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c) 垂体产生的激素除催乳素和生长激素外基本都叫促**激素
(3)甲状腺:甲状腺激素
注意:甲状腺激素作用:a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加速物质氧化分解,提高产热量
b促进生长发育(脑,骨头,生 殖器官) c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疾病:呆小症(幼年分泌不足) 甲亢症(突眼症) (成年分泌过多)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缺碘)
(4)肾上腺:肾上腺素 注意: 肾上腺素作用:(a)促进肝糖原分解,提高血糖含量
(b)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增加产热
(c)使人呼吸加快,心跳和血液的流动加速。
(5)胰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注意:胰岛素作用:降低血糖含量 (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 ) 胰高血糖素作用:提高血糖含量 (6)胸腺:胸腺激素
(7)卵巢和睾丸:雌性激素和雄性激素 注意:(a)雄(雌)性激素作用:雄(雌)性激素促进雄(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
和精子(卵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雄(雌)性的第二性征。
(b)雌雄激素也可由肾上腺皮质少量分泌
六 不同激素间的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
(1)拮抗作用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举例:胰岛素作用是降低血糖含量 而胰高血糖素作用是升高血糖含量
(3) 协同作用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
举例:a 提高血糖含量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b 促进生长发育: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c 促进细胞新陈代谢,提高产热量: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七:激素调节的实例
(1) 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的三大来源 a 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 b 肝糖原的分解
c 非糖物质的转化(如脂肪)
血糖的三大去路:a 被细胞利用氧化分解,产生CO2, H2O和能量
b 作为原料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储存在肝脏细胞和肌肉细胞 c 转化成脂肪等非糖物质 (2) 与血糖含量调节有关的激素
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 作用:降低血糖含量
途径:a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葡萄糖进行氧化分解
b血糖进入肌细胞和肝细胞以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形成分别储存 c 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脂肪)转化为葡萄糖,
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 作用:提高血糖含量
途径:a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水平升高
5
b.促进一些非糖物质(如脂肪)转化为葡萄糖。
(3)血糖调节图
a促进血糖合成 恢复正常 血糖上升 糖原,b抑制非糖 胰岛素
物质转化为葡 萄糖c 细胞氧a促进肝糖原分解 化分解 b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胰岛B细胞
+ 血糖下降 下丘脑一区域 + 血糖上升 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吃饭 恢复正常 正常血糖水平0.8-1.2g/L 运动 血糖下降 胰岛A细胞
+ +
+ 下丘脑另一区域 肾上腺
注意:(1)血糖的平衡既受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激素调节,也受神经调节(图中虚线框内)
(2)人体中唯一降血糖的激素是胰岛素,升高血糖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3) 正常人的血糖含量: 80~120mg/dL
高血糖症:当空腹血糖浓度高于130mg/dL时,且血糖浓度在130—160mg/dL时
不会出现糖尿。
(4)当血糖含量高于160—180mg/dL的范围时会引发糖尿病 八: 反馈调节: (1) 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2) 举例:
胰岛的工作 工作效果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作用 血糖水平降低
抑制(一)
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作用 血糖水平升高
抑制(一) 九: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的实例 一 一
寒冷 下丘脑 TRH 垂体 TSH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6
细胞代谢,产热 注意:(1)TRH 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TSH代表促甲状腺激素
(2)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的内分泌腺由高到低有三个层次:下丘脑、垂体、被管理的
某些内分泌腺,其中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3)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同样存在反馈调节,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一定程
度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释放相应的激素(图中虚线框)
十:激素调节的特点: (1) 微量和高效 (2) 通过体液调节
(3) 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注意:(1)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被分解、失活,因此体内需不断的产生激
素。
(3) 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只是使靶细胞原有的生
理活动发生变化。即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第三节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
一 体液调节:
(1) 概念:激素和其他调节因子如CO2, H+,乳酸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
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注意: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二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存在生物
(1) 只有体液调节: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 (2) 两者都有: 人和其他高等动物
注意:只有高等动物才具有神经调节,植物没有神经调节 三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四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1) 人的体温调节 知识铺垫:
A体温:人身体内部的温度,在37.5℃左右 口腔: 36.7~37.7 (37.2) 腋窝: 36.0~37.4 (36.8)
直肠 36.9~37.9 (37.5) 直肠>口腔>腋窝
B 人体产热途径: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尤以骨骼肌和 肝脏产热最多) 人体散热途径:(1)汗液的蒸发 (2)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3)呼气、排尿和排便等 C 人体皮肤表面存在温度感受器 主要分为 温觉感受器 和冷觉感受器 联系之前知识:调节人的体温和水盐平衡的中枢都位于下丘脑
7
实例:(1)当人处在寒冷条件下: 人在寒冷条件下要保持体温稳定,从两个 寒冷环境(炎热) 方面着手,(1)减少散热量(2)增加产 a 汗腺分泌减少 热量 刺激图1(实线内)表示人体通过神经调节来b皮肤血管收缩 效应器 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 c皮肤立毛肌收缩 冷觉感受器 图2(虚线内) 表示人体通过体液调节来d 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增多体内热量的产生 兴奋由此可见人体温度的维持靠的是神经和 兴奋 减少热量散失 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的 注意:炎热条件下与寒冷条件正好相反,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增加散热量,减少产热量。 兴奋 兴奋 图 1 神经调节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垂体 甲状腺(肾上腺)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增多产热量 图2体液调节 (2)人体的水调节 知识铺垫
A 抗利尿激素又称为血管升压素,是由下丘脑分泌且储存在垂体中,由垂体释放 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和利用,减少尿量的排放。 B实例过程
喝水 渴觉 大脑皮层 图1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神经 (—)调节 食物过咸
( + )渗透压感受器 兴奋 体内失水过多 渗透压升高饮水不足 (细胞外液) (下丘脑) 刺 激
细胞外液 (一) 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分泌 渗透压降低 垂体后叶释放 尿液减少 尿液中重吸收水 肾小管和集合管 (+) 抗利尿激素
图2 体液调节
注意:由上图可知,正常人吃过咸的食物,且要保持人体内水的平衡,一方面要喝水,一方
面要减少尿液的排出,且要维持体内水的平衡同时需要神经调节(图1实线方框里)
和体液调节(图2虚线方框里)共同协调完成的。 (3) 盐的平衡 (Na+ K+)(了解)
(1) 人体内Na+ 来源:食盐
8
去向: a 肾脏排尿(主) 且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 b 汗液和粪便(次) 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钠离子是在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中起重要作用,体内钠离子过高导致水肿,高血压等,钠离子过低,引起水肿,患者倦怠、淡漠、无神、起立时易昏倒,严重时恶心、呕吐、血压急剧下降等
(2)人体内K+来源:食物
去向: a 肾脏排尿(主) b 汗液和粪便(次) 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K+不仅在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上起到决定作用,而且还具有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兴奋性的重要作用。当血钾含量过低时,会使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导致心律失常。且钾离子具有降血压作用
五: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看书)
9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