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爱德华大夫观后感
《爱德华大夫》观后感
影片叙述的故事其实并不复杂,精神病院的院长默奇逊大夫即将退休,年轻有为的爱德华大夫将接替他的职务,年轻的彼特森大夫与他一见钟情。但彼特森大夫很快就发现他是一个冒名顶替的精神病患者,他患有严重的失忆症,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只有一个印有J.B的烟盒能证明他的身份,他甚至还妄想自己是谋杀爱德华大夫的凶手。为了不给彼特森大夫带来麻烦,J.B逃离了疗养院,化名约翰·布朗住进了纽约帝国饭店,彼特森相信他是无辜的,为了解除他的犯罪情结,她去饭店找到了他,一起避开警察的追捕,躲到她的老师艾里克森教授家。深夜J.B病情复发,老教授让他喝下放有镇静剂的牛奶,使他安然入睡。次日,通过分析他的梦境,他们解开了他的内心深处的犯罪情结。彼特森大夫还从他的梦境和默奇逊大夫的失言之中,分析出真正的凶手是默奇逊大夫,原来他因嫉妒心作怪而对爱德华大夫下了毒手,最后默奇逊大夫服罪,举枪自杀。
精神分析学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造的,其精神分析学理论主要包含三个部分:潜意识作用的心理结构学说、泛性欲学说和梦的学说。弗洛伊德通过自己的研究,否定了“心理的即意识的”这一心理学传统观念。他把人的心理结构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或称无意识、下意识)三个层面。较之之前更关注人的意识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在人的精神活动中起更重要的作用。
梦的要义和梦的过程在《爱德华大夫》的影片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梦是这部影片的关键。影片采用倒叙的方式,在心理学家的分析下将谜团一点一滴揭开。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有意义的精神活动,是满足本能欲望的一个通道。他把人的心理分为三个部分: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潜意识领域则是原始本能的天下,它遵循的原则是快乐,不考虑任何因素,只要快乐就好。但是也正是因为它的无拘无束、肆无忌惮的特点,才被潜藏、被压抑。意识中符合逻辑的、符合社会规范的并且具有可实现性的愿望、动机可以表现在外,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而那些无法实现的、被压抑的欲望则不可在此释放,它们必须寻找其他途径来消解心中的郁闷。其中梦就是一个最好的通道。因此,人们可以通过梦来获得许多有关被压抑的信息。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了解一个人潜意识的窗口,是消减压力的通道,梦的本身就是在人们处于睡眠状态时对某种欲望的满足的产物。他常采用自由联想法来帮助病人医治。他认为自由联想法是让人在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将所想的事情不修边幅地说出来,这样潜意识中的一些欲望可以以一种伪装的形式在前意识检查放松时溜进意识范畴,然后在自由言论时可能会随意说出一些重要的信息。弗洛伊德认为,通过释梦和自由联想法可以获得许多潜意识中的内容。在潜意识中保存着许多人格异常的人的童年期间的生活资料。他非常重视儿童时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认为童年时的经历严重影响着一个人的人格发展。在影片中,女心理学家彼特森和老师阿利克森在诊治布朗的病时就采用释梦和自由联想法相结合的办法。鼓励、引导布朗说出了许多有助于了解病因和有关案件进展的信息,虽然只是一些凌乱的碎片,但是在诊治的过程中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们帮助布朗分析、联想,最后终于让布朗说出了他一直压在心底的创伤,说出了儿时的经历,从而治愈了布朗的犯罪情结。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