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1 3:05:09

扬州市文峰小学 数学第七册 执教:卢忠 2011、9

指名交流汇报并摆一摆

提问:相怀想,如果此时你从其它几个方面去观察,看到的形状会一样吗?为什 么?

⑶小结:观察物体时,在同一个位置看到的相同的视图可能有不同的摆法,而从 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有相同的视图,但也可能不同。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⑴出示图并说明要求

⑵学生独立完成,如学生有困难可让学生先摆一摆

⑶集体订正。

⒉“想想做做”第2题右边两题。

⑴按要求请同学们先照着样子摆一摆。

⑵请学生们依次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

⑶再请同学们同时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让学生们比一比在同一个方位看到 的形状是不是一样的。

⑷小结:同样的物品在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在同一位置看到的相同的 形状,但它们摆法却不一定一样。

⒊“想想做做”第3题。

⑴独立完成

⑵分组汇报。

⒋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交流,如果学生感到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 用学具摆一摆。

四、布置作业

45

扬州市文峰小学 数学第七册 执教:卢忠 2011、9

观察物体(2) 【教学内容】教材第54~55页。

【教学要求】

⒈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辨认相应的视图,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⒉ 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想像与推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形象思维和推 理能力。

【重点难点】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

⒈请同学们依从这组立体图形的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 ⒉如果将这组立体图形分开面两组图形,我们又将如何来观察呢?这就是我们这 节课来学习的内容。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⒈让同学们照样子摆一摆。

⑴请同学们分组,每人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进行观察。

⑵比较观察的结果。

提问:从正面观察,为什么看到的形状却不同?

⒉教学试一试

⑴提出要示:如果从上面看,形状不变,还可以如何摆?

小组讨论,并动手摆一摆。

全班交流摆的方法。

⑵提出要求:如果从侧面看,形状不变,还可以如何摆?

小组讨论,并动手摆一摆。

全班交流摆的方法。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⑴同学独立完成。

⑵集体交流说说自己是如何想的。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⑴提出要求,使同学们明确。

⑵根据要求,学生动手摆一摆。

⑶再从相应的位置看一看,验证是否符合要求。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四、作业设计

46

扬州市文峰小学 数学第七册 执教:卢忠 2011、9

【教学内容】:p.56~58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 和结合律,并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 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正确地用字母来表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书上的情境图,师:四年级的同学们正在操场上开展体育活动。

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指名说一说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随学生回答板书,可能有的问题:

(1)跳绳的有多少人?

(2)参加活动的女生有多少人?

(3)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二、探索加法交换律:

1、解答第一个问题:请大家列式计算,写在自备本上。

做完后交流,老师依次随学生回答写出两个算式:

28+17=45(人) 17+28=45(人)

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两个加数是一样的,但加数的位置不同,和相等??)

指出:这两个算式因为得数一样,我们可以用“=”把它们连起来,改写成28+ 17=17+28

2、继续回答刚才的第2个问题:

请你列式解答。再交流。同样可以得到:17+23=23+17

3、像这样的等式,你能再写出几个吗?老师巡视,注意各种写法,在交流的时候 有序呈现

4、随学生回答板书,可能有的情况:

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

a+b=b+a

??

依次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重点要说清楚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 和没变)

问: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表示方法呢?(a+b=b+a)为什么?(更为简便)

指出:两个数加的时候,可以交换这两个加数的位置,和是不变的。这是加法运 算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规律。我们这节课就是要来研究运算中的规律

板书课题:运算律

运算律有多种,这种加法中的运算律谁能给它起个合适的名字呢?

随学生回答板书:加法交换律

5、运用加法交换律有什么用呢?

其实我们以前做加法验算的时候就用到了它。

运算律(一)

47

扬州市文峰小学 数学第七册 执教:卢忠 2011、9

出示题目:357+218

说说你竖式怎么写?验算的竖式呢? 三、探索加法结合律 1、解答第3个问题: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列式解答。指名请不同的解答的同学说一说。依次板书。 让学生观察不同的算式,说说每一个综合算式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如果出现前面部分加括号的,指出:为了强调先算这一步,我们有时也会给它 加上括号。) 2、比较这些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因为得数相等,所以我们也可以用“=”连接 板书成:(28+17)+23=28+(17+23)

3、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

(45+25)+13○45+(25+13)

(36+18)+36○36+(18+36)

4、看板书,谁能说一说这些等式告诉我们什么?(三个数相加,位置不变,但括 号的位置不同也就是加的顺序不同,但和是一样的??)

像这样的等式,你能写几个吗?写写看。

选择交流,解释:(a+b)c=a+(b+c)

问:a、b、c分别表示什么?

指出:这也是加法中一个很重要的运算律,谁知道它的名字呢?知道为什么要这 么称呼它么?

板书:加法结合律

5、观察“(28+17)+23=28+(17+23)”,请你猜一猜,加法结合律会有什么 用呢?

(后面的先加,正好得到的是一个整十数,这样就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

指出:加法结合律可以使计算更简便,这在下一节课中将会有重点的介绍。 四、巩固应用:

1、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其中最后一题,要提醒学生注意:它先是运用了加法交换律,交换了48和25的 位置,再是用了加法结合律。 2、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学生填写完之后,要让他们说说是应用了加法的什么律? 观察下面两个算式,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运用加法结合律,两边算式的结果是一样 的,请你观察一下,你更喜欢算哪题?算一算 看来熟练地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凑整十整百整千,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3、哪两片树叶上数的和是100?连一连 学生连完后,指名交流经验

4、补充:4+3+8+2+6+1+7

这个算式你会怎么加?想一想,这里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指出:较多的数一起加的时候,我们往往会综合运用了交换律和结合律。

四、全课总结:我们今天学的这两个运算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么?(和都没变) 那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交换律是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结合律是三 个加数不交换位置,但运算的顺序改变了,和不变。)

五、布置作业:

p.58第3题

48

搜索更多关于: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扬州市文峰小学 数学第七册 执教:卢忠 2011、9 指名交流汇报并摆一摆 提问:相怀想,如果此时你从其它几个方面去观察,看到的形状会一样吗?为什 么? ⑶小结:观察物体时,在同一个位置看到的相同的视图可能有不同的摆法,而从 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有相同的视图,但也可能不同。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⑴出示图并说明要求 ⑵学生独立完成,如学生有困难可让学生先摆一摆 ⑶集体订正。 ⒉“想想做做”第2题右边两题。 ⑴按要求请同学们先照着样子摆一摆。 ⑵请学生们依次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 ⑶再请同学们同时从正面、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