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
(2)古诗节奏。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这三首诗都是写大自然的美景的,都抒发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六、精读领悟
(一)学习《绝句》 1.问题引领:(PPT出示)
(1)关于这首诗的作者和题目“绝句”,你有哪些了解? (2)理解诗句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学习过程提示:(供教师参考)
(1) 根据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画出诗人看到的景物,抓住关键词体会诗人的感情,并在旁边作好批
.
5
.
注。
(2)请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从第一句诗中哪个词能感觉到春天来了? 这是一阵什么样的春风?你闻闻,春风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香气呢?谁愿意读读这句香气扑鼻的诗?)
(4)“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可爱的小燕子让你感受到春天来了,你知道小燕子飞来飞去地忙什么呢?如果你就是那只小燕子,你此时会是什么心情?读出来!谁睡在沙滩上?会不会着凉啊?你从哪个词读出来的?)
(5)读一读,试着背诵《绝句》。 3.梳理小结:
【知识链接】:(PPT出示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纪念地有杜甫草堂、杜甫墓、杜公祠等。
绝句,是一种古诗体,每首四句。如果每句诗都有7个字就是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如果每句诗都有5个字就是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
6
.
(二)学习《惠崇春江晚景》 1.问题引领:(PPT出示)
(1)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你们对“惠崇”和作者“苏轼”有哪些了解?
(2)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3)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2.学习过程提示:(供教师参考)
(1)根据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抓住关键词体会诗人的感情,并在旁边作好批注。 (2)同座交流想象的画面,说说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3.梳理小结:
惠崇(965—1017),福建建阳人,北宋僧人,擅诗、画。现有诗作《北宋九僧诗》、画作《沙汀烟树图》等传世。
苏轼(103—1101),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画面感极强: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画面有静有动,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三)学习《三衢道中》
.
7
.
1.问题引领:(PPT出示)
(1)作者是什么时间游于三衢山中?他的行程路线怎样? (2)谁能说说作者沿途都看到了什么? (3)想一想作者的心情怎样? 2.学习过程提示:(供教师参考)
(1)根据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抓住关键词体会诗人的感情,并在旁边作好批注。
(2)结合插图想象画面,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3)作者介绍:曾几是宋代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抒写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4)“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初夏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日日晴。行程是“溪(泛)——山(行)”。
(5)“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3.梳理小结:(PPT出示)
这首诗作者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再写行走山间时轻松愉快的心情。作者简短几句,却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微课2:(动漫山景,作者漫步其间,音乐) 七、巩固提高
(一)我会正确地连线。
融 泛 减 溪 燕
.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