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低压电网线损一般算法之电压损失(率)法
电压损失(率)法
1 计算原理
设电流比首端电压(参考相量,相角为0)滞后角,流过阻抗为的线路,电压下降为
(见图1、图2)。
图1 低压电网电流、电压电路示意图 图2 低压电网电流、电压相量示意图
首末端的电压降可以表示为:
(1)
也就是说,电阻r的电压降平行于电流,而电抗上电压降比电流超前90°。电压降绝对值近似等于实轴上AU长度。即
(2)
(相)电压降百分比可表示为
(3)
电能损耗功率百分率可表示为
(4)
用系数
表示电压电网线损电量与电压损失的比值,可表示为
(5)
这样,利用系数
可以再测量低压电网电压损失的基础上估算该网的线损
电量。抽样测量该低压电网首端电压到抽样的电压降为
、末端电压和平均功率因数,得
(6)
通过一个由低压电网(主要)导线大小决定的系数
(7)
其中
估算该网的线损率为
为方便线损计算,表1给出了常用的几种导线的
表1 低压电网常用导线
参数
数值。 铝185 铝240 1.64 导线 铝25 铝35 铝50 铝70 铝95 铝120 0.97 铝150 铝300 1.978 铝400 2.51 导线 0.243 0.328 0.457 0.619 0.816 1.216 1.467 铜16 0.365 铜25 0.339 铜35 0.528 铜50 0.743 铜70 1.0743 铜95 1.352 铜120 1.656 铜150 1.833 铜185 2.151 铜240 2.816 铜300 3.211 上述的线损计算过程只考虑线路末端有一集中负荷的情况。很多时候,低压电网有沿线分布的负荷。如果负荷数目不多,当然可以逐个节点计算线损,再把它们加起来,这是最精确的做法。但如果分布的负荷较密,为了方便计算,可以用等效末端集中负荷法来近似计算。
一如等效系数(见表2)。假设全线总负荷都集中在末端的线损为在线损计算结果上等效乘以系数
作为全线总线损结果
。
,则
图3 低压电网电流分布示意图
如图3所示,总电流为I分布在长度L的送电线上。于是电流“线密度”k=I/L,或I=kL。离末端x处的一小段dx的电流可表示为
I(x)=k(x+dx) (8)
设电线截面积为S,电阻率为,离末端x处的一小段dx的电阻为
(9)
因此dx小段的线损dP为
(10)
对于dP来说,
和
都是高一级以上呢的无穷小,可以忽略。于是有
(11)
将dP对全长L几分,就是分布负荷的线损
(12)
式中
是总电流的平方,
是全线电阻。它们之积。就是全部负荷集中
。
等效系数 在末端的线损率。可见,均匀分布负荷的线损为集中末端的
表2 低压电网不同负荷情况下的等级系数
序号 负荷分布 头重尾轻 负荷电流沿分布图 1 0.2 2 全线均匀分布 0.333 3 中间重头尾轻 0.383 4 尾重头轻 0.533 5 正常末端负荷 1 在计及温升时,由于内热导线的最高运行温度达110190℃,比常规导线高得多,所以增阻系数就不能和主电网的温升计算一样,应该按式13进行折算
(13)
式中:——第i种耐热导线的最高运行温度。
2 有总表有功、无功电能表度数情形
设T时间段内有功电能表读数为W,无功电能表度数为Q,则
(14)
根据低压电玩那个主要导线大小,查表1得到得到电能损失系数(MWh)可表示为
(15)
式中:
——网内单相电能表个数; ——网内三相电能表个数。
,并计算出电能损耗
,代入电压损失法计算式
。于是T时段内的线损电能
3 没有总表情形
只能用钳表,抽样总电流I和功率因数
,则 (16)
结合电能表损失法计算式得到电能损失系数
,并计算出电能损耗的线损电能(MWh)可表示为
。T时段内
(17)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