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实践与思考
大特色产业极具开发潜力;夏布、陶器、折扇等传统特色产品不断发展;卤白鹅、黄凉粉、铺盖面、羊肉汤等特色美食自成体系,饲料兽药专业市场发展迅速,商业氛围良好,使我县现代商贸流通产业具备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 4.流通主体不断壮大。近年来,我县形成了以重百大楼、新世纪购物广场、重庆永立百货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的零售企业;专业市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以汇宇建材、中国畜牧产品交易市场等为代表的一批专业批发市场迅速崛起,其服务领域已经影响覆盖本地并向渝西川东地区辐射。2009年,全县有限额以上商贸企业48家,年批发销售过亿的专业市场2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8.07亿元。 5.商贸业布局不断改善。人民路商业步行街已具规模,北部新区商圈正在大力建设,滨河美食长廊已初步形成,中国畜产品交易市场、火车站改建升级等一批重点流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荣路
路海棠香国生态长廊规划正在实施,商贸业布局突出了购物、商务、餐饮、娱乐、文化、服务等综合功能,中心城区整个商贸流通网络的协同效应逐步显现。
二、荣昌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制约因素
(一)经济总量不够大。
尽管近几年我县经济发展很快,但与重庆其它6个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经济地位极不相称,离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要求相差甚远。2009年GDP为129.98亿元,占全市总量不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8.07亿元,邻近的永川区为102亿元,差63.93亿元;江津区为88.7亿元,差50.63亿元,形势不容乐观。工业化虽然发展迅速,但城镇化率并不高,只有38.2%。
(二)物流业水平较低。
物流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物流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物流体系建设极不健全。当前我县的物流设施主要依托一
些交通设施、企业仓库和货场,以”自给自足”的传统货物流通为主,还没有一家上规模的物流企业,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建设严重滞后,物流建设承载力低下,第三方物流企业严重缺乏,现代物流体系的规划建设亟待启动和推进。
(三)商品市场建设严重滞后,商品流通网络极不健全。
一是专业市场规模小、辐射和带动能力差。虽然荣昌区位优势明显,但是因为上规模、上档次、辐射和带动能力强的专业市场严重缺乏,与构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目标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对周边区县的辐射能力较弱。二是城市市场网点布局不合理,市场体系建设不健全,老城区市场”小而全”、新城区市场”散而缺”,而且还处于起步阶段等问题突出。生产资料市场、特色专业市场缺乏,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数量少、功能差,在城区内以街为市、以路为市现象仍较为突出,消费品市场
功能差、档次低。三是全县镇街商业网点规划滞后,商品市场建设缺乏引导、调控、监管手段,大多数市场网点特别是镇街网点缺乏,严重影响整个商贸流通建设,不能满足农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
三、荣昌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主要路径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覆盖渝西川东区县的高标准现代物流园。 一是打造城市商圈。依托现有基础,把北部新区作为发展城市商业的中心区域,重点规划建设适应大城市要求的大中型购物中心、特色街区以及星级酒店、商务会所等,引进大型品牌商家和企业入驻,增强城市商业的聚集辐射能力。把人民路片区、滨河路片区作为城市商圈建设的重点区域,加强规划引导,提升层次,增强功能,建成集大型综合购物中心、餐饮服务、特色商业街、街区景观为一体的城市中心商圈,形成一批领跑周边区域的特色专业市场。二是建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