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专题一 第四课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练习2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专题一 第四课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练习2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5 7:48:32

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的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 《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本质上反映 A.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 B.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 C.资本主义萌芽个性解放的要求 D.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 二、非选择题 17.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言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A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 E 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材料二

“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義

F C D B 言论者 思想核心 第5页/共10页

(1)根据材料一表格中的儒学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他们的核心思想。 (2)材料二反映了黄宗羲怎样的的思想?概括指出这种思想形成的原因。 18.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体系的主轴,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及今上(汉武帝)即位,赵绾、王藏之属明儒学,而上亦向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向风矣。 ——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材料二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材料三

16、17世纪的中国,时当明中叶以后,封建主义专制主义社会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它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还表现在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 ——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的用人政策。(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给儒学带来了什么影响?(4分)根据材料二,这里的“全新的创造”是指什么? (2分) 试阐述朱熹理学“对传统的重新发展”。(2分)

(2)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三中的“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指的是什么,并谈谈你对这股新思想的认识。(8分)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整套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论思想体系,并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其主要原因。(2分)

试卷答案

1.D 2.C

第6页/共10页

3.A 4.D 5.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大意,得知王夫之对魏诏守令劝课农事这一事件的态度是进行抨击的。王夫之时代依然是小农经济时期,他摆脱不了小农意识的束缚,故A项错误;王夫之虽然对这一事件持否定态度,但并不能说明他就否定政府重农抑商政策,他依然属于儒家思想的继承者,故B项错误;王夫之是知识分子,没有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故C项错误;王夫之对劝课农事进行抨击,说明他具有近代经济思想色彩,故D项正确。所以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王夫之 6.D

材料中没有体现民本思想,故A项错误;“工商立国”的思想基础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仍然是农业思想,不是商业,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李贽等知识分子对商业和商人的看法有了改变,认为商人通过辛苦劳动赚取钱财,商人与士异业而同途,均属崇高之业,故D项正确。

点睛:从材料“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官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状”“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中可以看出,材料体现了重商的思想,结合时代背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7.B

根据材料中的“在便殿与天子共同议政。宰相设政事堂,下设若干房,分管天下庶务”,可以看出黄宗羲主张通过设立宰相来限制君权。故答案为B项。黄宗羲并非主张宰相与皇帝分权而治,排除A项;黄宗羲的主张是限制君权而不是加强皇权,排除C项;材料中的主张没有涉及对内阁的影响,排除D项。 8.A

从材料中“不是传统政治体系的所谓‘掘墓人’”的信息可以判断黄宗羲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依然是服务于传统王权的正统政治哲学,故①②正确;黄宗羲等人的思想根源于自然经济,故③正确;材料“是传统社会一心一意专事‘补天’的‘抱道君子’”说明④说法正确。所以答案选A。

点睛:本题是个组合型选择题;首先四个选项中都有②,这个没有问题可以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正确答案。 9.C

第7页/共10页

材料主要强调学校教育(或人民大众)有判断是非的权利,天下事不再是天子个人的事,是天下人的事。故答案为C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属于顾炎武的思想,排除A项;本题材料没有强调君民关系(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地位),排除BD项。

点睛:本题考查黄宗羲的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天下为公的思想。与材料精神实质最为接近实际上也就是对材料主题的概括提炼,故本题可通过对材料中的“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等信息的分析得出。 10.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的知识,旨在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及知识的识记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天人感应”为汉代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工、商皆民生之本”为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为宋明时期理学家的主张;“以法为本”、“法不阿贵”为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主张。据上,排除ACD,故选B。 11.A 12.A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人们的见识是由人们所处的环境决定的,并不是先天带来的……歌颂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恋爱的故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李贽批判封建礼教,故A正确。儒家思想不等于封建礼教,故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反对君主专制,故C错误。材料信息也不能说明重视传统观念,故D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李贽思想

【名师点睛】李贽,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历共城知县、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麻城。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杂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被诬,下狱,自刎死。李贽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 13.A

试题分析: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李贽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藏书》是李贽的代表作,A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

【名师点睛】“原因”是指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其它事情发生的条件,在哲学上与“结果”相对,组成辩证法的一对范畴。关于原因的分析,有很多种不同的设问方式。从现象和本质分,原因有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从矛盾方面分,原因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从主客观方面分,

第8页/共10页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的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 《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本质上反映 A.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 B.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 C.资本主义萌芽个性解放的要求 D.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 二、非选择题 17.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言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A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 E 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材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