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完整版)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答案解析)
15、分析:三种测量仪器的读数,刻度尺要先看清分度值为1mm,读数时要估读;电流表要先看清量程0-0.6A,分度值为0.02A;秒表先看内小表盘,再读外面的大表盘的示数. 解答:解:(1)刻度尺的示数为:1.00cm+0.25cm=1.25cm; 故答案为:1.25(应该在1.24-1.26之间都对).
(2)根据电流表连接的量程,示数为0.2A+0.06A=0.26A; 故答案为:0.26.
(3)内表盘读数为1min,外表盘读数为5s,故秒表读数为1min+5s=1min5s; 故答案为:1min5s.
点评:本题重要的问题有三个一是刻度尺要估读,最后一位估读值可能不同;二是电流表必须先看清连接的量程;三是秒表要先读出内小表盘的读数,再读外表盘的示数,这三个问题在三个测量仪器上都容易出问题.
16、分析:圆柱体的周长是无法直接测量的,我们可以使用白纸条绕圆柱体一周,并用大头针在重叠处扎一个小孔,测出相邻两小孔之间的距离就是圆柱体的周长,这种测量长度的方法叫以曲代直法.为了减小误差还可以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 解答:答:器材:白纸条、大头针、刻度尺、圆柱体; 步骤:
(1)将白纸条紧紧包住圆柱体一周多,在纸条的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一个孔; (2)将白纸条展开,用直尺量出相邻两孔之间的距离L1;
(3)在圆柱体的不同处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分别记下测量结果为L2,L3; (4)求出平均值就是圆柱体的周长,L=(L1+L2+L3)/3。
点评:此题考查了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同时还考查了减小误差的办法.
17、分析:(1)从紧密地卷成筒状的纸的横截面积的形成来分析,纸筒的横截面积是由纸的厚度和长度叠加而成的;
(2)只要测出横截面积的大小和一张纸的厚度,根据拉开纸的总体积和纸筒的体积相等,列出关系式即可求出纸的总长度.
解答:解:不可能把纸拉直再测量长度,但卷成筒状的纸的横截面积是由纸的厚度和长度叠加而成的,所以要测出横截面积的大小和一张纸的厚度即可求出纸的总长度; (1)用刻度尺(或其他有效的方法)测出纸筒横截面的半径R和卷轴的半径r;
(2)纸的厚度d已知,设纸的宽度为c,根据体积关系可以列出:L?c?d=(πR2-πr2)?c ∴纸卷总长度L=π(R2-r2)/d。
点评:本题考查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对于微小的长度、质量等物理量采用累积法.
18、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由此来突破此题.
解答:解:B车上的乘客看到C车和站台都向东运动,说明B车是向西运动的. A车上的乘客看到B车向东运动,说明A车也是往西运动的,并且车速比B车快.
C车上的乘客看到A车向西运动,说明C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①静止;②向东行驶;③向西行驶,但速度比B车小.
资料
点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只要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了就是运动.
19、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 解答:解:故事中的记号作为参照物,人和记号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以记号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掉到江里的箭和记号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以记号为参照物,箭是运动的.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答:宝剑是从刻有记号的船帮掉下玄的;包含着的物理道理是:机械运动具有相对性. 点评:(1)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再判断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变化.
(2)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如果选定为参照物,这个物体就假定为不动.
20、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
解答:解:甲车的速度V甲=36km/h=10m/s,乙车速度V乙=12m/s, ∵V甲<V乙
∴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运动;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西运动. 故答案为:东;西. 点评: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和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需要对物体运动情况进行仔细分析.
资料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