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5年新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汇编
XXXXXXXXX医院院感制度汇编 修订日期 —— 2013-9-26 执行日期 —— 2013-10-1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1、产房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标识明确。
2、凡进入分娩室的工作人员,必须穿分娩室的专用衣、裤、拖鞋,戴好帽子、口罩,手术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并作好职业防护,除参加接产的有关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入内。
3、分娩室应定期清洁卫生制度,室内每日消毒液擦拭操作台面,至少三次,每月定期做空气、物体表面、等环境卫生学监测,监测结果符合要求并做好登记。
4、产妇进入分娩室必须更换帽子、鞋,做到橡胶垫、臀垫一人一用一消毒,用后立即用消毒液浸泡,刷洗晾干后到供应室灭菌后再用,无菌产包已经打开超过1小时未用者必须重新更换或灭菌。
5、产床每次使用后,应用消毒液擦拭,然后才能重复使用。 6、器械用后应送供应室清洗灭菌。
7、助产器械包内备断脐专用剪及无菌纱布、棉签、无菌手套、脐带结扎线等,禁止断脐器械与其他助产器械混用,新生儿吸痰管一婴一管一用一灭菌,可重复使用的新生儿复苏设备,每次使用后要进行消毒或灭菌,胎头吸引器及吸引管及手术后的手术器械应及时送供应室清洗灭菌。其他物品如体温表、压脉带等均按常规进行浸泡消毒处理。
8、各种无菌包及无菌容器中的消毒液,由专人负责定期灭菌或更换。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盛放的容器每周更换两次,灭菌两次,无菌包有效期为7天,取无菌物品时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持物钳与容器应高压灭菌,干燥保存,四小时更换一次,使用时注明开启时间。
9、接生后所产生的医疗废物,必须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收集、转运和最终处理,禁止与生活垃圾混放,避免回流社会。
36
XXXXXXXXX医院院感制度汇编 修订日期 —— 2013-9-26 执行日期 —— 2013-10-1 检验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 戴工作帽, 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 , 戴口罩、手套。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 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3、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4、检验人员操作前、后应及时洗手或手消毒。
5、保持室内卫生清洁,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 6、加强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确保职业卫生防护安全。 7、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
8、每天一次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次不少于30分钟,灯管每周一次75%酒精擦拭,每半年进行1次强度监测,并做好记录。
9、如手工填写的检验报告单应消毒处理后发送。
10、做好环境卫生学监测,每月做一次空气培养、物体表面和工作人员手的监测,结果达不到标准的应重新消毒后再作监测。
37
XXXXXXXXX医院院感制度汇编 修订日期 —— 2013-9-26 执行日期 —— 2013-10-1 输血科消毒隔离制度
1、布局合理,设清洁区(血液储存、发放处)、半清洁区(办公区)和污染区(血液检验和处置室)。
2 、严格按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的程序进行管理和操作。进入输血科的血液及试剂必须有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许可证。
3、工作人员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必须洗手。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刺伤,应立即处理,并及时报告公共卫生科。
4、 保持环境清洁,每日清洁桌面、地面,被血液污染的台面应用高效消毒剂处理。 5、 贮血冰箱应专用于贮存全血及成分血,每周一次清洁和消毒,防止污染。每月对冰箱内的空气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和霉菌。
6、储血冰箱应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每月对冰箱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菌和霉菌。
7、每月必须对输血科工作人员的手、室内空气进行一次微生物学监测,并保存监测报告。
8、感染患者自身采集的血液应隔离贮存,并有明显标志。
9、工作人员必须作好自我防护,上岗前应检查身体并注射乙肝疫苗,建立定期体检制度。
10、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并按要求做好职业暴露后的处置工作。
11、每天一次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次不少于30分钟,灯管每周一次75%酒精擦拭,每半年进行1次强度监测,并做好记录。
12、废弃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液污染物必须分类收集,按医疗废物处理。
3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