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6:33:28

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晋陶渊明独爱菊(3)。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⑷。予独爱莲之出淤泥⑸而不染⑹,濯清涟而不妖⑺,中通⑻外直(9),不蔓不枝(10),香远益清(11),亭亭净植(1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13)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14)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15);莲,花之君子(16)者也。噫(17)!菊之爱(18),陶后鲜有闻(19)。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1)! 注释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周濂溪集》。周敦颐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杂说.这种文体一般讲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议论说道理;也可以发表作者的感想。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是著名的隐士。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4】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自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多数的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甚:特别。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6】染:沾染(污秽)。

【7】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涟:微波。妖:美丽而不庄重。 【8】通:贯通。 【9】直:挺直。

【10】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蔓:生枝蔓。枝:长枝节。 【11】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益:更,更加。

【12】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树立。 【13】亵(xia)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呀”

【14】隐逸:隐居的人,隐士。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者也:语气助词连用,重在“也”字,表肯定。 【15】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因为牡丹看起来十分浓艳,所以这样说。

【16】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

【17】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8】菊之爱:对菊花的喜爱。

【19】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鲜:少。 【20】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1】宜乎众矣:当然人很多了。宜乎: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

然”的意思。众:很多人。矣:语气助词,用在句尾,相当于“了” 《爱莲说》译文

水面上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都很喜爱牡丹;我只爱莲花的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它的荷梗中间贯通,外形笔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 香气传送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爱菊花的人,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喜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了!

●一词多义 之

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

之出淤泥而不染(联词,无实际意义,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名词“蔓”“枝”用作动词“生蔓”“长枝”) 香远益清 (形容词“远”用作动词“远播”)

《爱莲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掌握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的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志趣和情操,培养学

生健康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感悟“莲”的美丽形象,体会作者的志趣和情感是本课的重点,理解并运用

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的手法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投影显示莲花图片)同学们, 莲花的美令人赞叹,唐代诗人李白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代诗人王昌龄说:“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宋代诗人杨万里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都反应了人们对莲的喜爱,不过人们常常欣赏的都还只是莲外形美,其实真正值得赞叹的还是他的内在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赞美莲内在品质、显示作者高尚情操的精美散文《爱莲说》。 二、研读文本

(一)认识“爱莲”人

1、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谈谈爱好莲花的问题.

2、简介作者:

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著名的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故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著有《周元公集》。 (二)诵读“爱莲”文

1.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 2.积累文言字词; 3.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4.背诵课文。

(三)感悟“爱莲”情 1、作者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独独只喜爱莲花呢?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用文中原句回答)

2、这几句话从哪几个角度描绘莲花形象的?

3、你认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同之处?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爱莲说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所托的‘物’是指莲,所言的志是:既不消极避世,也绝不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达标检测 一、填空

1、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表现词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6、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7、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8、体现莲自尊自爱的句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9、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二、仿句

我喜爱梅花,因为它是花中的志士,坚强不屈。 我喜爱野百合,因为它是花中的佳人,纯洁无暇。 我喜爱水仙,因为它是花中的雅士,超尘脱俗。 我喜爱兰花,因为它是花中的君子,淡泊高雅。 我喜爱莲花,因为它是花中的君子,清廉正直

我喜爱莲花,因为她是花中君子,在淤泥中亭亭玉立,香远益清。 我喜欢菊花,因为它是花中隐士,在东篱下悄然绽放,默默无闻。

仿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我爱竹子,因为它及凌云处尚虚心,恰如耿直坚强、虚心谦让的志士。 我爱菊花,因为它此花开尽更无花,恰如那不畏风寒、百折不挠的战士。 我爱梅花,因为它花中气节最高坚,恰如那意志坚定、顽强坚韧的强者。

搜索更多关于: 爱莲说教学设计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晋陶渊明独爱菊(3)。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⑷。予独爱莲之出淤泥⑸而不染⑹,濯清涟而不妖⑺,中通⑻外直(9),不蔓不枝(10),香远益清(11),亭亭净植(1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13)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14)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15);莲,花之君子(16)者也。噫(17)!菊之爱(18),陶后鲜有闻(19)。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1)! 注释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周濂溪集》。周敦颐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杂说.这种文体一般讲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直接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