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二单元复习题 - 图文
(1)该工程修建于何时?何人负责?
(2)人类的智慧在该工程上表现在哪些地方?
18.材料一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
材料二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回答问题:
(1)两段材料说的是西周的什么制度?实施这项制度有什么目的?
(2)这项制度实施的对象是哪些人?
(3)这项制度的实施有什么作用?
1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孔子办学时,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教育。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当,但不稳重,孔子让他凡事多请教父兄再去做;学生樊迟向他请教怎样耕田种菜,孔子认为学习这些知识没有出息。
回答:
(1)上述内容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你怎样认识?
(2)孔子对樊迟的教育又反映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什么问题?对此你有怎样评价?
5
20.春秋战国时期,战火纷飞,杀戮不断,同时社会出现深刻变化,生产力水平提高,涌现出一大批思想家、改革家。你如何评价这一段历史呢?请发表你的观点。
6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B 4.A 5.D 6.A 7.D 8.D 9.B 10.C 11.B 12.B 13.D 14.B 15.B
二、非选择题。
16.(1)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推广。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 (2)商鞅变法。废井田制;奖励耕战;奖励军功;重视农业。 (3)“倾邻国而雄诸侯”。
(4)守旧贵族的反对和秦孝公死而失去了政治支柱。 17.(1)战国时期,李冰。
(2)人工开挖宝瓶口,将水引流到成都平原,供农田灌溉;人工筑堤,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降低了水患发生的可能性,保证了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等。
18.(1)分封制。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功臣、宗亲等。
(3)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7
19.(1)反映了孔子对不同弟子给予不同教育方式,也就是他的“因材施教”思想体现。这一教育思想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各类学校在教学、复习中的“分类指导”也是继承和运用了孔子的这一教育思想。
(2)孔子对樊迟请教的批评反映了孔子鄙视农业生产,歧视体力劳动的思想,这与他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是一致的,是不正确的。
20.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动荡复杂的时期,战争频繁,生灵涂炭,但正是这些战争减少了诸侯国,为日后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铁制农具的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牛耕技术的推广,进一步解放了人力。伴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需要变革,于是各家学派应运而生,提出各自的政治思想主张,各国变法在有关学派思想的指导下发生,一定程度上理顺了社会关系,从而使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