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高考语文三模试卷(新课标卷)(含答案)
全国高考语文三模试卷(新课标Ⅱ卷)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以螃蟹为例,阐述浮躁令其处境尴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大自然的神奇秀美,令人惊叹。杜甫在《望岳》中以“______,______”两句气势磅礴地展示了自然的伟力。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山高风疾,瓦釜雷鸣,并没有可躲的地方,小草必须坚韧,必须顽强,只有在风....
雨中磨炼自己的意志,才能更好地生存。 ②杜甫诗才卓尔不群,诗歌成就登峰造极,但诡异的是唐人不学杜诗,直到北宋年....间,苏轼、黄庭坚等人登上诗坛,杜诗才为人们所推重。
③父母应多尊重子女的兴趣爱好,从旁引导,不要因为过度保护而越俎代庖,更不....能采取“全程包办”的方式,去干涉子女的正当选择。
④“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贾宝玉的这句名言在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氛围里,实在是穿云裂石之语。 ....⑤信访通常是希望借助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施加压力以满足自己的不情之请,所以....信访人就需要付出更多的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
⑥转眼间又至年终,回眸2017年,这一年有许多面孔让我们感动,许多瞬间让我们回肠荡气,许多行为让我们感受到温暖。 ....
五 六 七 总分 A. ①③⑥ B. ②⑤⑥ C. ①④⑤ D. ②③④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国际足球职业化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足协的角色要由过去的“一抓到底”向
足球联赛的组织者和青训项目的推动者转变。
B. 创业起步阶段的他埋头于自己擅长的技术研究工作,而他不擅长的财务、法律
等事物则由专门公司办理,这为公司发展解决了后顾之忧。
经营者变卖其他日用品本是一种市场规律在起作用的自救方式,C. 报刊销量下降,
以超范围经营为由将这条路堵住,就是在遏制市场规律。
D. 灾害是无情的,但是在科学的支持下,国家对于灾害的防范与预警,对于减少次生灾害发生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上,还可以做得更多。 4.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李博士花费十年心血写成的著作最近出版,他趁外出参加学术活动,将书赠给一些前辈,说:“惶恐以赠,望不吝赐教。”
B. 著名画家张老请攻读艺术硕士的小李写艺术评论,小李说:“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我只恨才疏学浅,还望见谅。”
C. 今天我和几位同事参加了李教授女儿的婚礼,李教授热情致辞:“值此中秋佳节,令爱出阁之庆,聊备薄酒,以飨众亲朋好友。”
D. 老王听说同事下班要赶着回家给儿子过生日,便问:“孩子贵庚呀?明天我带几个小礼物送给他,祝他茁壮成长,越来越聪明。”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
第1页,共24页
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人工智能是能为人类的发展插上翅膀,①______,现在还不得而知。正如霍金所说:“强大的人工智能的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既不沉迷于科技带来的红利,②______,对科技始终保持敬畏之心,才能将发展的钥匙紧紧攥在我们手里,③______。
6.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答。
春节的时候,爸爸要给小明一个红包,但要考一下小明。爸爸包了三个红包,一个是两张100元的,一个是一张100元和一张50元的,一个是两张50元的,并且把三个红包的种类均标注错误,只允许小明从任意一个红包中抽出一张钱,进而选出金额最大的红包。
小明最终选出了两张100元的红包,请答出小明的操作过程。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1.0分) 7.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各题。
〔双调〕骤雨打新荷 元好问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①初绽,朵朵蹙红罗。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琼珠乱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注】①海榴:石榴,因其自海外引入,故称。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______
A.作者先用大笔着色,铺写出池塘水阁的一片绿荫,并以“偏趁凉多”四字点出夏令。
B.“琼珠乱撒”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骤雨”的特点,给人以活泼清新之感。
C.上曲结尾写一场骤雨破坏了赏心乐事,自然引出下曲“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的慨叹。
D.上曲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写景,“绿叶阴浓”“红罗”为视觉,“乳燕雏莺弄语”“高柳鸣蝉”为听觉。
E.“且酩酊”中的“且”字,突出表现了作者难忘世事又不能不借酒浇愁的复杂心态。
(2)从“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中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态?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5.0分)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信条,儒道释三家都有阐述,对各种文化现象的影响也十分深远。比如,天人合一的观点,影响到中医上,会认为人体本身便隐喻了自然界的组成元素,骨骼象征山脉,血液象征河流,穴位象征星斗,毛发象征草木等;而影响到音乐上,人们认为,一张古琴的部件组成里就分别代表着天地、山水、年月、龙凤等自然世界元素,而音乐中重要的美学观点更提出了“八音克谐”,也就是音乐演奏中的和谐美。可以说,天人合一的理念遍及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人们希望,天与物与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合为一。
而从今天的观点来看:天,可以理解为大自然,人,就是人类社会,人类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共同遵守同样的规律,这就是在精神上,在秩序上,在利益上,合而为一的统一体。这也是人与自然最稳定的相处模式,不是征服与被征服之间的彼此角力,而是供养与建设之间的和谐共处。
这样的和谐画面,在中国文化里,古人比今人体会更深,他们常常用很诗意的句
第2页,共24页
子来描绘人与自然之间结成的美好情谊:
比如李白说:“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当他在人的世界里缺少知音的时候,能与花香中的一轮明月对话成知己。如果人们不曾善待花间的芬芳、天空的清朗,人与月就不可能有这样的彼此相亲。想要人与自然“相看两不厌”,就要把自然当作人类的朋友去善待。
再比如陶潜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当他官场失意的时候,是自然里的一丛菊花、一帘远山,给了他心灵上的无限慰藉。在人情世故里孤独的诗人,却有飞鸟在夕阳西下时与他结伴还家,热闹了他不寂寞的归程。如果人们不曾珍护山间的鸟兽、田园的青翠,人与鸟就不可能有同路而归的自在。人想要与自然形成“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彼此欣赏,那就要把自然当作自己的心灵一样去爱护。
如果说,古人把人体构造看作自然界山川河流的象征,那么,我们今人是否可以把自然界的山川河流看作人体骨骼与血液的延伸呢?倘若从这样的心理状态出发,人之于自然,便能够以珍爱生命之心,去尊重世间万物。
在当今追求“天人合一”的和谐,就是能够学习古人的一份赤子之心和敬畏之心,把大自然拟人化,去尊重它的健康状态,而它,就会还我们一份花落花开、云卷云舒的轻安自在。
(摘编自“光明网”,有删节)(1)下列对“天人合一”的相关阐释,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天人合一”作为中国哲学的基本信条因被儒道释三家阐述而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B.“天人合一”对音乐的影响比中医深远,因为音乐中有“八音克谐”的美学观点。 C.“天人合一”的理念遍及中国文化各个领域,如人们希望天与物与人融合为一。 D.“天人合一”从今天的观点看,就是人类与自然之间、供养与建设之间的和谐共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文章论述“天人合一”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之后,提出尊重大自然的健康状态的主张。
B.文章通过对比、举例等论证方式,得出在“天人合一”上今人应该向古人学习的观点。
C.文章引用陶渊明的事例,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尊重自然,自然会还我们一个轻安自在。
D.文章在说理的同时,引入了大量的诗句,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又使文章富有诗卷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人与自然最好的相处模式是“天人合一”,共同遵守同样的规律,在精神、秩序、利益上合而为一。
B.李白之所以能够和花香中的一轮明月对话成知己,是因为他善待花间的芬芳、天空的清朗。
C.今人如果把山川河流看作人体骨骼和血液的延伸,就能够以珍爱生命之心去尊重世间万物。
D.人要追求“天人合一”的和谐,就要有一份赤子之心和敬畏之心,不与自然彼此角力。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樱花时节
郝 俊 樱花确实有些特别,看一次就难忘。樱花的花瓣较小,颜色多为粉红或白色。我见过的樱花,更多似乎是介于两种颜色之间,嫩红中含着素白的花色是那般
第3页,共24页
淡雅,犹如在水中涤荡之后,有了一种一去尘埃之后的脱俗,又像是原本色泽浓艳的花瓣在水中浸渍,退去了几分娇红,多了几分苍白。 我觉得樱花的美正好印证了“独木不成林”这句话,看樱花就要看繁花锦簇、片片丛林的热闹,其他花则不然,俏皮的红杏只需一枝就可充当报春的使者--“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一株莲花就是一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凌波仙子,一枝月下的红梅即可绽放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幽逸风姿。若单看一枝樱花便觉得太柔弱,太单薄,甚至让人难以觉出其生命迹象。带着一份怜恤,从地上随手拾起一片花瓣置于掌心,手中的花瓣就像是被折断的蝴蝶的翅膀,在微风中的颤动恰如断翅后隐隐作痛时的挣扎。倘若花树密集,规模盛大,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我记得第一次看樱花看的就是一片花海,近千株樱花竞相绽放,花朵密密匝匝,远看层层叠叠,亭亭如盖。白的如雪堆枝条,粉的似落霞满天。这般情景,才让人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目不暇接。眼前的樱花灿烂繁华,加之地势起伏,远看,花潮汹涌。是的,当一种美极其繁复,同时又蕴含连绵的韵律时,几乎是汹涌而来,会令人有点眩晕,可能是在记忆中一时找不到相同或相似的审美经验,所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眼前之景意味着什么,而赋予意义和寻求价值又是人类心灵的内在诉求。
面对数量如此之多的樱花,不知道从哪里看起,越是想尽收眼底,越是难以穷尽,这样的美来得如此急切,让人振奋,也让人感觉有些压迫,这种不适应会在短时间内激发心灵,使内心的感受能力迅速扩展。这种体验,让我想到在夜间看萤火虫,如果看到零星几只萤火虫,总觉得它们像一盏盏微弱的灯,飘忽不定,似乎随时都有可能被黑夜吞噬,出于同情和怜悯,看一眼就想替它们把光再拨亮些。试想,如果我们看到的不是几只,而是数万只萤火虫在眼前闪烁,这时我们一定不会觉得它们渺小。我们会醉心于它们漫天飞舞时的流光溢彩,会觉得这些小精灵正在尽兴地释放自己的光芒,那么欢快,那么耀眼,那么势不可当。当我们感觉它们化作繁星点点之时,我们的内心早已阔大辽远,灿若星河。
看樱花也是如此。一朵樱花甚是娇小,但如果我们置身于一眼望不到边的花海,内心就不只是顿生怜爱了。知道樱花的花期短暂,越看越觉得这些樱花像无数羸弱的生命经过盟约共誓,一起开放,一起凋落。花开,蔚为壮观,有一种试图将一时的绚烂推向极致的意味;花落,悲壮不已,看万花飘零,满地残红,便觉得有一种芳华骤逝的伤悼。或许,当美的事物数量多到一定程度时,会蓄积某种强大的势能,导致内心深处引发的情感突然加剧,久难平复。
今年看樱花,没有选择白天,友人相邀到近郊的一所植物园,晚上踏月赏樱,感觉甚好。月夜赏花不仅是看花,准确地说是“会花”--与花约会。既是约会,自然不同于白天犹如“花展”一般的喧闹,更不是用贪婪的目光一味地捕获视觉享受。约会是在静谧之中收获惊喜,通过彼此微妙的交流,有了灵魂的相惜和情感的寄托。我看着一树树连绵的樱花,愈发觉得这些繁茂的花枝宛如海底的珊瑚,美得奇异,如果真的是这样,我愿变成一条鱼,畅游花海……
花是草木中生发出来的一抹芳华,其美不在色香之惑。人们之所以赏花、赞花,终究是为了满足内心深处对美的渴求。怜花,惜花,其实是希望如花绽放的韶光久留心间。欣赏着夜色里的樱花,期盼下一个樱花时节的到来。 (摘编自2018年3月2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文章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作者见到的樱花的特别之处:花色嫩红中含着素白,十分淡雅。
B.文章第二段引用大量的诗句,通过红杏、莲花、红梅与樱花的对比,突出樱花的与众不同,同时增强了文章的韵味。 C.作者在文章中插入夜间看萤火虫的情节,是因为看萤火虫和看樱花有相同之处,
第4页,共24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