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毕业论文:中国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外债来建造厂房,购买设备,盖仓库。现代化设备搞了很多,但缺乏经营管理人才,生产效率很低。人力发展水平赶不上资本的增长,造成经济发展的贫弱。这一观点,在众多中国民营企业都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例如,有的企业盲目从国外引进了一些现代化设备,但由于没有人能操作和管理,只好长期被废弃一边,任由风吹、日晒、雨淋。即使投入使用,效率也非常低下。由此可见,这些企业都忽视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人是企业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企业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的主体;其他各种资源要素,无论多么先进,都要靠人来掌握和使用。 (三)对员工招聘的重视程度不高
员工招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但不少企业对这一工作却不太重视,甚至根本就没有专职的招聘人员来负责企业日常的招聘工作。急功近利的人才观,也是很多民营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所持的态度,他们与员工之间没有长期的利益共享,更没有对员工个人发展作进一步的规划,殊不知,人才是个动态的概念,其知识结构是需要不断更新和补充的,自身层次也是要不断提高的。人才,尤其是优秀的人才,再选自己“东家”的时候,不但看给多少钱,更看重的是前景,是机会。
三、完善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纵观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现状,可以发现很多问题和缺陷。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1. 用现代管理的眼光构建人才战略
家族制是中国民营企业与生俱来的自然形态,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占据着不可缺失的一席之地。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管理信息化、知识化的挑战,随着企业规模扩大、生产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家族制落后的生产方式、家长专断的经营决策、任人唯亲的用人政策和粗放的管理会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用人机制必须要有一定的转变。
根据现代企业理论,民营企业要继续发展,就会需要更多数量和更多种类的人才,而民营企业主家族人才的数量和种类都有限,是难以满足这种需要的。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就必须在思想上突破家族式管理的框框,正确处理任人唯亲与任人唯贤的关系,充分认识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重要性,自觉地把
自己企业的用人机制纳入到现代企业的人才竞争机制中去考虑;在行动上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大力引进各级各类人才,并放心地把权力和责任交给他们,支持和鼓励他们尽最大努力去取得最佳的工作效果。
2. 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工作
在企业内部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的培训,不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而是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各部门应该组织相应的培训,从中学习正确科学的工作方法,为今后的人力资源规划打好基础。
3.重视人才激励
要让马儿跑却不给马儿吃草显然会失去马儿,因此,企业用人的同时还要慰劳人,激励人。这就要求企业设计合理的薪酬激励体系:可以实施多元的物质激励,主要有工资、奖金、福利、股权等激励手段。可以实施精神激励,包括荣誉激励、目标激励等。还可以提供非经济性报酬,如安全舒适的办公条件、免费午餐、参与决策的机会、反映个人兴趣和爱好的工作内容、学习成长的机会和条件、展示个人才华的工作平台等。总之,企业在其人才结构的战略设计上,必须以员工为核心,运用各种手段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其最大潜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当然,这里所说的员工既包括管理人才队伍,也包括技术工人队伍。 (二)进行合理的人才配置
所谓配置,最简单地说,就是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虽然说起来简单,但其对于企业的发展却有着重要的影响。惠普公司创始人比尔·休利特的信念是:我相信男男女女们全都想把工作干好,有所创造,只要给他们提供了适当的环境,他们就能做到这一点。比尔的意思是说,每个人都是一个潜在的人才,只要有合适的环境,它们都将成为现实的人才。
人从性格,气质,兴趣到专业都有着巨大的差别。管理者应根据员工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把企业的千斤重担层层分解下去。比如说,做行政领导的,就需要那种做事风风火火的人,穷其一生之力为民造福;做统计、会计工作的,就需要那种做事孜孜不倦的人,认真负责不出错误;做检查、监督类工作的,就需要那种明察秋毫,立场分明的人,可保证其刚正不阿。如果员工都能够各司其职,各尽所长,对于企业的发展显然是有利的,反之,既无法完成组织的既定目标,又
会使得员工心中不满,从而降低企业的工作效率,实质上就是资源的浪费。 (三)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本世纪初,一种新的理论风行起来。这种理论认为,企业家的目的是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而工人的目的是获得最大限度的工资收入,因此,工人积极性背后存在一定的经济动机,如果在能判断工人工作效率比往常提高多少的前提下,给予工人一定量的工资激励,会引导工人努力工作,服从指挥,接受管理,结果是工人得到实惠即工资增加,而企业主增加了收入,方便了管理。这一观点强调的是一种引导,同时,也不再将工人与管理者摆在完全对立的位置上了。这也是当今使用最广的激励形式。
从目前情况来看,在民营企业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首先要提高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工资仍是员工的第一需要,员工到民营企业工作的目的之一就是获得相应的报酬。在物质激励的同时,更要注重员工的精神激励,要建立一种全方位的激励体系,培养和增强员工的组织归属感。通过激励机制来增强人的求胜欲和进取心,让员工不断的为企业做贡献。 (四)建立健全的培训机制
员工培训作为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手段,也是企业获取人才的最好武器。我国民营企业应有可持续的培训计划。从企业长远利益出发,实施岗位培训、专业培训,通过授课,外派学习,横向交流等形式,使人才不断获得新知识。“培训是最好的福利”对这些企业和员工绝对不是一个口号。招聘到合适的人仅仅是用人的开始,而根据企业的需要,通过培训使新进来的员工提高专业素质,更好的了解企业文化及行业的实际情况,是提高员工素质的必要步骤。
对于员工而言,培训意味着学习机会,乃至晋升机会。企业只有真正把人才当作是其最宝贵的资源和事业发展的合作伙伴,从心里认识到人才对于企业的价值,为人才考虑的更多、更好、更周全,以心换心,并有切实可行的举措,人才才会对企业尽职尽责,忠诚到底。 (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认同的共同的价值观,它有很强的凝聚功能。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其本质是一种以人为本,以文化为特征,以激发和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目的的经营思想和模式。企业文化通过一系列管
理行为来体现,如企业战略目标的透明性,内部分配的相对公平性,人才使用的合理性等,均能反映一个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企业文化所追求的目标是个人对集体的认同,希望在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互动相依的关系,最终使员工依恋并热爱自己的企业。民营企业要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二是要在经营管理中形成卓越的企业精神;三是依靠员工的力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还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
总之,只有结合我国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以优秀的人力资源配置为企业发展服务,民营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市场中的佼佼者。
【参考文献】
[1] 芮明杰. 管理学[N].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2] 陈新平,何冰. 管理:企业管理自我诊断[N].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7 [3] 卢瑞甫. 论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管理论坛, 2004.6 [4] 郑晓明.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导论[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5] 林玳玳,袁伦渠,赵祥宇.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设计[M].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6] 阳勇. 浅谈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J]. 大众科技, 2005.12 [7] 邵建华. 领导要学会忙而有方[J]. 经营管理者, 2008.6
[8] 于政军. 企业如何将管理危机化险为夷[J]. 成都:经理日报,2008.7
[9] 于巍,万捷,梁艳红. 管理心理学[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12 [10] 张德.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11] 庄强,王功民. 以人为本[M].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 [12] http://www.smexm.gov.cn/20057131626144836.htm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