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区农村配电网低电压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山区农村配电网低电压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空调、电饭煲、冰箱等电器在农村普及,许多地区出现农村用户端电压过低,造成农村用户电能质量过低,农网“过负荷”、“卡脖子”现象凸显,部分农村客户“低电压”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深化农网供电优质服务的“责任”问题。所以,供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坚持“多措并举、综合治理”的方针,积极推进山区农村电网低电压治理工作,解决农村配网电能质量问题。本文以湖北恩施农村配电网为例,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山区农村 低电压现象 治理措施 配电网 供电
我国农村电网,特别是西部偏远农村、偏远山区农村配电网,远离电源点,供电半径过大(恩施农村10kV最大供电半径达50公里),负荷密度低、用户分散等特点,造成偏远山区配电网负荷小、电能质量低、低电压问题突出,但电源布点却用不上等现实矛盾问题。为改善我国农村居民的用电现状,提高电能质量水平,针对部分地区,特别是一些山区、距离台区相对较远的地区,实施切实可行的提升电压质量方案。近年来,湖北省电力公司(简称公司)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山区农村“低电压”问题综合治理工作部署和要求,积极进行恩施州农村“低电压”治理专项研究,采取抓试点示范、积累经验全面推进的做法,全面开展山区农村“低电压”综合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具体内容如下分析:
一、山区农村电网现状
1、电网结构薄弱且不合理
目前,我国的农村电网架薄弱,电网结构也不合理。 目前,“低电压”客户主要分布在偏远山沟地区和用电负荷增长较快的城镇地区。在山区,低压供电线路供电半径平均在600到1000 m,个别地区一些“低电压”客户低压线路供电半径甚至超过2.5 km,特别是在偏远山区,由于客户住的比较分散,有的低压线路供电半径甚至超过3.5 km,线径较小、绝缘出现老化。在城镇地区,随着经济发展,农村用电负荷迅速攀升,加上一、二期农网改造至今已10年,这些地区线路设备出现老化,部分线路出现严重过负荷。由于各地区的多种因素限制,导致在农村电网的建设和改造工作中,电网结构的设计并没有达到最大限度的合理,存在网络布局不合理、线径过细、供电半径过长、可靠性差等通病最后造成设计成本浪费。
2、农村配电网电压质量监测情况
测台区电压指标,包括从配电柜上安装的电压表测量以及利用万用表进行测量;2)通过在低压台区配电室和低压线路末端安装的电压监测仪进行实时监测;3)运行人员定期对部分未装设监测仪的台区进行测量,补充没有安装电压监测仪台区的数据监测需求;4)运行人员对台区内客户电压进行巡视抽查;5)通过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