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0届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
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
考点一 从“人地协调观”角度认识水循环
[考情报告] 水循环对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水循环的作用、原理及应用,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是高考的主要命题点。以水循环示意图和大河治理、工程建设、水污染及其治理等为背景,考查各种水体的补给关系和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及意义;考查考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题型灵活多样。
(2016·全国卷Ⅲ)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思维流程
尝试作答 (1)B (2)C (3)D
1.运用综合思维,从辩证的角度全面理解影响水循环诸环节的因素 (1)影响蒸发量大小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方向和水汽量大小的因素
(3)降水形成的条件
(4)影响地表径流流速、流量的因素 影响因素 年降水量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的因素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