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广元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14.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1)写出A试管中的反应现象 (2)写出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B、C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甲同学猜想:NaCl; 乙同学猜想:NaCl、CaCl2;丙同学猜想:NaCl、CaCl2、HCl; 你的猜想: .
【交流讨论】你认为 同学的猜想一定不正确,理由是 . 【设计实验】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四、计算题(共4分)
15.某纯碱样品中含有一些氯化钠,取40g该样品于烧杯中,边滴加稀盐酸至116g时,气泡不再冒出,此时称得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为147.2g,请计算: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是 g.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精确到0.1%)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成立 5
2017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么退3分,共24分)
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能用化学变化做出解释的是( ) A.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用食醋去除铁锈 C.汽油洗去衣物上少量油污 D.洁厕灵清除卫生器具顽渍 【考点】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用食醋去除铁锈,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汽油洗去衣物上少量油污是溶解现象,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D、洁厕灵清除卫生器具顽渍,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2017年共享单车广泛推广,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下列做法不符合“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这一主题的是( ) A.使用微生物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B.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C.开发使用新能源 D.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考点】I6:白色污染与防治;65: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79: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分析】生活习惯影响气候,节能低碳知识与气候关系非常密切,只要选项中符合节能减排及低碳生活,均是可以提倡的.
【解答】解:A、使用微生物降解塑料,可以减少使用塑料袋而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符合主题;
B、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可以防止水污染,符合主题;
C、开发使用新能源,可以节约化石燃料,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主题;
6
D、工业废水直接排放,会污染水体,不符合主题. 故选:D.
3.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名称、俗名、化学式以及该物质的分类均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钠、苏打、NaHCO3、酸 B.汞、水银、Ag、金属单质
C.氢氧化钙、石灰水、Ca(OH)2、碱 D.乙醇、酒精、C2H5OH、有机化合物
【考点】D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A7: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A9: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AC: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所属类别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属于盐,其化学式为NaHCO3,故选项名称、俗名、化学式、物质类别不完全对应.
B.汞的俗称是水银,其化学式为Hg,属于金属单质,故选项名称、俗名、化学式、物质类别不完全对应.
C.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属于碱,故选项名称、俗名、化学式、物质类别不完全对应.
D.乙醇俗称酒精,属于有机物,其化学式为C2H5OH;故选项名称、俗名、化学式、物质类别完全对应. 故选D.
4.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因此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中和反应一定有盐生成,则有盐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因此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考点】97:中和反应及其应用;A3: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A6: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B2: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分析】A、根据单质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B、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
7
析判断.
C、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D、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解答】解: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选项推理正确.
B、中和反应一定有盐生成,但有盐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C、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但物质不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也可能是由原子、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推理错误.
D、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Na2CO3,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A.
5.下列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 A.用CO2来区分两种无色液体水和石灰水 B.用酚酞溶液鉴别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 C.用过量的铁粉除去氯化亚铁溶液中的氯化铜 D.用燃烧实验鉴别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
【考点】34: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9H:盐的化学性质;9U:酸、碱、盐的鉴别;IB: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分析】A、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B、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C、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D、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但无明显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
B、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