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考
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考
改革开放迄今已经有20 多个年头了,经历了包括“利改税”、“经济承包责任制”、“股份制”等诸阶段。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要求,要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加快国有大型企业改革、深化垄断行业改革。这些改革的目的无疑是为了更大程度的解放生产力,推动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大批的国有企业职工下岗,企业停产关闭,难以维系,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在改革过程中涉及到一系列的改革问题,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国有企业如何才能走出困境?这些都是关系到改革开放成败的关键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深地思考和探索。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障碍
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障碍是:改革动力不足,面临“制度瓶颈”、“资金瓶颈”和“冗员瓶颈”。
(一)改革动力不足。
其一,企业效率低下。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和依托,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的来源,是国家经济命脉的控制者,是国家经济竞争和综合实力的主要体现力量,所以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但是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效率很低,发展状况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所占有的社会资源极不相称。国有企业的改革上存在很多难点没有突破,导致它
所掌握的资源不仅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反而出现了大面积的经济亏损和资产流失,部分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没有竞争力常年亏损,企业停产关闭,职工下岗,靠吃租金,靠领取最低生活保障生存,消极等待。
其二,所有者失位。我国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属于全体中国人民,而经营权则属于企业的经营者。中国人民全体作为一个总体的概念根本没有办法进行具体的经营管理,所以只能由中国政府,也就是国务院来履行出资者的职能行使所有权,国务院也必须委托各部委、省市等来代替行使职能,最终也只能委托其他自然人来代替行使所有权进行管理。在这种多级委托的代理条件下,由于“人人所有,人人没有”,“人人享有权利,人人不尽义务”,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没有压力也就没有动力来真正努力经营好自己所管理的企业。再加上有的政府部门对改革的认识不到位,对改革能拖就拖,严重影改革的进程。
其三,双方利益不同。对于企业的投资人或者所有者来说,企业的利润最终最终以投资收益的形式被其占有,投资行为的效用最大化可以简单化为利润最大化。而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只是资产的经营者,经营者的收入不等于企业盈利,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不意味着经营者效用的最大化,因此,国有企业领导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力不足,反而有利用手中的权利侵犯所有者利益的可能性,如果对经营者的监管不完
善,其有可能通过扩大其权利基础,提高自己在同行中的地位,或通过不必要的非生产性开支达到自己个人享受的目的,或者通过增加或多报成本的方式侵蚀企业利润。所以,有的国有企业领导人非但没有推动改革的动力,他们中部分为维持个人利益,存在抵触改革的思想,对改革不支持、不主动、甚至拒绝,给改革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改革存在瓶颈
一是改革的制度瓶颈。现有的改革体制和制度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滋生并助长了特困企业不愿破产或拖延破产;现有的机构设臵和管理体制阻碍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推进;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和进展缓慢,国有企业改革制度不健全。
二是改革的资金瓶颈。国有企业大部分停产停业,没有经济来源,只能靠出租仅有的店面维持企业基本的生机,加上企业债务和人员负担重,企业资产变现困难,要支付巨额的改革费用,钱要从哪里来是改革的主要矛盾。
三是改革的冗员瓶颈。首先,国有集体企业的规模难以扩大,原有的岗位已经饱和,有的企业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处于转产甚至停产状态,整体上处于向外排放劳动力状态,根本不具备吸纳新的劳动力的能力。其次,职工的择业观念意识难以改变,就业比较困难。以前是国有身份的职工,企业一旦改制,职工的身份就变成了社会自由人,自谋生路,职工在思想上难以接受,很多职工的的择业观念不能彻底转
变,不愿干脏活、累活、伺候人的活,导致就业遭遇困难。所以改革后,职工如何再就业,也是改革出现的瓶颈和亟待解决得问题。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一)提高对企业改革的认识。
商品市场是一个时期的发展,使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生了某些实质性变化,那种完全指靠国家吃饭过日子的企业已少见了(尽管不能说完全没有)。对国有企业改革来说,改革带来的变化给市场的发展创造了不可缺少的前提。要解决企业改革动力不足的首要前提是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提高对企业改革的认识,国有企业改革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是一道躲不开绕不过的“槛”。因此,要通过广泛宣传,学习改革政策,使广大企业干部职工提高认识,坚定信心,消除顾虑。
(二)建立健全企业改革制度。
第一,本地区要统一规划、部署国有企业改革进程,限期完成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打破滋生推迟、拖延改革的制度基础。
第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政府管理体制的联动改革,将被多个部门分割了的各种权能统一于一个部门,义务、责任相统一,将管人、管资产和管事相结合,完善资产经营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