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提高行为面试效度的五大诀窍110[1]

提高行为面试效度的五大诀窍110[1]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18:46:57

提高行为面试效度的五大诀窍

行为面试,也称行为事件访谈,它是一种效度较高的面试技术。但在很多时候,由于应聘者刚刚进入面试这一特殊情境,或心情紧张,或表达不足,或理解偏差,从其最初的回答中,面试官收集到的信息是很有限的,很难对其能力、素质做出准确判断;而且,由于应聘者往往带着强烈的求职动机,他们回答问题时往往会很倾向于展示自身最突出、最优秀的方面,而有意或无意地隐藏不足或缺陷,所提供的信息常常会有夸大、含糊、编造的痕迹,面试官也无法凭借这些看似“完美”的证据来做出对应聘者能力、素质的肯定判断。

在面试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对应聘者的素质与能力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呢?作为北森资深项目经理,笔者认为这时候需要面试官有效地使出追问的“探测棒”,获取更多关键信息并对存在疑问或不确定的情况探明真相。那么,具体该什么时候追问,又该以什么方式追问呢?

当面试官不清楚应聘者在事件中的具体角色时需要追问

行为面试需要了解应聘者本人亲身经历的事件,需要应聘者向面试官描述其本人在事件过程中所做出的对事件情况发展有影响的一些行为。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应聘者对自己在事情中扮演的角色表述不明确,多会使用“我们”、“大家”、“每个人”等词。

遇到这种情况时,面试官要去探究在事件中应聘者个人表现出的明确的行为,他扮演什么角色,对事情的发展是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等等,否则就获取不到其所具有的某些能力的证据,就无法预测未来在类似的情境中,其所会有的表现。

当面试官不清楚应聘者行为的对象时需要追问

应聘者各具特点,每个人都很不一样,行为面试可以让考官认识到每一个人的不同经历,获得更个性化的个人信息。在面试过程中,应聘者讲述其经历的事件时,常常会涉及到相关的人和对象,有时这些对象不很明确,比如应聘者说“我向大家请教??”,“他们也是努力影响我的看法??”,“通过沟通,我解决了这个矛盾??”,这样的描述显得非常笼统,讲的是大多人都一般会有的惯常模式,没有显现其较为独特的个人特点。这时,面试官需要通过追问来明确其行为的对象。一是为了证实其所讲述事情的真实性,二是为了获取更为细致、具体的信息来抓住应聘者的个性特点。 当应聘者讲述非行为事件时需要追问

第 1 页 共 17 页

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经常很容易就谈到一些非行为事件,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一些情况:第一,应聘者常常会说一些主观的看法与认识,而非其真实发生的行为,比如“我认为团队合作是应该的??”,“我想,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会这么做??”等等。第二,应聘者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假想的情境中,来讲述其可能会有的一些应对做法,比如“在这种情况下我会这么做??”。第三,常会偏离到一般性描述,比如“通常我是这么处理的??”,“过去,我遇到这种情况很多,我常和大家一起商量来解决??”等。这几种情况,应聘者提供的都是非行为信息,谈论得较多的是很抽象的一些个人观点或理论认识、一些概化的通常行为模式以及未发生的将来行为等。因为行为面试始终关注从个人过去的行为解读其行为模式,来对未来行为或者绩效表现做出有事实根据的预测,所以,一旦察觉应聘者在讲述非行为事件,面试官一定要先试着帮助其放慢节奏,引导其去回想,从而讲述一件既往发生的具体实例。 当应聘者事件描述不完整时需要追问

行为面试偏于获取完整的行为事例信息,一般来说,完整的事例包括四个部分:背景或情境(Situation)、任务(Task)、行动(Action)、结果(Result)简称“STAR”。当应聘者对事件过程的描述比较模糊时,“STAR”就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察觉其中的遗漏与缺失,指导我们进行针对性的追问。

应聘者对过程描述比较模糊的一种情况是,常常忽略讲述其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比如“当时我们团队的指标压力很大,我想办法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或者是“我与大家进行了深入的沟通”,这样的讲述都缺乏对办法或措施的具体描述,这时可以追问“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当时你具体是怎么做的,采取了什么样的办法”或者“你能回忆一下,你在沟通中采取什么具体技巧与策略?当时哪一个沟通的细节对他们最有触动,而使大家积极行动起来”。如果能够引导应聘者活灵活现地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并声情并茂地讲述出来,达到“原音重现”,一方面可以让面试考官如同观看“电影”,能完整深入地理解应聘者讲述的事件并获取鲜活的信息,另一方面,可以据此判断此事确实是应聘者亲身经历的,达到查明真伪的追问目的。

对过程描述不清晰的另一种突出情况是,往往应聘者讲到最后时,对结果的描述一笔带过,非常简单。实际上,从事情最后的结果中,面试官们才可以去判断行动或措施的有效性(进而追溯到应聘者的思维水平、决策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灵活性等)。比如,“我找了机会主动和他交流、解释,那之后我们的关系就和好了”,什么叫做“和好”呢?不是很清晰,这时需要追问“你根据什么事情来判断交流之后你们的关系改善了呢?”这时应聘者就会再提供一些事实性的证据,面试官就可以据此判断关系和好的程度,同时可以再次查明事情的真相。

第 2 页 共 17 页

当应聘者讲述现在的想法和感受时需要追问

向应聘者提问行为问题之后,常需要他们先稍微回想,去讲述一件“当时当景”的事例。但是在了解应聘者“当时当景”的想法与感受时,很容易出现“此时此景”的情况,应聘者往往从现在的时间角度来看过去发生的事情,这时的追问需要特别注意避免“诱导”应聘者讲述“此时此景”的想法与感受。比如“这件事情对你影响很大,你从中得到了什么?”这样,应聘者很可能就会讲述一些偏于认识层面而非行为层面的当前看法,没有讲述与当时行为伴随的真实心理体验。所以,追问时可以适当强调“当时”,比如“当时你心理想到了什么,确切的感受是什么?”“当时你具体是怎样做的?”

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尤为需要把握好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无意中对应聘者施加不良影响。即便是为了增进对应聘者的了解而进行的必要追问,不仅需要掌握好追问的时机与尺度,更需要把握好追问的方式,要尽量维护和保持面试中的良好气氛。

首先,追问要适时,尤其面试刚开始的时候不宜追问。因为面试初期,双方还处于建立信任关系的阶段,过多的追问会使应聘者骤增紧张。在面试进行到中后期,应聘者熟悉并融入环境之后,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中可以达到追问的目的。 其次,追问要适度。面试官要注意把握好追问的尺度。一是把握好在有限的面试时间里运用追问的频率;二是考虑应聘者自身的情感因素,追问问题不要太尖锐,尽量避免涉及应聘者个人隐私层面的内容;三是避免追问一些不利于应聘者给出肯定或者明确答复的敏感性问题;四是充分尊重应聘者讲述的事情或个人观点,要控制与调节自身的反应,从而避免采取那种压迫、紧逼型的追问方式;五是在应聘者陈述的事件细节丰富、完整,根据得到的信息已能推论和确定其某些能力素质时,就应该停止追问。

面试题目编制的四项原则

人力资源经理在面试的过程中,如果不提前对题目进行严谨地设计,而是临时抱佛脚面试的结果必将受到影响,再次向您简单介绍面试题目设计的四个基本原则。

1)针对性原则:首先能够根据一项或几项维度进行考察有针对性地评分标准;其次要针对被试者人群提出群体所熟悉的话题。

第 3 页 共 17 页

2)延伸性原则:首先是形式的延伸性,采用开放性的题目,能够极大提高被试者的积极性;再有是内容的延伸性,让题目之间保持联系,便于考官在面试追问中保持联系。

3)鉴别性原则:要求所出的题目既要有一定难度,又要具备一定的鉴别度,即题目难易适中,能将同一要素上处于不同水平的被试者区别出来,要避免题目过于简单,被试者得分普遍较高出现天花板效应,还要避免题目难度过高,出现地板效应。

4)开放性原则:让被试者在不受限制的情况,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以便考察其真实素质。

最优化的面试方法与运用

以“工作说明书”为指引内容的招聘面试(面谈),是通过:准备资料、自然导入、营造气氛、合适提问、面试小结和回顾复审六个步骤的过程;关键是找到应职者的特质、专长和主要能力;以适合使用和能够达至即时上岗的量度。 笔者认为,最优化的面试方法是:结构化(程序) +情景化(角色) +个人面试(沟通)的技能与技巧运用,其效度是最高的(达至0.5);从而发掘出应职者相关的“亮点”——具备才能、相关证实、思维考察、想象能力、个性特点、专业知识、识别问题和求职意愿等方面综合地贴近预期;进而获得选择先后的预期效果。 在实际应用时,应充分评估应职者适合与适用程度及其意愿等为复审要项,着力于把握其专长、特点、经验、学识和反应能力等方面的趋向与感悟性;在其情景化的角色模拟中着重检验应职者临场反应、认知与掌控程度。归纳为:求职看动机,年青看潜力;大龄重能力,最终算成本。

面试“精心设计”的特点与普通交谈是有区别的,它是融会贯通了优化的面试方法(即结构化+情景化+个人面试)的现场气氛和集合了提问、聆听、观察、分析和判断的特色;关注应职者对该职位信心,应答问题的合理性与清晰度。 笔者的顾问心得分享是,有效面试是从准备资料和做好“精心设计”的提问内容开始的,应注重以下四点:第一点,从应聘者资料的审阅入手,主要是应聘者入职申请书、学历证明及过往相关工作业绩等复印件的齐备情况和原件的吻合性。

第 4 页 共 17 页

搜索更多关于: 提高行为面试效度的五大诀窍110[1]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提高行为面试效度的五大诀窍 行为面试,也称行为事件访谈,它是一种效度较高的面试技术。但在很多时候,由于应聘者刚刚进入面试这一特殊情境,或心情紧张,或表达不足,或理解偏差,从其最初的回答中,面试官收集到的信息是很有限的,很难对其能力、素质做出准确判断;而且,由于应聘者往往带着强烈的求职动机,他们回答问题时往往会很倾向于展示自身最突出、最优秀的方面,而有意或无意地隐藏不足或缺陷,所提供的信息常常会有夸大、含糊、编造的痕迹,面试官也无法凭借这些看似“完美”的证据来做出对应聘者能力、素质的肯定判断。 在面试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对应聘者的素质与能力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呢?作为北森资深项目经理,笔者认为这时候需要面试官有效地使出追问的“探测棒”,获取更多关键信息并对存在疑问或不确定的情况探明真相。那么,具体该什么时候追问,又该以什么方式追问呢?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