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广告代理制研究
北京大学校长基金论文集(2003年) 中国广告代理制研究
杨荇农 <申江服务导报>与广告总代理制 中国广告 2002、1 、P73
贾昌荣 广告联盟 智者的生存术――关于吉林省广告联盟动向的思考 广告人2001、2 、P37
谢宇 规则行经营模式,广告公司的第四种经营形态 广告人 2003、1 、P40 纪辛、鄂博 跃动的媒介 国际广告 2003、7、 P89 查道存 常青从“价格战”到“服务战”,看媒体竞争升级 P73 王国军 以专业提升价值,以信任赢取合作 广告人2003、2、P20 尚策 媒体价格潜规则 广告人 2003、3、 P70-71 Organizational buying and advertising agency-client relationships in China Gerard Prendergast, Yizheng Shi, Douglas West. Journal of Advertising. Provo: Summer 2001. Vol. 30, Iss. 2; pg. 61, 11 pgs
4A's takes aim at compensation consultants Lisa Sanders, Claire Atkinson. Advertising Age. (Midwest region edition).Chicago: Sep 1, 2003. Vol. 74, Iss. 35; pg. 1
Media & Marketing -- Advertising: Agencies Face New Accountability; Consulting Firms Offering Clients a Second Opinion On Shop's Work Are on Rise
Erin White. Wall Street Journal. (Eastern edition).New York, N.Y.: Oct 2, 2003. pg. B.4
Advertising agency/client relationships in an advanced developing country
Kaynak, Erdener, Kucukemiroglu, Orsay, Odabasi, Yavuz.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Bradford: 1994. Vol. 28, Iss. 1; pg. 35, 21 pgs
The Advertising Report: Ad Consultants? One Agency Longs For a New Concept Brian Steinberg and Suzanne Vranica. Wall Street Journal. (Eastern edition).New York, N.Y.: Sep 24, 2003. pg. B.4B
Organizational buying and advertising agency-client relationships in China Gerard Prendergast, Yizheng Shi, Douglas West. Journal of Advertising. Provo: Summer 2001. Vol. 30, Iss. 2; pg. 61, 11 pgs
致 谢
满怀着感激之情,将这篇论文画上了句点。这篇论文研究的是中国的问题,完成的地点却远在美国,遥遥两地相隔,期间很多艰苦之处。
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指导老师陈刚博士。这篇论文的源起和最初的基调,都是在陈刚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因为是第一次做科研,刚开始有些无所适从,是陈刚老师的建议,让我有了以文献作为基础来进行整个科研项目的想法。可以
33
北京大学校长基金论文集(2003年) 中国广告代理制研究
说,没有陈老师当初的提点,就没有这篇论文的诞生。
在论文完成期间陈老师给了我很多好的建议和意见,每次的探讨都让我获益匪浅。虽然后期我赴美读书,但是期间和老师的联系从未间断,来自老师的支持和鼓励是这篇文章得以完成的动力!在此表示感谢!
其次要感谢的,是我的同班同学刘思甸。我在美国期间有些中文资料没有途径可以查阅,是刘思甸同学帮我把某些刊号的杂志交付打印并传送给我。这些资料对这篇文章而言不可或缺,对于刘思甸同学的帮助,我非常的感激,在此表示感谢!
作者简介:
李珊,女,1982年3月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2000年从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考入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系,在校期间积极而全面的充实自己,在学业上、社团活动和社会工作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学业方面,选修了经济学双学位,由于对经济和广告的浓厚兴趣以及刻苦努力的学习态度,两个专业的学习成绩都很好,曾三次获得学校的奖学金,并于2003年被新闻传播学院派往美国交换留学半年。
在社团活动方面,自入校以来一直积极参与不同领域的社团活动。其间曾担任2002年北大广告协会外联部部长,参与策划各项外联活动的经历让我至今受益。
社会工作方面,从大一开始每年暑假都主动找机会实习,增长社会经验的同时也明白了工作的艰辛。
感悟与寄语:
当写完这篇论文的最后一个字,突然有一种做母亲的感觉。从头到尾地浏览文章的每一段话,每一行字,都感觉像看着自己十月怀胎的小婴儿。我看着这个小婴儿一点一点的长成,期间的有成长的快乐,也有成长的烦恼;有初次孕育一个生命的快乐,也有在这个生命问世之前的担忧。不知道自己第一次参与科研所做出的成果是否能被承认,不知道这一年来的辛苦和努力是否能得到自己期待的嘉许。虽然心里有些惴惴不安,有些期待,也有些惶惑。但是,想到自己一路走来,因着这个项目而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因着这个项目而认识了不少的朋友,也因着这个项目而得到导师的指导,我觉得这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科研无疑是辛苦的,尤其是在美国的这段日子,搜集资料尤其不易,在最艰苦的时候,我没有放弃,现在想来,觉得那段最辛苦的日子其实是最有意义也是最难忘的。
之前不安的心,现在平静了下来,不管得到的评价如何,我想,我已经得到自己最想要的了,那就是自我挑战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指导教师简介:
陈刚 男 教授 1965年4月出生于吉林市。 1998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34
北京大学校长基金论文集(2003年) 中国广告代理制研究
1998年-2001年北京大学艺术学系副教授 2001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系主任 2002年聘任为教授 主要著作:《大众文化与当代乌托邦》、《新媒体与广告》、《穿越现代性的苦难》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广告学、美学、文化研究。
35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