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0年高考物理十四大必考经典专题10 天体运动的“四类热点”问题
2.由中山大学发起的空间引力波探测工程“天琴计划”于2015年启动,对一个超紧凑双白矮星系统产生的引力波进行探测。该计划采用三颗相同的卫星(SCl、SC2、SC3)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阵列,三角形边长约为地球半径的27倍,地球恰好处于三角形中心,卫星将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圆轨道上运行,如图所示(只考虑卫星和地球之间的引力作用),则( )
A. 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大于近地卫星的向心加速度 B. 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大于近地卫星的运行周期 C. 卫星绕地球运行的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 D. 卫星的发射速度应大于第二宇宙速度 【答案】B 【解析】根据GMmGM?maa?,解得,由于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半径大于近地卫星的运行半径,则卫r2r3Mm4?2rA错误;星绕地球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小于近地卫星的向心加速度,根据G2?m2r得T?2?,rTGM则半径越大,周期越大,根据题意可知,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半径大于近地卫星的运行半径,则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大于近地卫星的运行周期,B正确;第一宇宙速度是绕地球运动的最大速度,则三颗卫星线速度都小于第一宇宙速度,C错误;第二宇宙速度为从地球逃逸出的速度,而卫星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发射速度小于第二宇宙速度,D错误.学&科网
3.2012年6月18日,神州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离地面343km的近圆形轨道上成功进行了我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对接轨道所处的空间存在极其稀薄的大气,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为实现对接,两者运行速度的大小都应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 B.如不加干预,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天宫一号的动能可能会增加 C.如不加干预,天宫一号的轨道高度将缓慢降低
D.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说明航天员不受地球引力作用 【答案】BC。
【解析】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小于等于第一宇宙速度,因此A错误。对接轨道所处的空间存在极其稀薄的
大气,不加干预摩擦生热导致速度减小,向心运动到达低轨道,由v?GM知速度会增大,因此BC正确。r完全失重的本质是弹力变化,万有引力不变,因此D错误。高度重视实践题,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故本题选BC。
4.有a、 b、c、d四颗地球卫星: a还未发射,在地球赤道上随地球表面一起转动;b处于
离地很近的近地圆轨道上正常运动;c是地球同步卫星;d是高空探测卫星。各卫星排列位置如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的向心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
B. 把a直接发射到b运行的轨道上,其发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C. b在相同时间内转过的弧长最长 D. d的运动周期有可能是20h 【答案】C
【解析】A、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c必须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角速度相同,则知a与c的角速度相同,根据a=ω2r知,c的向心加速度大.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向心加速度越小,则同步卫星c的
向心加速度小于b的向心加速度,而b的向心加速度约为g,故知a的向心加速度小于重力加速度g;故A错误.
B、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近地卫星的发射速度,故把a发射到b上的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故B错误. C、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速度越小,所以b的半径最
小速度最大,在相同时间内转过的弧长最长,ac转动周期相同,a的半径小,故a自转的线速度小于c的线速度,所以abcd中,b的线速度最大,在相同时间内转过的弧长最长;故C正确. 学科*网 D、由开普勒第三定律
知,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大,所以d的运动周期大于c的周期24h,d
的运行周期应大于24h,不可能是20h;故D错误.故选C.
5.飞船在圆轨道上飞行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以下哪个实验不能在飞船中进行( )
A.用天平测质量 B.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 C.用刻度尺测长度 D.用停表测时间 E.用电流表测电流 F.托里拆利实验 【答案】AF。
【解析】完全失重状态下跟重力有关的一切现象消失,天平测质量利用杠杆平衡和压力,因此A不能进行。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拉力但是不能测重力。用刻度尺测长度不涉及重力,用停表测时间是利用发条的弹性势能不涉及重力,用电流表测电流是利用扭转力矩不涉及重力,托里拆利实验是利用水银柱压强,完全失重时液体压强为零,因此F不能进行。故本题选AF。
6.如图所示,地球质量为M,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径为R。有一质量为m的飞船,由静止开始从P点在恒力F的作用下,沿PD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年后在D点飞船掠过地球上空,再过三个月,又在Q处掠过地球上空。根据以上条件可以得出( )
A.D、Q间的距离为2R B.P、D间的距离为
162R 992?2FMC.地球与太阳的万有引力大小
16m92?2FMD.地球与太阳的万有引力大小
32m【答案】ABC。
【解析】由题意知从D到Q转过的圆心角是90°,由勾股定理知DQ=2R,因此A正确。由题意知tPD:tPQ=1:(1+
11162)=4:5,由匀加速直线位移x=at2知PD:PQ=16:25,因此PD:DQ=16:9,PD=R,429121F24?2R162t和F引?M因此B正确。由知C正确D错误。故本题选ABC。 R=at=··222m9T7.2014年3月8日凌晨马航客机失联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紧急调动海洋、风云、高分、遥感4个型号近10颗卫星,为地面搜救提供技术支持.特别是“高分一号”突破了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大覆盖面积相结合
的大量关键技术.如图为“高分一号”与北斗导航系统两颗卫星在空中某一平面内运动的示意图.“北斗”系统中两颗卫星“G1”和“G3”以及“高分一号”均可认为绕地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G1”和“G3”的轨道半径为r,某时刻两颗工作卫星分别位于轨道上的A、B两位置,“高分一号”在C位置.若卫星均顺时针运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卫星“G1”和“G3”的加速度大小相等且为
B. 如果调动“高分一号”卫星快速到达B位置的下方,必须对其加速 C. 卫星“G1”由位置A运动到位置B所需的时间为
D. 若“高分一号”所在高度处有稀薄气体,则运行一段时间后,机械能会增大 【答案】C 【解析】
A:对卫星“G1”和“G3”,
;对地表物体,
;联立可得:
。故A项错误。
B:”高分一号”卫星加速,将做离心运动,轨道半径变大,速度变小,路程变长,到达B位置的下方的运动时间变长。故B项错误。 C:据C项正确。
D:若“高分一号”所在高度处有稀薄气体,则运行一段时间后,克服阻力做功,机械能减小。故D项错误。 8.(2019浙江台州模拟)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并于2019年1月3日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已知月球半径为R,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常量为G,当嫦娥四号在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轨道半径为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得
,所以卫星“G1”由位置A运动到位置B所需的时间
。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