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人教三上数学教案全册
第七课时:加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过东西吗?(互相说后发表意见。) 师:(挂图1)我们来看挂图,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从图1中你看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动手计算。 板书:135+48=183(元)师:看小精灵说什么?(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1 3 5 + 41 8 1 8 3 板书:加法的验算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 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如: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
师:同学们的方法这么多,你最喜欢哪种?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教材第27页的做一做。 2、数学门诊部。
数学门诊部来了许多患者,请同学来当小大夫为患者治病。
1 7 5 3 2 9 2 5 9 + 6 2 + 4 6 4 + 1 4 8
1 3 7 8 4 3 3 0 7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回家调查一下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
板书设计: 加 法 的 验 算 135+48=183(元)
1 3 5 验算: 1 8 3 1 8 3 4 8 + 41 8 - 1 3 5 - 4 8 + 1 3 5 1 8 3 4 8 1 3 5 1 8 3
教学反思:
- 33 -
第八课时:减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2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昨天,老师让同学们调查了有关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谁愿意说一说。同学们调查得真多,(挂图)昨天小明妈妈拿200元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183元,阿姨找给妈妈多少钱? 板书:200-183=17(元) 师:小明说什么?
2 0 0 小精灵也说: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 - 1 8 3 1 7 板书:减法的验算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 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如:我用200减17,看是不是等于183。我用17加上183,看是不是等于200。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2、做教材第28页的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比一比,看谁聪明:用0,1,2,??9这十个数字组成一个加法竖式。 2、啄木鸟捉害虫(电脑显示)
苹果树上有许多虫子,请同学们来当啄木鸟为苹果树捉害虫。
1 4 7 7 8 0 4 6 4 - 2 8 - 5 1 - 2 2 3 1 2 9 7 3 9 2 4 1 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减 法 的 验 算 200-183=17(元)
2 0 0 验算: 2 0 0 1 7 - 1 8 3 - 1 7 + 1 8 3 1 7 1 8 3 2 0 0 教学反思:
- 34 -
第九课时:万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29—31页练习七 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问题加强计算。
2、培养合作交流的学习,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结合实际问题加强计算。
教学难点: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看看谁能运用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运用
1、比一比,谁最快打开金锁链。 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练习七第1题。 2、检验下面各题,把做错的改过来。
6 3 4 6 6 3 4 0 4 2 3 9 - 1 8 2 + 2 8 2 - 1 8 6 + 5 7 1
5 5 2 8 4 5 3 1 8 8 0 0 小组讨论:每道错题错在哪里?应该怎样改正? 3、选择。把正确答案与算式连起来。
563+528= 696+241= 70+260=
991 937 330 108 193 7230 1091 1037 267 4、在方框里填入合适的数。
□ □ 4 □ 6 □ □ 4 5 - 4 2 □ + 3 □ 4 + □ 5
4 7 1 8 0 3 9 □ 0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 5、教材第30页第6题。
小精灵说:再开始时客轮上有多少人?你能帮助小精灵解决问题吗? 学生解决后交流。 6、教材第31页第8题。
小精灵说:用500元可以买哪些商品,还剩多少钱? 每个小组提出三个问题,并计算。
7、作业:第29— 30页第3、5、7题。
三、总结 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万 以 内 的 加 减 法
用500元可以买哪些商品,还剩多少钱?
500-210-208=82(元) 500-328-85=87(元) 500-496=4(元) (根据各小组的回答选择不同的解答板书出来)
教学反思:
- 35 -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例2,例3,“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同学们认识,它就是小狗菲菲。这节课,我们的新朋友菲菲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同学们原意吗? (2)学生活动。
师:上课前,老师请一些同学上来。 师叫3名女同学站在第一排,再叫6名男同学站在第二排(3个3个地站在一起)。 师:第一排有几个女同学?(3) 第二排有几个3?(2个3)
生回答后,师引出课题:像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教学例2)
菲菲有三个好朋友,他们正在用小棒摆正方形,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摆的情况,用了多少根小棒。(课件演示例2中第一个小朋友,摆了一个正方形) 学生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生:摆了一个正方形用了4根小棒。 4根小棒还可以说是几个? 生:一个4根。
下面我们来看看另外两个小朋友,他们摆图形的时候用了几个几根。 出示例2中另外两个小朋友摆的两个和三个正方形。 学生观察。
学生说自己的发现。
引导学生得出:2个4根,3个4根 (板书:2个4根,3个4根)
揭示倍的含义,指出第三个学生摆的小棒说:第三个同学摆了3个4根,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 让学生反复说几遍。
(2)巩固“倍”的概念。
判断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生解答时,师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 36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