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上海市青浦区中考化学教学质量调研试卷含解析

(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上海市青浦区中考化学教学质量调研试卷含解析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20:13:31

(1)物质A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

(2)反应后生成C、D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____; (3)请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___ 。

解析:-3 27∶14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和原子质量均未改变 【解析】 【分析】

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详解】

(1)物质A是NH3,故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一定条件6H2O+2N2

∶4。 (2)反应后生成C、D两种物质是水和氮气,故质量比为(6?18):(2?28)?271(3)质量守恒定律是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和原子质量均未改变。 【点睛】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19.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1)水体污染来源之一是_____。

(2)可用_____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3)利用氢氧化钠溶液的_____性制叶脉书签。

(4)图A中,①t1℃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甲_____乙(填“>”“<”或“=”)

②t1℃时,将30g乙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_____g

(5)2019年3月,我国朴玲玉研究员和天津大学马智教授团队成功利用可见光和锐钛矿氧化钛催化剂

(TiO2/Pt)将水分解,原理如图B所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此反应在实践中的优点之一是_____。

解析: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肥皂水 腐蚀 = 65 2H2O了氢气作为新能源(或生成物过氧化氢可循环利用) 【解析】 【详解】

(1)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故填: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2)硬水中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少,软水中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多,所以检验某地下水是硬水还中软水,可用的物质是肥皂水;故填:肥皂水;

(3)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所以可用来制叶脉书签;故填:腐蚀;

(4)①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均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是溶质的质量分数没有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甲=乙;故填:=;

②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30g,故在该温度下,将30g乙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15g,饱和溶液的质量为15g+50g=65g;故填:65;

(5)由示意图可知,利用可见光和锐钛矿氧化钛催化剂(TiO2/Pt)将水分解,分解为氢气和过氧化

可见光催化剂O2?+2H2? 产生

可见光氢,此反应在实践中的优点是可以获取氢气,并能循环利用;故填:2H2O 氢气作为新能源(或生成物过氧化氢可循环利用)。 20.新能源汽车离不开金属材料和新能源。 (1)下列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填序号); A 氢能 B 核能 C 石油 D 风能

(2)锂电池可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由_____能转化为机械能; (3)新能源汽车使用的硬铝和纯铝相比,硬度较大的是_____;

(4)如图是生铁的冶炼装置图,玻璃管中固体的颜色变化是_____处理尾气的方法是_____;

催化剂 O2↑+2H2↑;产生了

(5)向CuSO4和Na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

解析:C 化学 硬铝 红色粉末变黑色 在装置的末端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燃烧尾气 硫酸钠、硫酸锌

【解析】 【详解】

(1)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氢能、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故填:C;

(2)锂电池可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是由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故填:化学;

(3)硬铝属于铝合金,金属制成合金后硬度变大,与纯铝相比,硬铝的硬度更大,故填:硬铝; (4)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硬质玻璃管内固体由红色变成黑色;尾气中含有有毒的一氧化碳,为了防止尾气排放到空气中造成污染,需要在装置的末端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将其燃烧掉;故填:红色粉末变黑色; 在装置的末端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燃烧尾气; (5)钠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所以向CuSO4和Na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锌与硫酸钠不反应,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所以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没参加反应的硫酸钠及生成的硫酸锌;故填:硫酸钠、硫酸锌。 三、推断题

21.下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省略)。其中A、B、D、E都属于氧化物,且A、E为黑色固体;B、D是由相同元素组成;C、Y、Z为无色气体,其中Y有毒;X是最常见的金属。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中A物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反应③中具有还原性的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⑤中G物质除有机物(如甲烷)外,还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催化作用 CO Fe +2HCl=FeCl2+H2↑(H2SO4也可) 碳酸 【解析】 【分析】

A、B、D、E都属于氧化物,A、E为黑色固体,黑色固体有碳粉、铁粉、和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B、D是由相同元素组成,常考的有H2O和H2O2的组合和CO和CO2的组合;C、Y、Z为无色气体,其中Y有毒,可推测Y是CO或者SO2;X是最常见的金属,为铁。综上,A为MnO2,B为H2O2,C为O2,D为H2O,E为Fe3O4;F为亚铁盐的溶液(如FeCl2);G为H2CO3(合理即可);X为CO2,Y为CO。 【详解】

(1)MnO2为催化作用;

(2)CO获得Fe3O4的氧元素变成CO2,具有还原性; (3)可以是Fe和HCl或者Fe和H2SO4;

(4)G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那么可以是燃烧反应,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的甲烷,乙醇,蜡烛等,也可以是分解反应,如碳酸。 四、实验题

22.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收集气体。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此装置需稍改进的原因是_________,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实验室要制取CO2,某同学取一定浓度盐酸与石灰石在一个密闭性良好的装置里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未见浑浊,造成此现象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

(3)化学反应可控制才能更好地为人类造福,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反应的条件、药品用量、改进装置等途径来达到控制反应的目的.常温下块状电石(CaC 2)与水反应生成乙炔(C2H2)气体和氢氧化钙,实验室制取乙炔时,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装置炸裂.图中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填装置序号).

(4)二氧化硫气体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实验室制取SO2气体时需进行尾气处理,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_(填编号)。

解析:A 试管口未加棉花,KMnO4粉末可能会堵塞导管 2KMnO4大,导致二氧化碳中混有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 C d 【解析】 【详解】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该装置存在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的是在

?K2MnO4+ MnO2+O2↑ 盐酸浓度较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1)物质A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 (2)反应后生成C、D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____; (3)请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___ 。 解析:-3 27∶14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和原子质量均未改变 【解析】 【分析】 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详解】 (1)物质A是NH3,故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一定条件6H2O+2N2 ∶4。 (2)反应后生成C、D两种物质是水和氮气,故质量比为(6?18):(2?28)?271(3)质量守恒定律是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和原子质量均未改变。 【点睛】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化学反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