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丁苯酞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吉晓天 陈鹏 周少珑
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海南 三亚 572000
[摘要]目的 观察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口服,200mg/次,3次/d,2组疗程均为14d。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8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的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丁苯酞;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都很高,特别是缺血性脑卒中,易造成肢体残疾,严重影响生活,威胁人类健康,增加家庭和社会负担。我科自2013-08~2014-08对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06~2014-08我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从发病到入院均 不超过72小时,均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
[1]
,并均经头
颅CT或MRI进一步检查证实,排除脑出血,严重意识障碍,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肝、肾功能不全及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梗死类型、及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胞二磷胆碱静滴,0.75g/d,血栓通粉针静滴,0.25g/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丁苯酞软胶囊(恩必普,石药集团生产)口服,200mg/次,3次/d,2组疗程均为14d;另外2组患者根据各自病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降糖、调整血压、降颅内压、神经营养及维持酸碱失衡、水电解质平衡等,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行溶栓及抗凝治疗。
1.3治疗效果评定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4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过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简介:吉晓天(1983-12),男,海南省乐东人,神经内科主治医师,本科,主要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
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及心电图等,观察任何不良反应并统计其发生率。疗效判定按照全国第4届脑血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标准》评定临床疗效: (1)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2)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3)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4)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之内,(5)恶化和死亡: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多18%以上。将基本治愈、显效和有效视为治疗有效,无效、恶化和死亡视为治疗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例(%)]
组别
n
基本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
率(%) 92.5 82.5
[2]
治疗组 对照组
40 40
15(37.5) 6(15.0)
16(40.0) 6(21.4) 3(7.5) 7(17.5)
14(35.0) 13(32.5)
2.2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有所下降,组内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组别 治疗组 对照组
2.3不良反应 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未发现明显异常。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其发生有着复杂的病理生理基础,在脑部的主要基础病变为脑动脉硬化、血脂、血糖代谢异常、血小板聚集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等等,本病发病
n 40 40
治疗前 14.5±3.22 14.99±2.81
治疗后 7.21±1.06 10.46±1.72
后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损伤,导致兴奋性氨基酸释放,神经细胞钙内流,花生四烯酸游离增多,以及大量氧自由基的产生,多种因素造成了脑水肿加重及神经细胞损伤,目前认为自由基是参与脑缺血性发生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脑缺血后大脑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急性期脑梗死的治疗中,清楚氧自由基、保护脑细胞是极其重要的。
丁苯酞软胶囊是我国在脑血管领域自主研发的新性药物,对急性期脑梗死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促进功能恢复。大量的实验研究证实
[4-6]
[3]
。
,丁
苯酞的作用机理有以下三点:(1)重构缺血区微循环:丁苯酞增加缺血区周围毛细血管的开放数量和程度的作用,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缺血区脑血流量,改善脑缺血后脑能量代谢,缩小梗死面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2)拮抗氧自由基:丁苯酞可以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提高脑血管内皮细胞中NO和PGI2的水平,抑制谷氨酸的释放,降低细胞内钙浓度,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从而发挥抗自由基、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3)保护线粒体功能:丁苯酞通过直接作用于缺血区脑细胞内线粒体,提高线粒体膜流动性,改善ATP酶和复合酶IV活性,提高缺血性脑能量代谢水平,从而保护线线粒体功能。本资料显示: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总有效率92.5%,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综上,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恢复,无明显不良反应,使用安全,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4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彭化生.缺血性进展性卒中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2,10(2):196-198.
[4]黄如训,李常新,陈立云,等.丁苯酞对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J].中国新药杂志,2005,14(8):985-988.
[5]冯奕璞,胡盾,张丽英.丁苯酞对小鼠全脑缺血的保护作用[J].药学学报,1995,30(10):741-745.
[6]崔丽英,李舜伟,吕传真,等.恩必普软胶囊治疗中度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多中心开放临床研究[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5,2(3):112-115. (感谢语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