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广元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不合理.
C、过量的铁粉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
D、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燃产生特殊气味,可用燃烧法区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 故选:B.
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丙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t2℃时,将50g甲加入50g水中不断搅拌可得到100g溶液
C.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D.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考点】7N: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7J: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7T: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t1℃时,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A错误;
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将50g甲加入50g水中不断搅拌可得到75g溶液,故B错误;
C、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降低温度,甲、乙会析出晶体,丙物质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2℃时的溶解度进行计算,所以将t2℃时甲、乙、丙三
9
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故C错误;
D、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故D正确. 故选:D.
7.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一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次反应中b物质和d物质的质量比为3:2 D.d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的2倍
【考点】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6J: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FA: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据此分析.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丙的质量为:X=10g+10g+10g+10g﹣(12g+4g+14g)=10g,故b为反应物,a、d为生成物,c可能为催化剂,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A、b为反应物,a、d为生成物,丙可能为催化剂,该反应为分解反应,错误; B、c可能为催化剂,错误;
C、此反应中b物质和d物质的质量比为:(10g﹣4g):(14g﹣10g)=3:2,正确; D、无法确定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错误. 故选C.
8.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10
A.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B.向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足量的镁片和铁片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稀盐酸反应 D.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A.A B.B C.C D.D
【考点】95:碱的化学性质;85:金属的化学性质;98:酸碱溶液的稀释;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A、稀释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碱性减弱,pH减小;
B、向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后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
C、足量的镁片和铁片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稀盐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来自于稀盐酸,因此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
D、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时,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解答】解:A、稀释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碱性减弱,pH减小,但是不能减小到7,更不能小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向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后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足量的镁片和铁片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稀盐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来自于稀盐酸,因此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时,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进行,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分数增大,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
9.(1)从C、H、O、N、Ca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按要求填写物质的化学式. ①溶于水后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盐 NH4NO3 . ②常用的食品干燥剂 CaO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1
①加热熟石灰与氯化铵的混合物: 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
②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 2H2O22H2O+O2↑ .
【考点】D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2)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
【解答】解:(1)①溶于水后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盐是硝酸铵; ②氧化钙吸收水分,可做干燥剂,常用的食品干燥剂.
(2)①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能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故填:Ca(OH)
2
+2NH4ClCaCl2+2NH3↑+2H2O;
②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物是过氧化氢,生成物是水和氧气,反应条件是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方程式为:2H2O2
10.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你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果果过生日,妈妈买了生日蛋糕,点燃蜡烛许愿后,大家一起将蜡烛吹灭,这种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利用的原理是 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 (2)爸爸在厨房为烧制了一顿丰富到晚餐.
①爸爸使用铁制大勺炒菜,这主要是利用了铁具有优良的 导热 性.
②爸爸为大家做了米饭、红烧肉、花生米、水煮鱼、牛肉汤等饭菜,在客厅就能闻到香味,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闻到的饭菜香味的原因 分子在不断运动 ,果果认为在这些食物中缺乏 维生素 这种营养素.
(3)餐后果果来到厨房用洗洁精和水来洗涤餐具,这是利用 乳化 原理.
【考点】J5:均衡营养与健康;7H: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82: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B9: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H4: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分析】(1)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 (2)①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
12
2H2O+O2↑,故填:2H2O22H2O+O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