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1) 2(定稿)

论文(1) 2(定稿)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22:34:19

2013年秋小学数学 同题论文评比 《巧用信息技术,追求课堂高效》

木兰乡建设小学 方安心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及时、正确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让学生参与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采用化静为动的策略,既能使教材内容活起来,又能再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即把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淋漓尽致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加强了学生的直观印象。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及时把新信息传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在数学课上操作学具,人人动手,通过摆一摆、折一折、拼一拼、量一量进行学习,思维便可随之展开。我认为数学课堂必须让学生得到动手操作的机会。但动手操作也有局限性,当事物达到一定的极限时,往往单凭简单的学具不能达到目的。此时,我们巧用信息技术便使解答过程变得简单生动形象,学生的解题思路就也更清晰了,这样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圆的面积》时,首先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思考:我们能不能把圆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某种图形(平行四边、长方形),来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呢?放手让学生观察、想象、思考、动手操作,(1)把圆按照相互垂直的直径等分成4个同样大小的扇形,拼起来有一点点像平行四边形,但也很勉强。(2)老师再次启发:如果继续等分会怎么样呢?学生猜测:应该更像平行四边形。那就试着再分一分、拼一拼吧。学生肯定会面露难色,因为太麻烦了。此时,电脑便可以给学生一个简便、直观、形象而且准确的答案:(3)将圆等分成8份、16份,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怎么有点儿像长方形了?继续等分成32份、64份、……,结果,圆真的变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学生惊讶了,气氛沸腾了,图形转化了,问题解决了!这样,学生便轻松地理解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的道理,从而使学生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轻松地推导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在学生学具操作之不能的时候,老师恰当地借助多媒体进行直观形象的演示,使学生理解了圆的转化过程,既推导出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又渗透了无限分割的思想方法,可谓一举两得。巧用信息技术于语言难以表达处数学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年龄小,其思维特点是由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对数学中比较抽象的内容,不少学生感到难以理解。而事实上,无论一个老师是多么善于表达、比划,也很难让学生心领神会。此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刺激,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缩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轻轻松松解决。又如在《相遇问题》的教学中,许多概念是学生首次接触,较难理解,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多媒体课件:(1)丽丽和小明同时从自己的家出发相向而行。首次点击时,他们相向而行未相遇;再次点击时,他们继续相向而行,直至相遇。(2)丽丽和小明从自己的家相向而行,丽丽先行一段之后,小明才出发,又经过一段时间两人相遇。(3)丽丽和小明同时从自己的家向相反的方向前进。(4)丽丽和小明同时从同一地点向相反的

1

方向前进。就这样,通过多媒体课件,利用动画演示,在课堂上只用了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就将现实生活中相遇问题的情况具体地展现在了学生面前,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同时”、¨相遇¨等数学概念。此时,教师只需要简单的表述,只再借助计算机的演示功能,便能更好的传递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使比较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起来,巧用信息技术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教学中比较抽象的知识,学生学起来有思维障碍,若使用常规的教学手段,以静态形象为主,难以再现事物的客观属性,不易向学生表述清楚。但如果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这时,信息技术便勿容置疑地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工具。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可以这样设计:①把18个苹果看作单位“1”(屏幕显示18个苹果,点击圈起来);②把18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几个?(学生答后,9个闪现,使学生的回答得到及时反馈。)③每份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闪动平均分成了2份,9个占其中的1份,并写出1/2)④启发学生思考:这18个苹果还可以怎样分?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分别演示可平均分成3份、6份、9份、18份,每演示一种分法,都引导学生思考:每份有几个苹果?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最后提问:“同样把18个苹果看作单位“1”,为什么每份的数量却不同呢?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从而得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单位“1”的几分之一。在这种课型的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不但避免了老师板画会占用过多的时间,加大了课堂密度,也充分体现了多媒体教学的灵活性,同时激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的学习主动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深入。既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又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方式及其能力的最佳途径。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所以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在信息化进程迅猛发展的今天,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形势已刻不容缓,在学校教学中所占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断深入,引起了数学教学中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深刻变化,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促进了教师、学生、教材、多媒体资源几个要素构成的教学结构的变革,优化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过程。因此,在现这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整合在一起,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两者整合的最佳作用点是使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并使系统内各个要素发挥最大的效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为一体,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的有机部分,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小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整合对教学而言,信息即资源,它是教材内容的一部分,信息资源应满足小学数学教学的需要;对教师而言,信息技术应是得心应手的工具,就像黑板、粉笔、三角尺和圆规一样使用方便;而对学生而言,信息技术是理想有效的学习环境,就像图书馆、资料室一样;有时还可以是提供答疑解惑的“老师”,也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会学习、创新的有力工具。

2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在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更能发挥广泛而独到的作用。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使我真切地感受到:恰当地选准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方式的最优化,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013年秋

3

搜索更多关于: 论文(1) 2(定稿)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2013年秋小学数学 同题论文评比 《巧用信息技术,追求课堂高效》 木兰乡建设小学 方安心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及时、正确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让学生参与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采用化静为动的策略,既能使教材内容活起来,又能再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即把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淋漓尽致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加强了学生的直观印象。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及时把新信息传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在数学课上操作学具,人人动手,通过摆一摆、折一折、拼一拼、量一量进行学习,思维便可随之展开。我认为数学课堂必须让学生得到动手操作的机会。但动手操作也有局限性,当事物达到一定的极限时,往往单凭简单的学具不能达到目的。此时,我们巧用信息技术便使解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