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会考必背知识点 - 图文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会考必背知识点 - 图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4 20:35:52

⒐核糖核苷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核糖核苷酸长链,RNA分子一般由1条核糖核苷酸长链组成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⒈糖类的组成元素:C、H、O(又称碳水化合物); ⒉功能: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⒊糖的分类:⑴单糖:①五碳糖:核糖(C5H10O5)和脱氧核糖(C5H10O4)②六碳糖:葡萄糖(C6H12O6 绿

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是还原性糖)和果糖(自然界最甜的糖,是还原性糖)

⑵二糖:(C12H22O11):①蔗糖:甘蔗,甜菜 (植物细胞中的二糖)②麦芽糖:发芽的

麦粒(植物细胞中的二糖),是还原性糖;③乳糖:乳汁(动物细胞中的二糖) ⑶多糖: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糖类(C6H5O10)n,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

①淀粉:植物细胞中最重要的储能物质;②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基本组成成分,一般不提供能量;③糖元: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主要有肝糖原和肌糖原两类;

⒋脂肪: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①组成元素:C、H、O(C、H比例高,燃烧时耗氧多,产能多);②功能:储能、保温、缓压、减摩; ⒌磷脂: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的基本骨架;

⒍固醇:小分子物质 ①胆固醇:动物细胞膜的成分; ②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

及生殖细胞的形成(化学本质是脂质); ③维生素D:促进小肠对Ca和P的吸收(幼年缺乏易患佝偻病);

⒎多糖的单体:葡萄糖;蛋白质的单体:氨基酸;核酸的单体:核苷酸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⒈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⒉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⒊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结合水和自由水

⒋结合水:和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丢失将导致细胞结构的破坏; ⒌自由水:细胞内良好的溶剂;生化反应的媒介并参与生物化学反应;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⒍自由水含量越高代谢越旺盛,结合水含量越高细胞抗性越强; ⒎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

⒏无机盐的功能:①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Mg(叶绿素)、Fe(血红蛋白)、CaCO3(骨骼,

牙齿)、I(甲状腺激素)

②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血液内钙离子浓度过低导致抽搐;③维持细胞内的平衡(酸碱平衡,渗透压平衡,离子平衡)

2+

2+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⒈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①实验原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将其放在清

水中,吸水胀破可以得到细胞膜;②成熟的哺乳动物红细胞吸水胀破后,流出的内容物的成分:血红蛋白和无机盐等;

⒉细胞膜的成分: ①脂质(50%):以磷脂为主,是细胞膜的骨架,含两层;

②蛋白质(40%):细胞膜功能的体现者,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功能越复杂; ③糖类: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也叫糖被,和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血型决定等有

直接联系;

⒊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和外界环境隔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控制具有相对性);③进行细

胞间的信息交流(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紧密相关);

⒋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①成分:纤维素和果胶; ②功能:支持和保护细胞;

③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以在不损伤细胞内部结构的前提下出去细胞壁;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重点内容,需要会看细胞结构示意图)

⒈显微结构: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亚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

⒉线粒体:细胞内的动力车间①分布:动植物细胞,代谢旺盛的细胞含量多(如:心肌细胞);

②结构: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含呼吸酶和少量DNA; ③功能: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提供能量占90% (注意:蛔虫的体细胞内

不含线粒体)

⒊叶绿体:细胞内的“养料制造工厂”和“能量转换站” ①分布: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

胞(主要是叶肉细胞);②结构:双层膜,内含基粒、基质、色素、酶和少量DNA③功能:光合作用的场所;(注:植物的根尖细胞不含叶绿体)

⒋内质网:能增加细胞内的膜面积,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是细胞内蛋

白质运输的通道

①分布:动植物细胞;②结构:单层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③功能:和物质的合成和运

输有关

⒌高尔基体:细胞内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①分布:动植物细胞;②结构:单层膜,由扁平囊和囊泡构成(其中扁平囊是判断高

尔基体的依据)

③功能:和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和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⒍核糖体:细胞内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①分布:动植物细胞;②结构:不具膜,呈颗粒状;③功能:

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⒎中心体:①分布: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②结构:不具膜结构,由两组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

③功能:和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⒏液泡:①分布:主要在成熟的植物细胞内; ②结构:单层膜(液泡膜),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

含有色素,无机盐,糖类,蛋白质等); ③功能:调节植物细胞的内环境;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和细胞的吸水失水相关

注意:植物根尖份生区细胞没有液泡,根尖成熟区(根毛区)细胞有液泡

⒐溶酶体:细胞内的“消化车间”;①分布:动植物细胞;②结构:单层膜,内含多种水解酶

③功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

⒑细胞质基质:细胞质中除细胞器外的胶状物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⒒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原理:①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

和分布;

②线粒体+健那绿→蓝绿色,可以对活的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进行染色,细胞质接近无色;

⒓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涉及的细胞器和细胞结构:

①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初步加工,转运通道)→高尔基体(加工组装)→细胞膜(通过外排作用行成分泌蛋白);线粒体(供能); ②其中: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从高尔基体到细胞膜均通过囊泡来进行转移

⒔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⒈细胞核的结构:①核膜(双层,内外核膜的融合处形成核孔):将核内物质和细胞核分开;

②核孔:实现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蛋白质核酸等大分

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③核仁: RNA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④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携带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分裂的分裂间

期,呈细丝状);

⑤染色体:存在于细胞分裂的分裂期,由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而形成,

呈圆柱状或杆状,细胞分裂结束时能解螺旋形成染色质;⑥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⒉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⒊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功能、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其行使各项功能的前提是保持细胞结构的完整性;

第三周次 2008年 月 号 2课时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⒈细胞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细胞膜;

⒉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必须具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⒊动物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细胞质和外界溶液的浓度差,差值越大,吸水或失水越多; ⒋成熟的植物细胞是渗透系统:半透膜:原生质层(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浓度差:细胞液和

外界溶液有浓度差;

⒌发生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是: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 ⒍质壁分离的本质: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分离;

⒎质壁分离的原因:细胞壁的伸缩性比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小;

⒏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发生质壁分离; ⒐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⒑质壁分离状态下:细胞液浓度增大,颜色加深,液泡体积变小;

⒒质壁分离状态下: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细胞膜)间充满外界溶液(因为细胞壁是全透性的); ⒓若外界溶液的溶质分子可以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则在该溶液中发生了质壁分离的细胞会发生质壁

分离的自动复原;

⒔观察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外界溶液的浓度不能太高,否则细胞失水过多失活,无法看

到质壁分离的复原;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⒈19世纪末欧文顿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⒉20世纪初: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⒊1925年,荷兰科学家提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⒋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所有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 ⒌1970年通过细胞融合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⒍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其基本内容包括:

①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可以运动); ②蛋白质分子镶嵌或横跨在磷脂双分子层上(大多数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③细胞膜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和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也做糖被;④细胞膜的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⑤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⒈自由扩散①特点: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顺浓度梯度扩散;不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

能量;②实例:氧气(O2)、二氧化碳(CO2),水(H2O),乙醇,乙二醇,甘油,苯,尿素,脂肪酸,胆固醇;

⒉协助扩散①特点: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顺浓度梯度扩散;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

量;②实例: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⒊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

⒋被动运输吸收物质时,不需要消耗能量,但需要膜两侧的浓度差,浓度差是动力,浓度差越大,

吸收物质越容易;

⒌主动运输①特点:从低浓度向低高浓度逆浓度梯度扩散;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消耗能

量;②实例: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离子等;③意义: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⒍大分子或颗粒状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或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消耗能量,不需要

载体蛋白的参与);

⒎和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载体的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和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消耗的能量有

关的细胞器:线粒体;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⒈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⒉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要用新鲜的肝脏研磨液,新鲜时酶活性高,研磨有利于

过氧化氢酶的释放;

⒊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①自变量:人为改变的变量; ②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

③对照实验:除了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对照实验;

⒋酶能加快反应速率的原因: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⒌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⒍酶的本质:绝大部分的酶是蛋白质,极少数的酶是RNA(称核酶);

⒎酶的定义: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量的酶是RNA;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⒐核糖核苷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核糖核苷酸长链,RNA分子一般由1条核糖核苷酸长链组成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⒈糖类的组成元素:C、H、O(又称碳水化合物); ⒉功能: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⒊糖的分类:⑴单糖:①五碳糖:核糖(C5H10O5)和脱氧核糖(C5H10O4)②六碳糖:葡萄糖(C6H12O6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是还原性糖)和果糖(自然界最甜的糖,是还原性糖) ⑵二糖:(C12H22O11):①蔗糖:甘蔗,甜菜 (植物细胞中的二糖)②麦芽糖:发芽的麦粒(植物细胞中的二糖),是还原性糖;③乳糖:乳汁(动物细胞中的二糖) ⑶多糖: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糖类(C6H5O10)n,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 ①淀粉:植物细胞中最重要的储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