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5年新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汇编
XXXXXXXXX医院院感制度汇编 修订日期 —— 2013-9-26 执行日期 —— 2013-10-1 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1、胃镜的消毒必须用0.5%-0.6%邻苯二甲醛浸泡5分钟,气管镜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20分钟,消毒后用流动水充分冲洗。
2、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3、用后的内镜及附件应立即除去污染、清洁、清除管道中血液、黏液及用高压气枪冲净内镜内的残留组织,应彻底清洗干净。
4、内镜清洗、消毒、灭菌必须符合卫生部《内经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要求。
5、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6、消毒后的内镜,储存前先干燥处理,再悬挂保存于储镜柜内。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当按照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7、内镜室应当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
8、一次性治疗巾、-次性接口、弯盘做到一人一用,用后按照感染性废物处理,抽吸管一次性使用,吸引器每次用后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半小时清洗备用。
9、治疗床每天工作结束后用500ml/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如被呕吐物、分泌物污染必须及时更换。
10、对使用中消毒剂每日监测有效浓度,记录保存,低于有效浓度立即更换。 11、内镜清洗操作人员做好自身防护。
32
XXXXXXXXX医院院感制度汇编 修订日期 —— 2013-9-26 执行日期 —— 2013-10-1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
1、医护人员衣帽整齐,接诊不明原因发热病人、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时,应根据不同的病种采取不同的消毒隔离防护措施,严防交叉感染。
2、不同的传染病病人应分别安置;肝炎、肠道门诊应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肠道门诊必须设立专用厕所,建立每日消毒制度。
3、医务人员对传染病患者进行各项诊疗操作时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工作,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戴防护口罩、手套、鞋套及防护眼镜。诊治每位病人前后要严格洗手或卫生手消毒。手消毒可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拭,作用1~3分钟。
4、体温表、压舌板等诊疗用品,严格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不能专用的血压计、听诊器、治疗盘等治疗护理用具用后应立即消毒。如遇污染均应先消毒,后清洗,然后根据要求再消毒或灭菌。
5、传染病病人更换下来的衣物、被单等物品应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中并有明显标识,密闭送清洁公司单独浸泡消毒清洗。
6、由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护士负责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保持室内外清洁,定时通风,采用湿式清扫,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拖地每日2次,空气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2次,每次60分钟。物体表面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每日2次。
7、诊疗床床单每日更换2次,传染病人用后应及时更换消毒。 8、应保持无菌物品在有效期内使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9、传染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搅拌混匀2小时后倾倒至厕所,消毒液的使用量应大于呕吐物、排泄物量的两倍。
10、痰盂、便器及盛装标本的容器,用有效氯2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分钟。
11、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的无菌医疗用品,需重复使用的物品或器具必须用后立即采用500mg /L~1000 mg /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送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或灭菌。
12、防护用品的清洗与消毒
(1)可以重复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将使用后的防护用品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中封扎,或使用500mg /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5分钟后送供应室单独清洗消毒。
(2)防护眼镜、防护面罩可根据污染情况使用500mg /L~10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0.2%的过氧乙酸或者75%的乙醇浸泡30 分钟后,清洗干燥后备用。
13、感染疾病科每月督导检查感染性疾病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情况,并进行空气和物体表面微生物学监测。
33
XXXXXXXXX医院院感制度汇编 修订日期 —— 2013-9-26 执行日期 —— 2013-10-1 介入室消毒隔离制度
1、凡进入介入室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更换拖鞋或使用鞋套、戴工作帽及口罩。未经允许,谢绝参观。室内禁止吸烟及大声喧哗。
2、介入室每天对地面、手术床、墙壁及机器擦拭清洁二次,室内保持空气流通,保持一定的温度与湿度。每个工作日都要进行空气消毒,每周大扫除一次。
3、无菌物品和未消毒物品应分别在固定位置,不能混放。已消毒物品按要求标明失效期。
4、每日检查无菌物品有效期并更换无菌持物钳罐,每周一、周四更换消毒液。手术器械进行分类、浸泡、清洗、干燥处理,按要求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浸泡,分类消毒或灭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患者用后器械单独浸泡。
5、凡规定一次性使用的物品不可回收再用,应放入黄色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内,按医疗废物处理。
6、介入室每月做细菌培养(包括空气、物体表面、灭菌后的物品),并做好记录。
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区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采用强行通过方式,路线不逆行。 2、污染、清洁、无菌物品分区收发,分室存放,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入内。 3、严格掌握各种医疗器械的洗涤、包装、消毒技术规程。 4、包布容器保持清洁、干燥、完整、一用一洗。
5、各种消毒包应有明显灭菌标志,如名称、消毒日期、有效期、责任人、消毒者。标志不清,记录不全均不得发放。
6、严格掌握高压灭菌操作技能,每包放化学指标剂,每日做B-D试验,每锅有物理监测记录,每周一次生物检测。
7、进入无菌区必须更衣、换鞋、洗手,无菌物品每月一次细菌培养,每月一次空气、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细菌培养,每季度一次消毒液细菌培养。
8、每天一次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次不少于30分钟,灯管每一周一次75%酒精擦拭,并做好记录。
9、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时,应有使用时间和清洗记录,空气消毒机每周擦洗外网1次,每月擦洗内网一次。无菌室的层流设备,性能完好,消毒效果明确,有运行和监测记录。
34
XXXXXXXXX医院院感制度汇编 修订日期 —— 2013-9-26 执行日期 —— 2013-10-1 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保持病室内清洁 , 每天操作结束后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2、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或者手消毒;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必要时配戴防护镜和手套。
3、器械消毒灭菌应按照 \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 \的程序进行。 4、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 ( 如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挺子、凿子、 手术刀、牙周刮治器、洁牙器等 ) 每人用后均应灭菌;常用口腔科检查器、充填器、 托盘等每人用后均应消毒。
5、牙钻、钻头应采取高效消毒,达到灭菌目的。
6、器械尽量采用物理灭菌,如使用化学灭菌剂,每日必须进行有效浓度的测定。 7、麻药应注明启用日期与时间,启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 24 小时,现用现抽,尽量使用小包装。
8、修复技工室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体应使用中效以上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9、X 线照相室应严格控制拍片中的交叉感染。
10、医疗废物的处理按照我院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进行处理。 11、每天一次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次不少于30分钟,灯管每周一次75%酒精擦拭,每半年进行强度监测1次,并做好记录。
洗衣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布局合理, 洁污分开, 通风良好; 分为洗涤区, 压烫、折叠区 ,清洁衣物存放区。物流由污到洁, 顺行通过, 不得逆流。
2、指定地点收集污物, 避免在病房清点, 专车、专线运输。运送车辆洁污分开, 每日清洗消毒。
3、认真执行衣物分类清洗。被血液、体液污染的衣物应单独消毒、清洗。消毒采用有效氯含量≥ 500mg/L的含氯消毒剂, 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传染病人污染的衣物,应封闭运输,先消毒后清洗。
4、清洁被服专区存放。
5、工作环境保持卫生,每日清洁消毒,每周大扫除。
6、工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每日洗澡更衣 , 接触污物后洗手或手消毒。
35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