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8-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机械运动》单元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018-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机械运动》单元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6 14:44:52

(2)由图知,铜线圈的宽度为L=7.10cm﹣6.00cm=1.10cm,铜丝的匝数为n=10; 细铜丝的直径为d==

=0.11cm。

故答案为:1mm;1.20cm;0.11。

18.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 A 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B 不正确(选填“A”或“B”),木块的边长为 2.40 cm.

【学会思考】(1)分度值就是每相邻两刻线之间的距离,分度值小的刻度尺精确程度高; (2)放置刻度尺时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

(3)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其数据由准确值和估读值组成,但只准确到分度值所对应的那一位,如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则准确到毫米级,毫米级以下为估计值。

解:(1)刻度尺A的分度值是0.1cm;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0.2cm,刻度尺A的精确程度高; (2)刻度尺B的刻度面没有和被测长度紧贴,所以是错误的;

(3)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它的起始刻度从零刻度线开始,正确读数是2.40cm。

故答案为:A;B;2.40。

19.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是存在误差,请写一种减小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 【学会思考】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的减小误差。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 解: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 故答案为: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0.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 机械运动 ,简称运动,宇

17

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 运动 。

【学会思考】在物理学中,将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我们平时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宇宙间的运动是绝对的。

解: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整个宇宙都是运动的,运动是物体的普遍规律,所以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故答案为:机械运动;运动。

21.国庆节期间,小明坐客车去旅游,当客车行驶到高速公路保持车距标识牌0m处时,恰好后面一辆小汽车行驶到客车旁,此时客车上速度计显示为80km/h.当客车匀速行驶到标识牌100m处时,小汽车匀速行驶到标识牌200m处,小汽车 已经 (选填“已经”或“没有”)超速;以小汽车为参照物,客车是向 后 (选填“前”或“后”)运动的。(此高速路段限定小汽车最高速度为120km/h)

【学会思考】(1)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小汽车的速度对比限速作出判断;

(2)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解:由v?s得: t=

h;

=160km/h>120km/h;

s=vs则小汽车的速度为:v?=

t客车行驶时间为:t?故小汽车超速了;

以小汽车为参照物,客车向后运动。 故答案为:已经;后。

22.图为高空跳伞运动员在极速下降过程中的一个画面,在图示的情景中,以地面为参照物,他们是 运动 的,以其中一个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是 静止 的。(填“静止”或“运动”)

18

【学会思考】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跳伞运动员在极速下降过程中,若以地面为参照物,跳伞运动员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是运动的;

以其中一个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说明其他运动员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运动;静止。

23.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受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测速仪发出的声波到达被测汽车时,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从图乙可知,超声波第一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所用的时间是 0.32 秒,则该被测车速度是 14.17 米/秒(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

【学会思考】根据图象可以直接看出超声波第一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所用的时间; 根据公式v?s知,如果能确定超声波第一次与汽车相遇的地点和第二次与汽车相遇的地点t之间的距离s,

并能得到此过程所用的时间,就能得到汽车行驶的速度。

解:由图知:超声波第一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所用的时间是0.32s; 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t1=由v?=0.16s,

s得,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 tX1=v波t1=340m/s×0.16s=54.4m;

超声波第二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t2=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X2=v波t2=340m/s×0.12s=40.8m,

19

=0.12s,

汽车行驶的距离为s=X1﹣X2=54.4m﹣40.8m=13.6m;

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两次间隔时间为1s,且测试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记为0时刻, 则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0.16s;

超声波第二次发出的时间为1s末,超声波第二次与车相遇的时刻应该是1s+0.12s=1.12s, 汽车行驶的时间是t=1.12s﹣0.16s=0.96s, 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v?s=t=14.17m/s。

故答案为:0.32;14.17。

24.被细绳拴着的小球在光滑水平面内绕O点做圆周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圆所示,小球与水平面间的摩擦阻力忽略不计。某时刻细绳突然断开,此时小球速度大小为v,一段时间后小球运动到水平面上的P点,速度为v′(如图),则v = v′(>/=/<)。细绳断开时小球的位置可能是在圆周上的 C (A/B/C)点处。

【学会思考】(1)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不计阻力,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细绳断开时小球的位置应该位于圆的切点上。

解:(1)被细绳拴着的小球在水平面绕O点做圆周运动,由于不计阻力,某时刻细绳断时,小球由于具有惯性,将按照原来的速度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过一段时间小球出现在P点的速度为v′等于v;

(2)过P点做圆的切线,则圆的该切点就是细绳断时小球的位置。如图所示:

2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2)由图知,铜线圈的宽度为L=7.10cm﹣6.00cm=1.10cm,铜丝的匝数为n=10; 细铜丝的直径为d===0.11cm。 故答案为:1mm;1.20cm;0.11。 18.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 A 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B 不正确(选填“A”或“B”),木块的边长为 2.40 cm. 【学会思考】(1)分度值就是每相邻两刻线之间的距离,分度值小的刻度尺精确程度高; (2)放置刻度尺时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 (3)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其数据由准确值和估读值组成,但只准确到分度值所对应的那一位,如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则准确到毫米级,毫米级以下为估计值。 解:(1)刻度尺A的分度值是0.1cm;刻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