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学练习题及答案
D. 教师文化 E. 学生文化
15. 学生文化具有哪些特征( )
A. 过渡性 B. 非正式性 C. 多样性 D. 统一性 E. 互补性
16. 一个国家教育的性质主要体现在( )
A. 教育的领导权 B. 受教育的权利
C. 教育目的的性质 D. 考试评价手段 E. 思想教育导向
17. 关于人的发展的动力观包括 ( )
A. 内发论 B. 成熟机制 C. 外铄论
D.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E. 遗传决定论
18. 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持外铄论观点的有( )
A. 孟子 B. 弗洛伊德
C. 荀子 D. 格塞尔 E. 洛克
19. 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各种可能,包括( )
A. 机遇 B. 手段 C. 条件 D. 途径 E. 对象
20. 下列选项中属于遗传决定论观点的是( )
A.“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B.“严师出高徒”
C.“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D.“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E.“大器晚成”
21.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有( )
A. 桑代克 B. 洛克 C. 霍尔 D. 华生 E. 孟子
22. 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包括( )。
A. 闭锁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个体差异性 E. 互补性
23. 青少年心理年龄特征包括( )
5
A. 认知、情感、意志方面的发展 B. 自我意识的发展 C. 社会性的发展
D. 自我调控能力的发展 E. 独立性的发展
24.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A. 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 B. 自我体验能力的发展 C. 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D. 意志力的发展 E. 认知能力的发展
25. 教育目的具有哪些功能( )
A. 导向功能 B. 调节功能 C. 评价功能 D. 宣传功能 E. 激励功能
26. 教育目的的类型包括( )
A. 国家教育目的 B. 培养目标 C. 课程目标 D. 教学目标 E. 教育方针
27. 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是( )
A. 德育 B. 智育 C. 体育 D. 美育
E. 劳动技术教育
28. 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 A. 身体素质 B. 心理素质 C. 审美素质 D. 劳动素质 E. 社会素质
29. 教育史上关于教育目的不同主张包括( A. 形式教育论 B. 个人本位论 C. 实质教育论 D. 教育无目的论
E. 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理论
30. 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 A. 身体素质 B. 心理素质 C. 审美素质 D. 劳动素质 E. 社会素质
31.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表现在( )A. 教育对象的全民性 B. 教育内容的基础性 C. 教育空间的广泛性
)
)
)
6
D. 教育目标的全面性 E. 教育价值的多元化
32. 教师的职业角色包括( )
A. 传道、授业、解惑者 B. 示范者 C. 管理者 D. 服务者 E. 研究者
33.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提出的要求是( )
A.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 课程的开发者 C. 课程的研究者 D. 课程的管理者
E. 学生发展的全面引导者
34. 教师的劳动特点表现在 ( )
A. 广泛性 B. 个体性 C. 示范性 D. 创造性 E. 合作性
35.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体现在 ( )
A. 因材施教 B. 以身示范
C. 对教材内容的加工处理上 D. 教师的教育机智 E. 学生的成绩
36. 教师应具的良好的教育思想素养包括(A. 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B. 现代的教学观 C. 正确的学生观 D. 科学的育人观 E. 科学的教学质量观
37. 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素养包括( )A. 精深的专业知识 B. 教育科研知识 C. 广博的文化知识 D. 教育科学理论知识 E. 自我调控意识
38. 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 )
A. 语言表达能力 B. 组织管理能力 C. 教育科研能力 D. 自我调控能力 E. 组织管理能力
39. 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包括( )
A. 网络知识 B. 教育学知识 C. 学科教学法 D. 教育心理学知识 E. 计算机知识
40.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 )
)
7
A. 教育的主体 B. 教育的客体 C. 学习的主体 D. 学习的客体 E. 学习的共同体
41. 当代学生的主体性主要是指( )
A. 自主性 B. 能动性 C. 创造性 D. 合作性 E. 实践性
42. 当代学生的时代特征表现在( )
A. 主动意识增强 B. 信息获取方式多样 C. 受多元文化冲击较大 D. 同辈的影响较大 E. 交往的空间增大
43. 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课程理论主要有( A. 必修课程 B. 学科课程 C. 经验课程 D. 校本课程 E. 综合课程
44. 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区分,课程类型有( A. 国家课程 B. 综合课程 C. 校本课程 D. 经验课程 E. 地方课程
45. 新课程改革将综合实践活动列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A. 信息技术教育 B. 研究性学习 C. 社会服务 D. 社会实践 E. 劳动与技术教育
46. 课程标准的基本构成包括( )
A. 前言 B. 课程计划 C. 内容标准 D. 实施计划 E. 附录
47.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包括( )
A. 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 B. 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 C. 回归自然的课程生态观 D. 忠实取向的课程实践观 E. 民主化的课程政策观
48. 衡量课程设计质量的关键是( )
A. 能否适应社会需求 B. 具体课程的编制 C. 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8
)
)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