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
8.2.8 交通影响对策措施
(1)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在有关航道部门的指导下,在施工水面和临时码头附近设立醒目的告示牌,通知过往船只。并根据施工进度,设立公告,明确工程施工时间和施工区域等,以减少运输船只对河道航运可能产生的影响,通知施工区域可能受影响的人群,避免事故的发生。
(2)合理设计陆上材料运输时间和路线,尽可能避开高峰时段和交通繁忙路段;合理设计施工桥梁工期,加快施工进度,设置临时交通措施,保证施工期车辆、行人的临时通行。
(3)工程施工前,对沿岸施工区域排污管进行详细排查,对处于工程施工范围内的排污管(口)提前进行分流或截流改造,明确排污口停止排水时限,避免污染事故的发生。
8.2.9 土地占用影响消减措施
本工程建设征用的永久和临时用地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农业用地。为保护基本农田建设,土地应按国家规定程序报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后予以征用,对工程范围内征占用基本保护农田的,土地管理部门应会同农业部门做好基本保护农田置换方案,并报有关部门批准。
8.3 运行期环境保护措施
8.3.1 水环境保护措施
(1)积极推进地区治污控污措施
(2)加强工程沿线河道生态建设,加强河道综合管理
(3)为尽量减小工程实施对长江魏村、小河饮用水源保护区,以及钱资荡、洮湖、滆湖饮用水源保护区水环境的影响,应加强排水期对长江魏村、小河水厂取水口区域的保护和监控,引水期对洮湖饮用水源保护区、钱资荡、滆湖水厂取水口区域的保护和监控,保障水源地水质及区域供水安全。
(4)泥沙淤积不但影响工程的长期有效运行,也可能影响工程的实施效果。
29
因此,建议开展工程引水泥沙淤积影响的研究,了解引水过程泥沙淤积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对水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措施。
(5)加强河道航行船舶管理,全面禁止船舶向河道排放含油废水、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
(6)加强枢纽、闸、站管理区等工程运行期的水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妥善处理管理人员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设备维护运行中产生污水,严禁不达标排放和随意丢弃。
8.3.2 生态影响的防护和恢复措施
(1)建立水生生物资源和生态补偿机制。要从国家利益和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摒弃部门利益,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加强新孟河入江口附近水域生态环境及渔业资源跟踪监测,及时了解工程对渔业生态及渔业资源的实际影响。
(2)北干河入湖口门设置预控区
在北干河河口开挖预控区,以减缓引水期间入湖口门处泥沙沉积对滆湖水质及生态的影响。当新孟河中含沙量大、级配较粗的引水进入滆湖,在入湖口门区域水体流速明显下降,此处设置的预控区可提供足够长的停留时间,使河水中夹带的泥沙充分沉降,并形成集中的泥沙淤积区域,为淤积泥沙的定期清除提供有利条件。根据入湖河水中泥沙沉降特性,预控区应提供不少于3h的停留时间,面积约为70hm2,底高程为-1.60m。
(3)强化净化湿地的构建
根据水环境预测分析,新孟河引水改变了滆湖湖流,导致北部、西南部湖区水质较差,应采取措施予以缓解。其中北部湖区的湟里河来水已受到严重污染,故结合现状湟里河口滩地,构建强化净化型河口生态湿地,构建的扇形河口湿地面积共约8hm2;而沿江高速公路桥穿越滆湖,在北部湖区水面形成滞留区,故在北部沿岸宜设置条状湖滨湿地,北部湖区构建的湖滨湿地面积共约10hm2。滆湖西南部沿岸结合原有滩地设置条状湖滨湿地,西南湖区构建的湖滨湿地面积约
30
为12hm2。
9 公众参与
从公众参与调查结果可见,本地区的公众参与程度较高。工程以从长江向太湖引水的水资源配置功能为主,同时具有改善水环境、防洪排涝、航运等功能。大部分被调查对象及团体对工程建设持肯定的态度,并对本工程建设表示支持,也愿意为工程建设而承受一定的不利影响。
公众参与过程中,部分公众对施工期可能带来的交通不便、拆迁补偿标准及落实问题以及建设期环境影响表示担忧。公众对本项目主要关心和反映的问题包括:征地补偿、拆迁安置带来的社会问题,占地拆迁过程中个人利益的保障问题,以及可能带来的交通不便等实际问题等。针对上述意见和建议,建设单位、环评单位及工程设计单位做出了积极响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10 综合结论
新孟河拓浚延伸工程是一项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是《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确定的提高水环境容量(纳污能力)6大引排工程之一。本工程的实施将开辟引江济太第二通道,引长江优质水从太湖西北部入太湖,调活太湖特别是西北部湖湾水体,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和水环境容量(纳污能力),改善太湖和区域河网水环境,同时提高流域、区域的防洪排涝和水资源配置能力。工程建设环境效益显著。工程建设的不利环境影响主要有工程施工对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地表水、环境空气和声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暂时性不利影响,工程运行引水期因引水拥堵而导致的局部河网区域水质环境及水流条件下降,因长江来水泥沙含量较大,导致工程河道和引水受纳湖体泥沙淤积,工程引、排水时对长江引江区局部区域水环境产生轻度不良影响,运行期由于航运条件改善和闸站运行对周边声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等。但这些影响均程度有限、范围相对较小,可通过采取适当措施予以一定程度降低或减免。从环境影响角度评价,本工程建设利大于弊,工程建设可行。
31
11 建议
(1)积极推进流域污染源治理
本工程的实施,虽然可以明显改善区域和太湖水环境,但仍未能达到水环境总体方案》确定的水质治理目标要求。污染源治理是水环境治理的关键,只有在区域污染源治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发挥工程的环境效益。因此建议在本工程实施过程的同时,按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加大治理区域污染源力度。
(2)研究实施水环境统一调度
工程实施后,应统筹考虑区域防洪调度与水环境调度运行方案,优化区域水环境容量的空间分配。
①充分调查研究长江水质水量的时空分布,跟踪评价引水对太湖的长期作用,研究引水对太湖水环境作用的规律,优化调度,合理确定引水时间、引水规模和引水总量,充分发挥引江济太改善太湖水生态环境的作用。
②进一步开展沿线支河口门控制建筑物与枢纽工程联合调度的专题研究。 (3)鉴于本工程占地数量较多,移民安置人口众多,应充分重视本工程的拆迁和移民安置工作,做好移民安置规划,落实各项移民安置措施,并保证资金及时到位,尽量减小对移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