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
1.解剖
(1)皮肤、皮下组织和浅筋膜 (2)腹外斜肌 (3)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4)腹横筋膜 (5)腹膜外脂肪和腹膜壁层
腹股沟管解剖 腹股沟管位于腹前壁、腹股沟韧带内上方,大体相当于腹内斜肌、腹横肌弓状下缘与腹股沟韧带之间的空隙。
直疝三角 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内侧边为腹直肌外侧缘,底边为腹股沟韧带。 2.发病机制
(1)先天性解剖异常(2)后天性腹壁薄弱或缺损。
3.临床表现 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自行回纳,一般无特殊不适,肿块常在站立、行走、咳嗽或劳动时出现,多呈带蒂柄的梨形,并可降至阴囊或大阴唇。检查:病人仰卧时,肿块可向腹腔内回纳而消失,食指尖伸入扩大的外环,嘱病人咳嗽,指尖有冲击感,或手指紧压内环,嘱病人用力咳嗽、斜疝肿块并不出现。嵌顿性疝常发生在腹内压骤增时,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伴明显疼痛,可出现机械性肠梗阻的病象。绞窄性疝的临床症状多较严重,可有腹膜刺激征。
4.鉴别诊断
(1)睾丸鞘膜积液 (2)交通性鞘膜积液 (3)精索鞘膜积液 (4)隐睾 (5)急性肠梗阻
5.治疗
(1)非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①传统的疝修补术②无张力疝修补术③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基本原则是关闭疝门、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 (3)嵌顿性疝的治疗
(4)复发性腹股沟疝的处理原则 三、股疝
凡经股环、股管而向卵园窝突出的疝。称为股疝。 股疝应与腹股沟疝、大隐静脉曲张结节、淋巴结肿大、髂腰部结核性脓肿、脂肪瘤相鉴别。手术方法是Mc Vay修补术。
股管解剖 股管是一个狭长的漏斗形间隙,长约1~1.5cm,内含脂肪、疏松结缔组织和淋巴结。股管有上下两口。上口称股环,直径约1.5cm,有股环隔膜覆盖;其前缘为腹股沟韧带,后缘为耻骨梳韧带,内缘为腔隙韧带,外缘为股静脉。股管下口为卵圆窝。
鉴别诊断
1
外科学
1.腹股沟斜疝 2.脂肪瘤 3.肿大的淋巴结 4.大隐静脉曲张结节样膨大 5.髂腰部结核性脓肿
四、其他腹外疝
1. 切口疝 发生于腹壁手术切口处的疝。切口发生感染,发病率可达10%;切口哆开者可达30 %。
2.脐疝 疝囊通过脐环突出的疝称脐疝。小儿脐疝的发病原因是脐环闭锁不全或脐部瘢痕组织不够坚强,在腹内压增加的情况下发生。成人脐疝为后天性疝,由于疝环狭小,嵌顿或绞窄者较多,故应采取手术疗法。
3.白线疝 发生于腹壁正中线(白线)处的疝,上腹部白线深面是镰状韧带,它所包含的腹膜外脂肪常是早期白线疝的内容物。白线疝进一步发展,突出的腹膜外脂肪可把腹膜向外牵出形成一疝囊。
2
外科学
[习题]
一、填空题 1.嵌顿性疝常发生在 或 等腹内压骤增时。临床常表现为疝块突然 ,并伴有明显 ,还可伴有阵发性腹部绞痛、恶心、呕吐、便秘、腹胀等机械性 的临床表现,如不及时处理,终将成为 。
2.一般 以内的婴幼儿,可暂不手术。对于 或伴其他 不宜手术者,可配用疝带。腹股沟疝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 。
3.引起腹外疝的原因 、 。
4.疝由 、 、 、 等构成。 5.腹外疝临床类型有 、 、 、 、 等。 6.直疝三角由 、 、 构成。 7.腹股沟疝可分为 、 两种。
8.腹股沟管女性有 通过,男性则有 通过。
9.股管前壁为 ,后壁为 ,外侧为 ,内侧为 ,下口为 。
10.当嵌顿性疝发展到疝内容物 阶段,即为绞窄性疝。 11.腹股沟疝非手术疗法包括 、 。
12.腹股沟斜疝经 突出形成,腹股沟直疝经 突出形成。
二、选择题 A型题
1.最常见的腹外疝是 A.股疝 B.切口疝 C.腹股沟斜疝 D.腹股沟直疝 E.脐疝 2.腹股沟斜疝的特点之一为 A.可同时有直疝存在 B.因为与睾丸下降有关,左侧较常见 C.可在精索后方感到咳嗽冲动感 D.一般疝内容物不能完全回纳 E.外环可扩大在2cm以上,疝块可堕入阴囊 3.腹股沟直疝的特点之一为 A.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两种 B.疝块突出在腹股沟部内侧和耻骨结节的上外方 C.腹股沟管后壁无严重缺损 D.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之分 E.因疝内容物较多,容易发生嵌顿 4.最容易引起嵌顿的疝是 A.切口疝 B.股疝 C.脐疝 D.腹股沟直疝 E.腹股沟斜疝 5.腹股沟斜疝在手术时主要诊断依据是 A.疝环在腹壁下动脉内侧 B.疝环不在直疝三角内 C.疝囊在耻骨结节下方 D.疝环在腹壁下动脉外侧 E.疝囊在腹股沟管内 6.嵌顿性腹外疝在手术时最重要的是 A.判明嵌顿肠管是高位或低位 B.确定是腹股沟斜疝或直疝 C.考虑采用的手术方式 D.鉴别疝内容物的生活力 E.了解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情况 7.有关腹股沟管的解剖哪项是对的 A.腹股沟管有上下左右四壁 B.内口即内环是腹膜的裂隙 C.外环是腹外斜肌腱膜的三角形裂隙 D.男性有精索通过,其表面覆盖有腹膜 E.女性有供应阴唇的血管通过 8.关于直疝三角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是直疝突出的部位 B.底边是腹股沟韧 C.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
3
外科学
D.内侧边是腹白线 E.腹股沟斜疝的内环在其外侧 9.腹股沟管的内环位于 A.陷窝韧带外侧 B.股静脉内侧 C.腹壁下动脉内侧 D.腹壁下动脉外侧 E.以上都不对
10.腹股沟斜疝与直疝在解剖上的区别,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斜疝与腹横筋膜薄弱有关 B.斜疝自内环处发生沿精索发展,直疝则由海氏三角处发生,不沿精索发展 C.斜疝由腹壁下动脉内侧发生,直疝由外侧发生 D.斜疝疝囊在精索后方,直疝在前方E.斜疝的内环在凹间韧带内侧,直疝在外侧 11.下列关于腹股沟疝的描述正确的是 A.斜疝多见于年老体弱 B.根据疝环缺损大小,疝环周围筋膜的坚实程度和腹股沟管后壁的完整性,把腹股沟疝分为三型。
C.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的是斜疝 D.嵌顿疝发生静脉回流受阻即转变为绞窄性 E.当膀胱、乙状结肠成为疝内容时属于滑动疝 12.关于腹股沟疝嵌顿的处理不正确的是 A.嵌顿在3~4小时内,局部压痛不明显,无腹膜刺激征者可试行手法复位 B.年老体弱、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而估计肠袢未绞窄坏死者可试行手法复位 C.原则是先试行手法复位,失败后紧急手术 D.术前应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E.术中关键是判断疝内容物的生命力 13.形成腹股沟外环的是 A.皮下浅筋膜 B.腹内斜肌腱膜 C.腹外斜肌腱膜 D.腹横肌腱膜 E.腹横筋膜
14.腹股沟斜疝发生嵌顿的最主要原因是 A.疝环小,疝内容物有粘连 B.疝环小,腹内压骤然升高 C.疝环大,致疝内容物脱出过多 D.腹壁肌肉紧张收缩内环 E.腹壁肌肉紧张收缩外环
15.疝发生绞窄时下项哪项是错误的?
A.肠壁失去弹性 B.肠壁失去光泽 C.肠系膜动脉搏动消失 D.疝囊内渗液为血性 E.肠蠕动依然存在
16、腹外疝最重要的发病原因是 。 A.慢性咳嗽 B.长期便秘 C.排尿困难 D.腹壁有薄弱点或腹壁缺损
E.经常从事导致腹内压增高的工作
17、腹股沟斜疝,疝内容物最多见的是 。 A.盲肠 B.阑尾 C.大网膜 D.膀胱 E.小肠 18、腹外疝的疝环位置相当于疝囊的 。
A.底部 B.体部 C.颈体交界部 D.颈部 E.以上都不对
19、疝囊内容物只能部分回纳入腹腔,肠壁无血循环障碍的腹外疝是 。 A.易复性疝 B.难复性疝 C.可复性疝 D.嵌顿性疝 E.绞窄性疝 20、发生嵌顿最重要的原因是 。
A.疝内容物大,疝囊小 B.疝环小,腹压剧增 C.疝内容物与疝囊粘连 D.疝囊颈部水肿 E.疝内容物弹性差
21、腹外疝嵌顿是指 。 A.所有不能回纳的腹外疝 B.内容物与疝囊粘连的腹外疝
C.疝囊颈弹性收缩将内容物卡住的腹外疝 D.肠管成为疝囊一部分的腹外疝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