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无锡建设美丽乡村重点问题和对策研究项目申请 - 图文

无锡建设美丽乡村重点问题和对策研究项目申请 - 图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2:14:01

二、课题设计论证 1. 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2.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思路、视角、方法、途径、目的)、重要观点。3.价值:本课题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4.研究基础:首席专家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5项)。(请分4部分逐项填写,限3000字内)。 1、 本课题研究现状评述 无锡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江湖间走廊部分,是长三角北翼的区域中心。进入新世纪以来,无锡凭借综合优势,抢抓发展机遇,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城镇空间实现了从“运河时代”走进“蠡湖时代”,迈向“太湖时代”的巨大飞跃,正在向建设“生态城、旅游和现代服务城、高科技产业城、宜居城”的方向迈进。以城市建设发展为契机,无锡在统筹城乡规划建设方面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无锡始终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美丽新农村。无锡新农村建设认识早、起步快,城乡一体布局规划为创新苏南模式奠定基础。总结以往发展的经验教训为: 一是加强农村发展研究,以理论研究指导城乡统筹规划。有选择、有定向地邀请清华、北大、南大、东大、同济等知名院校及专业机构,承担两市四区农村发展的规划专题研究,为后续城镇布局规划、镇村布局规划及村庄建设整治规划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二是在无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实现空间范畴的城乡一体全覆盖。2000年,无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城市总体规划把规划区范围扩展到包括广大农村地区在内的整个无锡行政区范围,首次在空间范畴上实现了城乡一体的全覆盖。农村地区的建设也被纳入到规划管理范畴,有利于城乡功能互补和空间资源整合,有利于城市和乡村的共同有序发展。 三是超前编制城镇布局规划和镇村布局规划,实现城乡一体化空间格局的历史性创新。继城市总体规划之后,我们围绕“集中城市化、区域城市化、城乡一体化”,解放思想,创新规划理念和技术手段,编制了城镇布局规划和镇村布局规划。 2、 本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研究思路和视角:本课题着重从坚持优化产业做到富民优先,以及重构农村空间做到生态优先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途径:强调无锡的自然环境特色,地方经济发展特色和文化特色,以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根本前提,通过分析农村新型产业结构变化、城市化进程中乡村特色文化的继承和延续,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分析研究建设美丽乡村的问题及对策。 重要观点:无锡的美丽乡村建设应该根植于无锡农村自然地理环境和产业结构特色,建设美丽乡村的主体应该是无锡农民。农民的物质生活的提高,生活方式的便利,生活环境的改善,传统文化的继承才是美丽乡村建设必须要考虑的核心问题。美丽乡村的建设与城市快速化发展,生态环境恶化以及产业机构的调整等诸多问题息息相关,应该从多方面统筹安排,长期坚持,才会有所成效。 3、 本课题创新点,应用价值 (1)坚持优化产业做到富民优先, 以农民增收、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强大动力,让广大农民在建设新农村的进程中得到更多实惠。让农民增收益、百姓得实惠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富民增收的关键在于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投资渠道,形成收入增长的稳定来源和长效机制。作为乡镇企业发展的摇篮,无锡深厚的工商基础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农民就业的优越条件。无工不富,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开辟新的就业渠道是致富农民的迫切任务。推动农村社会事业进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民收入提高仅是富民的表象,提高农民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质量才是富民的实质。在“三农”工作中,无锡始终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社会事业发展,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只有解决了最基本的经济问题,乡村的主人农民才能生活幸福,才会从心底认为身处的环境是美丽的。 (2)重构农村空间做到生态优先

—4—

A、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开展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近年来,以绿化造林、河道整治、污染治理为重点,无锡大力营造“天蓝、地绿、水清、居佳”的农村生态环境。一是大力绿化造林。“十五”期间,全市农村新增绿化造林面积38万亩,53.8%的乡村道路建成了林荫道,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7.3%,为率先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二是加强河道整治。以还水乡面貌本色为目标,通过实施截污、清淤、调水、保洁、驳岸整修等工程,“十五”期间累计疏浚农村河道2897公里,让数百条农村小河浜及入江、入湖河道恢复了河畅岸绿,实现了环境水质的明显好转。三是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在尊重农民意愿、解除后顾之忧的基础上,通过建设安置房、出台配套政策等措施,调动农户搬迁的积极性。到2005年底,已完成自然村庄的拆迁撤并525个,20户以下的自然村落全部完成撤并。 B、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构筑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屏障。生态良好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近年来,无锡通过建设产业集群和休闲观光产业示范带,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形成了集农业生产与生态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农业发展格局。一是实施“荒山(地)复绿”工程。通过对关闭矿山的造林复绿和关闭砖瓦窑厂的复垦利用,已整理复垦土地超过1.5万亩,有效修复了生态环境,避免了生态质量的进一步下降。二是开展“净水渔业”行动。在蠡湖、梁溪河等内湖内河,根据水质监测情况,通过人工适量放养鲢鱼、鳙鱼等鱼种,河蚌、蛳螺等贝类生物,以控制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的繁殖泛滥,促进水质好转。三是发展旅游观光园区。充分发挥农业的旅游休闲观光功能,以宜兴竹海公园、太湖花卉园、龙寺生态园等为代表,近3年先后新增生态观光园、休闲区10多家,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100万人次。 C、推行循环清洁生产,促进工业废弃物的减量化、可循环、再利用。工业污染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最大元凶,降低工业污染是保证科学发展的长期艰巨任务。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手段,通过扎实的措施有效降低了污染。一是淘汰落后产能。调整工业布局,坚决限期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对小钢铁、小水泥、小化工、小印染、小电镀等“五小”产业,采取提高电价或限电等措施促使其关停转并。 (3)重视乡村空间形态的重塑做到文化传统优先 乡村居民点的重构要注意乡村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乡村社区特色文化维系以及乡村居民原有的生活居住习性的合理保留,不能为了集中而集中、为了规模的集聚而破坏了乡村原有的生活习性和文脉肌理,导致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城市化模仿趋向严重。 乡村建筑及其环境的塑造同样应该遵循集约用地、突出特色的原则,引导农民合理建设住宅,保护有特色的建筑风貌,注重乡村建筑的主体风格体系的维持。乡村有着不同的物质特征和文化基础,且长期的地方文化造就了主体建筑形式的基本统一。结合乡村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区传统特征,对乡村的主体基调进行确定,塑造其的个性、特色。 4、 研究基础 首席专家的课题《快速城市化发展下的江苏农村空间形态演变研究》于2012年获得江苏省社科应用精品工程立项,课题《快速城市化发展下的无锡农村空间形态演变研究》于2012年获得无锡市社科应用精品工程立项并结题,撰写的研究报告《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无锡农村空间形态研究》获江苏省哲学科学界第六界学术大会苏南片区优秀论文三等奖。 参考文献: [1]2009年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无锡都市论坛,2010-03-01 [2]无锡农民财产性收入五年翻了一番多[N],无锡日报,2010-07-29 [3]江苏无锡洛社镇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EB/OL],无锡文明网,2008-07-24 [4]惠山区洛社镇荣膺“全国文明镇村”称号[N],无锡日报,2009-01-22 [5]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多干意见[EB/OL],www.XINHUANET.com,2006-02-21 —5 —

三、完成项目的条件和保证 首席专家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相关研究课题;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效果;完成本课题的资料、设备,完成本课题的阶段性计划以及预计完成时间。 首席专家的课题《快速城市化发展下的江苏农村空间形态演变研究》于2012年获得江苏省社科应用精品工程立项,课题《快速城市化发展下的无锡农村空间形态演变研究》于2012年获得无锡市社科应用精品工程立项并结题,撰写的研究报告《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无锡农村空间形态研究》获江苏省哲学科学界第六界学术大会苏南片区优秀论文三等奖。 组员清华大学周浩明教授,作为首席专家的导师,创作出版过有关生态建筑和环境的多部论著,如:《生态建筑——面向未来的建筑》,周浩明 张晓东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可持续室内环境设计理论》,周浩明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此外还主持了多项相关课题,如: “新农村规划建设的环境艺术设计研究”,200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全球化背景下的可持续艺术设计战略研究”,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课题,专项名称:国际合作基础研究,2009年10月-2011年12月。 本课题组所有成员长期关注无锡新农村建设,尤其是在现代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自然资源日渐枯竭的背景下,无锡农村建设该何去何从,让人揪心。本课题组成员长期收集有关农村建设的政策,会议记录,领导讲话等资料,同时参考周边城市农村发展的经验教训,尤其是浙江农村发展颇有特色,值得学习。我们从书本上,网络上,国内国外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和图片,还常常利用业余时间走访无锡周边村落,如南泉镇,以前名叫“南方泉”,作为首席专家的老家,在记忆中还保留着很多山美水美的珍贵片段。 阶段性计划: 1、2013年6月——2013年9月, 政策方案参考资料收集阶段 2、2013年10月——2013年12月,走访周边省份发展有特色的乡村,如安吉,和当地村民交流, 获取乡村建设的看法和建议 3、2014年1月——2014年3月, 走访无锡周边农村,和村民交流,获取有关农村建设的一手资料。 4、2014年4月——2014年6月,整理归纳所有资料,形成观点,撰写论文。

—6—

四、经费预算 序号 1 2 3 4 5 6 7 经费开支科目 资料费 国内调研差旅费 小型会议费 印刷补助费 管理费 成果鉴定费 其他 经 费 预 算 纸质资料或数字图书的购买,文件的影印 周边省份乡村调研,无锡农村调研 进行实地调研时产生的其他费用 版面费 金额(元) 500元 2000元 500元 2000元 合 计 无 其他经费来源 5000 元 (注:如有其他经费来源,需由相关单位详细说明并盖章。)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经费管理单位 (注:资助经费由首席专家所在单位统一管理。) —7 —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二、课题设计论证 1. 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2.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思路、视角、方法、途径、目的)、重要观点。3.价值:本课题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4.研究基础:首席专家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5项)。(请分4部分逐项填写,限3000字内)。 1、 本课题研究现状评述 无锡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江湖间走廊部分,是长三角北翼的区域中心。进入新世纪以来,无锡凭借综合优势,抢抓发展机遇,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城镇空间实现了从“运河时代”走进“蠡湖时代”,迈向“太湖时代”的巨大飞跃,正在向建设“生态城、旅游和现代服务城、高科技产业城、宜居城”的方向迈进。以城市建设发展为契机,无锡在统筹城乡规划建设方面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无锡始终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美丽新农村。无锡新农村建设认识早、起步快,城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