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六章 国际会议的前期筹备
《会议运营管理》
对内领导小组 大会主席 会议程序委员会 本地组织文员会 秘书长/司库 秘书长 /PCO 会 务 组 学 术 组 接 待 组 旅 游 组 财 务 组 集 资 组 贵宾接待组 宣 传 组 安 保 组 交 通 组 展 览 组
1国际会议的对内领导小组
在举办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时 ,由于需要得到中央和地方各个部门的支持,同时也由于涉及面广,为了调集各方面的人力、财力和物
5
《会议运营管理》
力,有必要由主办单位牵头与有关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协商,成立会议的对内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有关部门有调配人、财、物等行政权权力的负责人组成,一切重大问题应经过领导小组集体讨论后,方可实施。领导小组不宜对外公开,一切公开活动应由中国地方组委会的名义展开。
2 会议的主要领导
大型国际会议设有大会主席、秘书长和司库,有的会议还设有名誉主席。如2000在北京举办的第16届世界计算机大会的名誉主席就是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大会主席则是政协副主席胡启立。
3 本地组织委员会
在国际组织的国际会议中,如果申办成功,那么申办机构中的组织委员会就会顺理成章的过渡到组织会议时的本地组织委员会,由主席、副主席和委员组成。是会议最重要的领导机构。本地组织委员会对国际组织和对内领导小组负责,定期向他们呢汇报把筹备工作的进展情况,随时对大会秘书处的工作给予指导、监督、检
6
《会议运营管理》
查,保证会议顺利筹备和按时召开。在整个筹备期间组织委员会至少要召开三次全体会议。根据会议的筹备进度,第一次会议的时间通常在会议开始筹备前,第二次会议在论文接受之后至注册通知发出之前,最后一次会议是在会议临近时召开。
4会议程序委员会/学术委员会
在学术性比较强的国际会议中,程序委员会也叫学术委员会。程序委员会设立主席一名,副主席1—2名,成员数名。委员会数量可视会议的规模和需要而定,但不宜过多,必要时也可要求国外学者参加,以保证学术上的权威性。学术委员会负责会议的有关的一切学术活动,具体任务是拟定学术主题和主要学术内容,负责论文征集和评审,编制会议学术日程,安排会议期间的学术交流及向组织委员会提出满足学术交流的会场和设备等要求。
5 会议秘书处
秘书处是会议的常设机构 6 工作小组
7确定会议对外联络人
7
《会议运营管理》
讨论:1 除了书上已经列举出来的小组外,你认为还应该增加哪些小组?为什么?
2 你认为会议网站能否完全替代会议的
文字资料?为什么?
二、国际会议的流程管理
国际会议的流程管理是对会议的分阶段管理,有时也称筹备计划。虽然会议的规模有大小之分,筹备时间也有长有短,但是会议的基本流程确实基本相同的。
会议筹备阶段 前期筹备阶段 会议征文阶段 代表注册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