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选3份合集)2020届山东省枣庄市高考数学模拟试卷
C.乙、甲、丁、丙 【答案】C 【解析】 【分析】
D.丁、丙、乙、甲
根据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用控制变量法判断反应速率相对大小,然后排序,注意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更大。 【详解】
甲与乙相比,SO2浓度相等,甲中氧气的浓度大、乙中使用催化剂,其它条件相同,因为二氧化硫的浓度一定,氧气浓度的影响不如催化剂影响大,故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更快,所以反应速率:乙>甲; 甲与丁相比,甲中SO2、O2的物质的量比丁中大,即SO2、O2的浓度比丁中大,其它条件相同,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反应速率:甲>丁;
丙与丁相比,其它条件相同,丁中温度高,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所以反应速率:丁>丙;所以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乙、甲、丁、丙, 答案选C。
7.稀土元素铥(169Tm)广泛用于高强度发光电源。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69A.质子数为 69 C.相对原子质量为 169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稀土元素铥(169Tm)的质子数为69,故A正确; 69B.稀土元素铥(169Tm)质子数为69,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都是69,故B错误; 69C.其质量数为169,质量数指的是质子与中子质量的和,相对原子质量为各核素的平均相对质量,故C错误;
D.稀土元素铥(169Tm)的质量数为169,故D错误; 69【点睛】
一个元素有多种核素,质量数指的是质子与中子质量的和,而不同核素的质量数不同,即一个元素可以有多个质量数,相对原子质量为各核素的平均相对质量,所以同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只有一个数值,C项是易错点。
8.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B.电子数为 100 D.质量数为 238
A 锅炉水垢中的CaSO4用饱和Na3CO3溶液浸泡 CO32﹣+CaSO4=CaCO3+SO42﹣ B 用铁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 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H3·H2O KClO碱性溶液与Fe(OH)3反应制取K2FeO4 2Cl﹣+2H2O=Cl2↑+H2↑+2OH﹣ C Al3 ++4NH3·H2O=AlO2—+4NH4++2H2O D 3ClO﹣+2Fe(OH)3=2FeO42﹣+3Cl﹣+4H++H2O A.A 【答案】A 【解析】 【详解】
B.B C.C D.D
A、锅炉水垢中的CaSO4用饱和Na3CO3溶液浸泡:CO32﹣+CaSO4=CaCO3+SO42﹣,A正确;
B、用铁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铁失去电子,转化为亚铁离子,阴极氢离子得到电子转化为氢气,得不到氯气,B错误;
C、氨水不能溶解氢氧化铝,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H3·H2O:Al3++3NH3·H2O=Al(OH)3↓+3NH4+,C错误;
D、KClO碱性溶液与Fe(OH)3反应制取K2FeO4:4OH-+3ClO﹣+2Fe(OH)3溶液显碱性,产物不能出现氢离子,=2FeO42﹣+3Cl﹣+5H2O,D错误; 答案选A。
9.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Y、W为同一主族元素,常温下,Z的单质能溶于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稀溶液,却不溶于其浓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W和Y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具有漂白性 B.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W>Z>Y C.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X<Y
D.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发生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
常温下,Z的单质能溶于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稀溶液,却不溶于其浓溶液。则Z为铝,W为硫;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W为同一主族元素,则Y为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则X最外层电子数为20-3-6-6=5,则X为氮;
A. W为硫,Y为氧,形成的一种化合物是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故A正确;
B. 硫离子有3个电子层,半径最大;氧离子和铝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越大,半径越小,所以氧离子大于铝离子,故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W>Y>Z,故B错误;
C. 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氮非金属性弱于氧,则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X<Y,故C正确; D. 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为氨气,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硝酸,能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铵,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正确推断元素的种类,突破口在于题干信息中浓溶液和稀溶液性质不同,想到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铝发生钝化反应,而稀硫酸可以与铝反应。
10.室温下,向20.00 mL 0.1000 mol·L?1盐酸中滴加0.1000 mol·L?1 NaOH溶液,溶液的pH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已知lg3=0.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选择变色范围在pH突变范围内的指示剂,可减小实验误差
B.用移液管量取20.00 mL 0.1000 mol·L?1盐酸时,移液管水洗后需用待取液润洗
C.NaOH标准溶液浓度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因此需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标定时采用甲基橙为指示剂 D.V(NaOH)=10.00 mL 时,pH约为1.5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根据突变范围选择合适的指示剂,要求指示剂的指示范围与突变范围有重叠,所以选择变色范围在pH突变范围内的指示剂,可减小实验误差,A正确;
B. 移液管水洗后需用待取液润洗,这样不改变盐酸的浓度,可减小实验误差,B正确;
C. 甲基橙的指示范围是3.1~4.4,甲基红的指示范围是4.4~6.2,二者差不多,而甲基红的指示范围与突变范围重叠更大,更能降低误差,因此应该使用甲基红,C错误;
D. V(NaOH)=10.00 mL时,HCl过量,反应后相当于余下10mL的HCl,溶液为酸性,溶液中c(H+)=
0.1?mol/L?10.00?mL1= mol/L,所以溶液pH=-lgc(H+)=-lg1+lg30=1.5,D正确;
30.?00?mL30故合理选项是C。
11.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探究SO2的性质。
下列有关反应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①中溶液显红色的原因: CO32-+ H2O
HCO3+ OH
-
-
B.①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2SO2 + CO32-+ H2O == CO2+ 2HSO3- C.②中溶液显黄绿色的原因:Cl2+ H2O == HCl + HClO
D.②中溶液黄绿色褪去的原因:SO2+ Cl2 + 2H2O == H2SO4 + 2HCl 【答案】C
【解析】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其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CO3+H2O?HCO3+OH,故A正确; 亚硫酸的酸性强于碳酸,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2SO2+CO3+H2O═CO2+2HSO3,NaHSO3溶液显酸性,所以溶液红色褪去,故B正确;氯气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部分以氯气分子的形式存在于溶液,所以氯水显浅黄绿色是因为溶解了氯气,故C错误;二氧化硫与氯水反应生成HCl和硫酸,即发生SO2+Cl2+2H2O═H2SO4+2HCl,氯气被消耗,所以溶液的黄绿色褪去,故D正确。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然气主要成分的结构式:C.漂白粉主要成分的化学式:Ca(ClO)2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结构式:
352﹣
﹣
2﹣
﹣
﹣
B.35Cl和37Cl互为同素异形体 D.苯的比例模型:
,故A错误;
B.
Cl和37Cl互为同位素,故B错误;
C. 漂白粉主要成分的化学式:Ca(ClO)2和CaCl2,故C错误; D. 苯的比例模型:故选D。
13. “轨道”2px与3py上电子一定相同的方面是( ) A.能量 C.自旋方向 【答案】B
B.呈纺锤形
D.在空间的伸展方向
,故D正确;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